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吾身|论语浅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16岁拜孔子为师,在其27岁时,孔子去世,享年73岁。孔子去世时,将年仅4岁的孙子子思,托付于曾子,让曾子教导其学习。

孔子弟子三千,有四配、十哲、七十二圣贤,四配即最接近、最能配合孔子的思想的弟子,四配包括:颜子(又称颜回)、曾子、子思子、孟子。

曾子学问渊博,很多诸侯国国君曾慕名请他做官、为政,都被其一一谢绝,五十岁开始办学堂,教化世人,一心致力于文化传承。

曾子七十一岁时生了重病,生命弥留之际,召集门人弟子于身旁,追忆前尘,回首余生,唯愿将毕生所学,及自认为最重要的心得,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病体之下,是一张珍贵华美的席子,由季孙氏所赠。按古礼,卿大夫级别的人才能享受如此华美精致的席子,曾子认为自己为官不至大夫,身份不匹配,所以要求换掉席子,可未等换完,他便撒手离世。

曾子一生,时刻检身自省,用他自己的话讲便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恐自己的言行不如法、不合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便是最好的写照,以至于备受推崇,流传至今。

吾日三省吾身,字面意思是,我每日反省自身三次,看有哪些不足。三,有两层意思。第一,多次,代指数量;第二,指三个方面。第一,每日多次省察自身的思维、心念、言行是否合道、中正、得体。第二,从三个方面来修正自己,为人谋、与人交、传习。

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他人做事情,是否忠。为他人做事,是谓为人谋。尽己所能、尽心尽力是谓忠。

老师教学生,是为人谋;工作,为公司谋划事情,是为人谋;帮朋友解决问题,是为人谋;为客户提供服务,也是为人谋。

为人谋而不忠乎?告诉我们,对待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任何事,都要尽心尽力,一心一意。恭敬、敬畏生命中的每个人、每件事,即为忠。

做任何事,看似是忠于他人,忠于事情,实则是忠于自己。譬如,工作勤勤恳恳,看似是忠于企业,忠于老板,但仔细思量,只有尽心尽力,才能从工作中磨炼、成长,有所建树。忠于做饭,才能做出美味,增长厨艺;忠于扫地,不起杂念,能锻炼安住当下的本领;忠于写作,自然勤学笃志,切问多思,而后思维敏捷、严谨、深刻。所谓的忠于事情,不过是以事情为载体来修正、提升自己。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相交,我们是否诚实、守信。古代同门曰朋,同志曰友,相较于古人,现如今朋友的概念,更加宽泛。

有人说,别人不诚信时,我也要讲诚信吗?我们要明白,讲诚信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别人不诚信是他的习惯,我们讲诚信是自己的修养。因他人的不良行为而改变初衷,只会迷失自己。学习圣贤文化旨在修己,而非要求他人,忠、信都只为建立内在的道德修养,创建属于自己的美好。

传不习乎?第一层意思,对于老师教授的知识、学问,我们是否经常温习、应用、实践。否则,很难理解透彻、体悟深刻。第二层意思,作为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内容、思想、智慧前,是否躬身践行过。自己做到了再教授他人,践行到何种地步,便讲到何种程度。反之,做不到时,没有任何说服力,别人也不会服气,因为言传不如身教。没有践行、体悟时,讲的再好,也只是流于表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曾子本人持身中正,节用自爱,终其一生都在传和习,既不停地温习、实践和应用孔子的学问,又一心一意地传授自己的体悟、心得,不遗余力。

做事情要忠,尽心尽力,接下来要诚实守信,之后是传习,既要不停地研习老师的学问、修正自身,还要竭尽全力,将毕生所学传播出去,令其发扬光大,福泽后世。这三句话,是每个学习圣贤文化,致力于修身之人,需要践行一生的至理名言。

本浅解记录,取自虚空先生直播的音频,由于直播中穿插有听众问答,稿件冗长,虚空先生未能过目,编排和整理是在确保先生解读原意的基础上,由热心听众完成,舛误难免,恳请读者海涵指正。

整理 | 虚空流光

校对 | 虚空流光

版权声明:本账号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20)

    孔子认为做学问有三种境界,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知是前提,先有所知,再有所好,进而才有所乐,层层深入,渐入佳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知:知 ...

  • 论语: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9-21)

    颜回为学求道十分勤奋,一心用在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上,而对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孔子对其高度称赞,对其不幸早逝感到十分悲痛.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注 ...

  • 7.向好人看齐也是有大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贤贤易色,那什么是贤贤易色呢?从古到今,对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争议都比较 ...

  • 【第4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4章》每日自省体现什么精神?

    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4章>每日自省体现什么精神?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音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音 ...

  • 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浅说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指言辞动听,令人愉悦.令色,面容和善,使人高兴.言行.举止.态度,一切旨在取悦对方,是谓巧言令色. 孔子说,巧言令色之人,鲜少有仁德.何以见得? 巧言令色,刻意逢迎的背 ...

  • 我们在彼此羡慕各自的生活 | 论语浅说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六十八岁之时 ...

  • 不怕路远,就怕行迟 | 论语浅说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喟,竭尽全力仍无法企及,气力不足所生的 ...

  • 努力提升自己,一切不求自来|论语浅说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 此人颇具争 ...

  • 生命因厚重而充满力量 | 论语浅说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人围困于一个叫"匡"的地方,源于一场误会,当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浅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由外入内,如读书.听课等.思:内在自主自发地思考.罔:迷茫,不理解.殆:倦怠:危险,陷入困境:疑惑. 译文:只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论语浅说

    孔夫子没有这四种问题:不会臆测:不会认为某事必当如此,不会固执不化.持守己见:不会执着于自我. 这句话有什么借鉴意义呢?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痛苦与烦恼都来源于这四点,意.必.固.我.何为意?念头.想法. ...

  •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浅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自持:自修.自重.君子若不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而庄重一般从四个方面体现,即言.行.貌.好, ...

  • 命运早已注定吗? | 论语浅说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很少与人主动谈及"利"."命"."仁".为什么呢?首先说"利". 司马迁曾在<史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