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造出「活」蔬菜|创公司

垂直农场是农业领域在应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资源问题时,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

作者 | 朱若淼

这是「新商业情报NBT」报道的第695家创公司

垂直农业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户外露天农业的种植方式,它通过在室内人工模拟作物的生长环境,并采用垂直堆叠的方式进行种植,以达到占用更少的土地,实现产量最大化的目的。

垂直农场是农业领域在应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资源问题时,所提出的一项解决方案。源鲜农业生技是一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创业公司,垂直农业正是它主攻的方向。

这家公司创立于2013年,零售和技术方案输出是它的两大主要业务。其中,ToC的零售业务主要服务中国台湾市场,而ToB的技术方案输出业务则面向中国台湾以外的市场。

2020年以来,源鲜加快了ToB业务的扩张节奏。它已与丹麦、梵蒂冈等国达成合作,并在当地落成了由源鲜建造的垂直农场。“在未来几年内,我们将在北欧五国陆续建厂,并开发当地市场。”源鲜的CMO Stella Tsai告诉《新商业情报NBT》(微信公众号ID :newbusinesstrend)。

市场基础在垂直农场的推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相较于传统露天种植,垂直农场生产出的蔬菜价格往往更高,而欧洲消费者多年来已形成的环保消费文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对高溢价农产品的接受门槛。

01

垂直农场如何运作

近年来随着LED灯等相关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以及消费市场提供的商机,垂直农业迎来了加速发展期。

据全球高科技投资型孵化机构Plug and Play统计的数据显示,垂直农业在2019年一度吸引了资本的高度关注,当年全球该领域的融资总额达7亿4000多万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38%。其中,北美、欧洲及中国在该领域的创新和投入均在快速增长。

强大的工业背景是垂直农业成长起来的基础。垂直农场本质上是以工业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它从投产之初便启动了对农作物的生产管理,这种可控性帮助垂直农场实现了高产及全链条的品控。

在桃园市源鲜投产的2600平米垂直农场内,叶菜类农产品的日产量现在已经能达到1.5吨。通过立体式的种植方式,源鲜的工厂实现了生菜莴苣如绿火焰、波士顿;香料如芝麻叶、罗勒及十字花科如黑叶芥蓝、羽衣甘蓝、小松菜等多品种高品质蔬菜的种植。

在工厂内,每一个种植层内都装有LED灯,它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模拟不同时段的自然光谱,提供作物必需的光照;另外,通过无土栽培的方式,源鲜研发出了专门的营养液配方,它为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供应。这种方式可完全避开农药的投入,农作物的健康性也得到了保证。

在垂直农业这种模式中,所有的生产资料和营养都来自于人工环境,也正因如此,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一直是垂直农业的障碍。

目前源鲜控制成本的方式主要是在原材料上做文章。

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蔡文清在创办源鲜之前,从事的是面板行业,当时成立的“州巧科技”主要生产的就是面板及背光模组冲压件,它们是液晶显示屏重要的组件。

因为这一层关系,蔡文清在硬件方面积累有丰富的供应链资源,这帮助到源鲜提高了硬件供应链的整合效率,通过自主研发LED灯等相关硬件设备的方式,源鲜也压低了研发及制造成本。“跟其他垂直农业从业者不一样的是,其他业者的硬件方案可能是发包给其他厂商,或者购买的现有品牌产品。”

此外,在LED灯的实际应用上,源鲜也根据具体的种植需要重新调整了LED灯的光谱和散热设计。通过降低光源热量的方式,源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对电力的利用效率。“跟市面上品牌植物光源大厂提供的植物光源对比,我们的光源能耗比它低了40%到50%。”Stella说道。

经过多年的发展,源鲜在中国台湾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并已实现盈利。

02

在本地实现蔬菜短供应

零售业务是源鲜在中国台湾的主要业务,消费者对源鲜的认可,是它转向盈利的关键。

目前源鲜的产品主要面向爱吃轻食、注重饮食健康的都市人群。其零售化产品以多种蔬菜混合包装为主。不同的分量售价也有差异,其中分量最少的150克包装蔬菜,售价为台币80元(折合人民币约18元)。

Stella分析,源鲜的产品成功打开零售市场并开拓产品价格高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的健康餐饮趋势使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源鲜这些年来在当地供应链上的建设。

