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大部分飞行员不熟悉的目视进近怎么飞?
这几天某机场36号跑道盲降校飞,所以36ILS不工作,而该机场只公布了以下几种进近程序,ILS、VOR/DME、RNAV(GNSS),那么应该怎么飞呢?
当时天气是能见度6000米,FEW900米,360/04米,校飞的飞机和大约有一大半的航班在做36号进近,而一小半飞机因为没有导航数据库,或者飞机没有RNAV(GNSS)进近能力,或者机组没有GNSS进近资格而犯难了。
能够采用的进近落地方式有以下几种:
18号ILS直接顺风落地
18号ILS进近,目视盘旋36号跑道
雷达引导到机场上空,目视跑道以后转VFR飞行加入起落航线
雷达引导到上空或者36号五边,转目视进近
每一种方式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18号直接落地,属于正常进近,仪表飞行规则,对天气的要求就是ILS标准。主要的危险源是顺风落地。因为36号跑道很多飞机在进近,校飞的飞机还在使用36号,所以这种进近和落地很难被进近管制员所接受。
18号ILS进近盘旋36号跑道,仪表飞行规则,能见度和最低下降高度参考18号目视盘旋标准。同样的如果开始进近,则36号跑道不可用于其他飞机进近,所以这种进近和落地很难被进近管制员所接受。
因为国内目前绝大多数机场没有VFR航图,所以不能从雷达引导直接转入目视飞行规则飞行,必须在机场上空目视机场之后才可加入起落航线,转入VFR飞行。VFR要求VMC,也就是距云垂直距离至少300米、距云的水平距离至少1500米,能见度大于5000米。
最后一种方法是雷达引导到机场上空或者五边之后转目视进近,目视进近属于IFR下的飞行,但是天气要求和目视气象条件。那么目视进近的要求是什么?大部分飞行员可能都不熟悉。
什么是目视进近?
根据民航局《目视间隔和进近实施暂行规定》 ,目视进近是航空器驾驶员执行仪表飞行规则计划时保持能见飞向着陆机场的一种进近方式。航空器驾驶员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对着陆机场或者前机持续能见。目视进近的实施必须得到相关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批准并接受管制指挥,且着陆机场的云底高必须大于或者等于300米,能见度必须大于或者等于5公里。
目视进近与仪表进近复飞的区别
目视进近不需要设置复飞航段,航空器驾驶员不能完成目视进近时,应当及时转为仪表进近或者复飞,管制员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并为其配备符合规定的间隔。
目视进近与目视飞行的区别
目视飞行属于VFR飞行,需要满足VMC天气标准,目视进近属于IFR飞行,不需要满足VMC条件。
两者都要求能见度至少5000米(VFR在3千米以上能见度要求8000米),目视飞行要求距离云的水平距离为1500米,距离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00米。
目视进近对云底高有至少300米的要求,对于距离云的水平和垂直距离没有要求。
目视飞行规则可以在云上和云下飞行,目视进近只能在云下飞行。
实施目视进近所要求的条件
航空器驾驶员应当能够持续能见地面;
报告的云底高应当大于或者等于发布目视进近许可时航空器的飞行高度;
航空器驾驶员应当熟悉机场以及机场周围的地形地貌;
机场周边的气象条件以及预期的短期变化;
注意其它交通活动。
管制员发布目视进近许可的条件
航空器处于进近序列的第一个,航空器驾驶员可以目视机场;
航空器不是进近序列的第一个,航空器驾驶员可以目视机场但无法目视前机;
跟随前机落地的航空器驾驶员报告目视看到前机时,管制员可以指示航空器驾驶员保持目视间隔尾随前机目视进近。
目视进近的天气要求
当着陆机场报告的气象条件满足下列标准时,管制可以通过雷达引导航空器进行目视进近:
机场的云底高大于最低雷达引导高度 150 米以上;
机场能见度大于 5 公里。
飞行员如何实施目视进近
航空器驾驶员接受目视进近许可后,应当保持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之间的安全间隔,飞向着陆机场或者跟随前机实施进近。
飞行圈~业界良心!
(精品手册向左,加入飞行圈向右)
飞行圈推荐精品书目
《解密波音737MAX 空难》(特惠预售中,推迟到6月20日发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