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清查他的家产,查完后怒摔酒杯,说出七个字
来源:参考消息四大名著之中,相较于“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红楼梦》,《三国演义》中展示了谋士们的纵横捭阖,智计过人。很多人认为,《三国演义》在“关云长败走麦城”之后就结束了,因为从这之后,是蜀汉的江河日下,是各位名将的纷纷陨落。
其实没有热闹处,才能看到真正的计谋。在这里还是要聊一下蜀汉后主刘禅——这个一直被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物,其实在他身上,才有着大智慧。中国有句老话: 虎父无犬子。从“三国”的创立者来看:曹丕是依靠父亲曹操给打下的基础,孙权同样依赖父兄基业,又有长江天险加持。相较而言,刘备才是最艰苦的那个,他从“织履小儿”一直被骂成“刘皇叔”,最后又建立蜀汉政权。
与刘备相比,后主刘禅继位之后,治理蜀汉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由此来看,我们把这当作“傻人有傻福”显然说不过去。最初,刘备夫人梦见自己将北斗七星吞了下去,后来有孕生下刘禅,刘备认为这是吉兆,于是给孩子起名“阿斗”。《三国演义》中对阿斗的童年描述不多,只有他很小的时候被赵云从曹军阵营中救出的记录,但我们可以设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备是为了天下什么都做得出的“枭雄”。战乱之下成长起来的阿斗怎么可能蠢萌似一只小奶狗?或许就是因为童年生活的经历,让阿斗变得深沉内敛,他的心思,甚至连刘备都看不透,所以在“ 白帝城托孤 ”时,刘备曾刻意试探,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未能探出深浅。
因此刘备“托孤”给诸葛亮,他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一方面是对诸葛亮的试探,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他自己无法测知儿子的真实水平。在《三国志》中,诸葛亮曾非常肯定地夸赞刘禅: “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由此可见,阿斗真不是《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样昏庸无能。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继位。
他全力配合诸葛亮的各项政策,包括诸葛亮排挤原益州集团政敌,将蜀汉统一思路,随后全力支持诸葛亮北伐。这些事,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刘禅软弱无能。但不要忘了,就算刘禅无能,诸葛亮却是“有能”的,他不会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也不会不知道“功高盖主”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放开手脚去干,只能说他和刘禅之间是绝对的信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能让一个有能力挑动乾坤的人甘心为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何尝不是一种能力!
刘禅的这种能力不止在于诸葛亮的配合上,还在于诸葛亮死后,他能够维持蜀国安稳十几年,使人民安居乐业——可见刘禅具有一种“水”的能力。老子在《道德经》里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不正是对刘禅举止的形象概括吗?有很多人说,诸葛亮死后,刘禅曾让人清查诸葛亮家产——如果真的信任,怎么还会有这样的事?其实这件事很好理解,刘禅不是不信任诸葛亮,而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诸葛亮治蜀,很多时候,难免会得罪人,因此他死后会有很多对他不好的说法, 这时候刘禅以朝廷名义清查家产—— 不是因为不信任,恰恰是因为很信任, 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交代,让大家都明白,诸葛亮为了蜀汉,是多么清廉。除了清查家产,在诸葛亮去世之前,刘禅还曾安排下属询问丞相:您故去后,子辈如何安排?这是对诸葛亮最大的敬重。因为刘禅知道世人对自己子孙往往有所牵绊,所以询问,而这个问题,让诸葛亮为之一震,刘禅做的果然到位。
于是诸葛亮回答说: “在成都有桑树800株,良田15顷,布匹家人够用。”后来清查诸葛亮家产,果然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因此刘禅听闻后怒摔酒杯,说了一句: 丞相,您受委屈了。大家猜想一下,刘禅这话是说给谁听的?自然是说给诸葛亮的“政敌”们听的。史书上记载,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还没有决定按照人臣礼节还是诸侯礼节安葬他,这时候官员李邈上书言称:诸葛亮藐视君上、擅威专权、无人臣礼、劳民伤财等十大罪状。
刘禅见后,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邈处死。后来,刘禅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诸葛亮的儿子。由此来看,刘禅对诸葛亮感情很深,他不仅全力配合诸葛亮,而且在他死后,还是想尽办法维护他的“身后名”。遇到这样的后主,也难怪诸葛亮坚持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五丈原前,诸葛亮为蜀汉流尽最后一滴心血,便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