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基于教育生态学在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
为充分发挥我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各校各教育工作者主动学习借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法,激发学校活力,深挖教育潜力,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供我省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我们特开辟专栏 “教学成果奖推广”,与您共享更多优秀教学成果资源。
本期为您推送专栏中第六篇文章——《基于教育生态学在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探索与实践》,该成果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一、成果概要
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是指幼儿园和社区中各机构、单位、人员在“共建共享、幼儿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利用自身优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各尽其责、各尽所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模式。
目前幼儿园普遍存在社区共育理念不到位、共育经验少实践路径不清晰、共育流于形式效果差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本探索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为中心,依托社区资源,创新性地提出了凝聚共识、重构关系、拓展实践的协同共育理论;创建了政府牵头、专家引领、社区支持的联动共育机制;形成了资源开发、科研引领、基地共建、项目落地的协同共育路径;建构了知行合一、种类丰富、层次立体、多元参与的协同共育课程,有效地解决了实践问题。
1. 凝聚共识、重构关系、拓展实践的协同共育理论
协同共育理念
2. 政府牵头、专家引领、社区支持的联动共育机制
校长、区领导为社区教育实践基地授牌
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名单
3. 资源开发、科研引领、基地共建、项目落地的协同共育路径
资源开发路径图
科研引领路径图
基地共建路径图
项目落地路径图
4. 知行合一、种类丰富、层次立体、多元参与的协同共育课程
协同共育课程案例
本成果建设了15个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涵盖3大类、6小类、40多种资源的社区教育资源库,促使了4个模块共计19个协同项目落地,有效地推动了幼儿的全面成长、社区的互惠共赢、园所的深度发展,打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此外,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成果在20多年的实践与检验中日趋成熟,因而在推广与运用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操作性,已向广东省内、国内和国外共计70余批近3000名教育同行进行经验介绍和推广。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项目需要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 协同共育理念不到位;2.协同共育经验少、实践路径不清晰;3.协同共育流于形式、效果差。
阶段一:唤醒教育——树立专业自信
幼儿园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专业自信逐渐削弱,陷进“孤岛”的困境,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处于无序混沌的状态。为突破这种状态,我园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在深入解读国家政策和查阅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幼儿教育“根的作用”,在深入认识幼儿教育“不可替代性”的同时,树立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信心。
阶段二:走出“孤岛”——社区携手共建
我园首先勇敢地走出“孤岛”,主动向家长、社区开放,展示幼儿园教育的内涵与特色,获得家长与社区的认可。然后聚焦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初步规划全面发展的协同方案,主动向社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协同意愿,达成一致的协同共育理念。最后由社区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幼儿园与社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社区教育实践基地,使幼儿园与社区关系明朗化、有序化。
阶段三:开拓场域——打造特色项目
家庭和社区不仅是地域的划分,还包含自然、人文、精神、人际关系等。幼儿园教研团队与基地团队展开多番研讨,对特色资源展开全面评估,定位各基地独有场域,如美术学院的艺术场域、生命科学学院的科学场域等,激发其教育力量和潜力,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库。以试点单位为重点探索对象,立体建构教育网,打造具有示范性的精品项目,并以点带面,推出一系列与不同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共同建设的特色项目。
阶段四:共育美好——实现深度协同
协同共育不仅关注幼儿学习与成长,而且关注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的发展。协同的教育生态和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为幼儿提供广阔的园内外探索天地,鼓励幼儿自主、个性化探索。并建设了“菜单式”教育课程,供教师、家长、社区人群选择继续教育内容的平台,实现深度的协同共育。
三、成果创新点
(1)拓展的协同共育理念。成果凝聚了“共建共享、幼儿发展”的共识性目标,重构协同共育单位间的主体关系,使其在保持异质性、独立性和平等性的基础上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坚信“育社区、育家庭”即是“育幼儿”,以拓展协同共育的实践范围。
(2)联动的协同共育模式。成果在国内首创了“政府牵头、专家引领、社区支持”的联动协同共育模式。这一模式打破了幼儿园社区共育中有政策无资源,有方向无机制,有措施无保障的尴尬处境,为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提出了新思路。
(3)扎实的协同共育路径。在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探索中,我园以创新的思路在国内率先进行了“基地共建、项目落地”的探索。先后建立了15个社区教育实践基地、3个示范基地,打造了4个模块19个协同共育特色项目。建构了极具推广价值的协同共育路径。
共育项目——小小兵国防教育
共育项目——“虫虫总动员”科学系列活动
(4)创新的协同共育课程。成果建构了知行合一、种类丰富、层次立体、多元参与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同时本成果为教师、家长、社区人群提供“菜单式”教育课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深度协同。
四、成果应用及效果
(一) 幼儿在协同共育中全面成长
创新的协同共育课程、15个社区教育实践基地、19项幼儿成长共育项目拓展了幼儿成长的空间和场域,丰富了幼儿学习的路径,提供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真实操作的学习契机,为幼儿整体性发展,差异性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在20多年的实践中,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理念和成果惠及了3000多名幼儿,并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历年来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满意率为100%。
(二) 社区在协同共育中互惠共赢
通过设施共建、课程共建、资源共享的协同策略和“菜单式”社区培训课程让幼儿园反哺社区,实现了园所社区在协同共育中的互惠共赢。科学育儿的理念影响了2000多个家庭,有力地推动了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三) 园所在协同共育中深度发展
园所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幼儿心理研究室、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教育实践基地和国培基地。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科文卫工会等领导多次来园慰问并指导工作。同时培养出一批专家型教师,现拥有正高级教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特级教师2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并有5项相关的科研课题成功立项,6篇论文发表于专业期刊及核心期刊。
(四) 经验在幼儿教育中广泛适用
通过广东省名园长工作室、中国幼教年会、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培训大会等平台,成果在近4000名园长教师、200多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中得到推广;举办了三场面向全省的成果分享现场会,接待了3000多名教育工作者现场观摩;接受了天河区人大调研;代表广东省幼儿园与首都师范大学专家交流研讨;并作为中国学前教育的窗口向土耳其教育工作者、德国哈勒市马丁路德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专家学者分享了幼儿园社区协同共育的经验,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经检验,本次探索中所获成果具有共育理念创新、共育机制联动、共育路径扎实、共育课程完善的亮点,在推广与运用中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