首先是通过扩大工厂规模实现了蔬菜的稳定供应。在相关技术研发相对成熟之后,源鲜于2018年正式启用了位于桃园的垂直农场,它成为了源鲜打开当地市场的保障。

这间工厂的人员分工也完全依据零售的需求来设计,它保证了蔬菜能完全实现从生产到流通全环节的商品化处理。

Stella介绍,目前一间日产量达1吨的工厂,仅需要配备12到14名运营作业人员,他们主要负责厂内播种机、采收机等机台的操作。此外,厂内还有专门的分拣生产线,工人们会根据零售的需求,筛选、包装采收下来的蔬菜产品。

其次,桃园这家工厂也面向所有消费者开放参观,扮演了垂直农场蔬菜的市场教育角色。“我们的观光农场刚开放时,每天的接待人数就达几百人。”这种模式潜移默化地为源鲜吸引来了有更高复购意愿的消费者,其品牌影响力也随之提升。“从2018年开始,我们的零售业务快速增长了起来。”

目前源鲜的注册会员总数已达约6万人。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源鲜通过自建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方式,搭建了自己的配送体系,以实现从工厂到消费者之间的对接。

除此之外,源鲜近年来也积极与家乐福、JASONS、安永鲜物等高品质超市品牌合作,为后者供应蔬菜,进一步扩大对当地市场的渗透。

更长的保质期帮助源鲜打入了更多零售渠道。

目前源鲜的蔬菜保质期短则7天,长能达到两周。源鲜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的蔬菜在流通时,仍然保留有一小部分的根部,这有助于延长蔬菜的生命周期,Stella将其称为“活蔬菜”。

03

积极扩张市场

源鲜的商业模式跑通之后,两年前它启动了向海外市场扩张的策略。

扩张的业务以ToB模式为主。源鲜在目标市场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并由后者负责具体运营及销售业务,源鲜则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核心设备的提供、农场内部硬件设备的组装以及营养液配方等方面。

这种模式一方面提高了源鲜的灵活性,帮助其服务更多差异化市场;另一方面,这种商业模式使源鲜紧密地与当地合作公司互为战略合作伙伴。

目前源鲜在丹麦合作的垂直农场已经落地运营,日产量达0.8吨。北欧市场是目前源鲜扩张时的“第一优先”。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北欧五国都是发达国家,当地消费者环保意识强烈,这种意识同样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行为。这降低了源鲜与合作伙伴的市场教育成本。

其次,欧洲国家如今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这极大地降低了垂直农场的能源成本。例如,在丹麦,全国总耗电量中接近5成来自于风力发电,“它的成本很低。”尤其是夜间,当地气温骤降风力大,供应量充足,且需求量上。“这种情况下,夜晚的电几乎就是零成本。”

尽管垂直农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但这并不代表源鲜在中国台湾形成的既有方案可以完全被复制到外地。

例如水就是个大难题。因为不同地区水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会有差异,这直接影响到垂直农场蔬菜种植的品质和产量。针对这个问题,源鲜的做法是在目标地区建厂前半年,先采集当地水质进行分析,并调整出一版适合当地的营养液及种植参数配方。

此外,在运营人员方面,每个厂长都由源鲜自己培养,厂内需要的日常运营人员则由合作方组建。

“新厂长在源鲜至少要受训半年才会被派驻到海外工厂。”为此,源鲜在中国台湾建有专门的团队,它的功能既包括厂长人才的教育培训,也包括日常运营经验的总结和标准化输出。

尽管疫情影响到了源鲜核心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的输出,但是2020年在丹麦完成建设并投产的工厂,已经显示出了它的潜力。Stella透露,目前他们的丹麦合作方已经通过当地的超市渠道,将蔬菜卖向了全国。

进入2021年,源鲜的扩张节奏仍在加速。在北欧持续的扩张计划之外,他们也已在梵蒂冈谈下了合作伙伴,并在积极接触意大利、南欧等市场。

除此之外,源鲜也十分看好内陆超一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并正在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在内陆,“源鲜更可能也会朝着观光农场的形式去拓展,并通过合作伙伴更多地采用线上的形式,例如直播等方式去推广。”Stella认为这样的合作模式有助于他们将业务扩张到国内各一线城市,为实现规模化城市安全健康农业带来积极的可能性。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