吴棹仙讲筋膜生理
|吴棹仙(1892-1976),著名中医家,重庆人。曾任重庆中医进修学校教师,重庆市第一、第二中医院院长,成都中医学院医经教研室兼针灸教研室主任。其编写的《医经生理学》、《医经病理学》二书,曾作为陈老读书时代的中医学教材,为中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筋膜章
一、筋膜之生
色白而强韧末端附着于骨者,谓之筋。质薄而绵软,包骨者,谓之膜,皆肝之所生,富有伸缩力,主束骨节而利机关也。其皮肤肌腠间,有连缀包裹之薄质者,亦膜之分系也。
二、筋之合应
筋生于肝,而余气及于爪,故肝合筋而荣爪。肝与胆为表里,故筋与胆相应,胆之厚薄直结,即可于爪部验测之。
三、筋之区分
筋之大分,十有二,其出入散合之小分段,左右上下,凡百六十有四。经脉十二,秉受三阴三阳之气。经筋亦十二者,盖亦手足三阴三阳生经脉之余气所生,故经筋为病,阴阳分部,与经脉同。惟经脉浅而经筋深,经脉空而经筋实,空则有营卫之往还,取之者,有迎随徐疾之分。若夫附骨之筋,中实而不容营卫,善病寒急,多宜燔刺也。
四、筋经总结
筋者,足厥阴肝之所生,故厥阴足部经筋之终始,即诸经所总结,结点维何?阴器是也,故足阳明之筋,聚阴器而上腹者,称宗筋,盖筋之正宗基于此耳。
五、头筋相交
十二经筋,多左右分行。惟手阳明之经,上角络头。足少阳之筋,上额角,交巅上,故病手阳明之筋者,不可左右视。伤足少阳左角之筋者,则右足不用,盖筋之相交也。
六、膜之分系
膜者,幕也,其混和于膏者,谓之脂;其膈于脏腑之内者,谓之肓;其连缀于肠胃之外,躯壳之内者,谓之募原,皆膜之分系也。
七、筋之缓急
常人之筋,无缓无急,其有缓急者,筋之偏寒偏热而为病也。盖寒则筋缩而急,为痹,为转筋,为反折,为俯不伸。热则筋纵而缓弛,肢体痿弃不能用,病名曰痿,此其常也。其有肝胆热盛于内,筋膜干枯而急者,亦曰筋痿,不同于缓弛之筋痿也。又有湿热合病于筋,湿注大筋,热淫小筋,拘痿之证并现,不同于偏寒偏热,痿而不痹,痹而不痿之常例也。
八、筋之伤绝
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天之风,木之酸,皆厥阴一气之相生也。然太过者,反为害。故风伤筋,酸亦伤筋,此相生之气味有时太过而伤之,病之浅者也。
夫筋者,以束骨节而利机关者也。脱久行不休,则亦伤筋。机关运动过甚,筋劳而损,病之较重也。
尤有刺不得法而伤其筋者,则内动肝脏,至春病热而筋弛,病之至深者也。然皆由外及内,无损于生机也。
若夫足厥阴气绝,而不荣其筋者,则舌卷卵缩,而筋先死。盖足厥阴肝脉合于筋,筋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厥阴肝脏,生机内绝,筋急脉枯,故引舌与卵也。
本文摘自《吴棹仙医经精义》
编辑| 肖晔 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