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躺在时光角落里的旧事

秋天的雨,淅淅沥沥的,没完没了。

有些无绪地翻着书,又拿起笔,漫无目的地写着,时而又翻翻手机,没有心思到底要做些什么。

淡淡的灯光洒在桌上,几本书有些凌乱地摆在那里,用了许久的笔记本打开着,里面写着正要构思的素材。

前些天,回老家了,又看到了我们生活过的老房子,灰色的砖墙,底部被碱蚀的坑坑洼洼,墙边的老槐树早就没有了,从根部发出的新芽也已经长得有手臂粗了。村里的人家大都搬到村东更平整的地方盖了新房,胡同里少有人走,两边长出了高高的草。四下里破败的迹象,全不是当年的样子。

村边的小学校已经废弃,几间房子空落落的,窗户没有了,不大的院子里堆满了邻近人家的草垛,还有一些杂物,几只鸡悠闲地在草堆里觅食。

这里,是我第一次上学的地方。

上学报名时,我和邻家的伙伴儿正在街上玩得高兴,看见有人去学校,也跟着去了,快到学校了,才觉得好像不应该光着身子去,又赶忙跑回家,穿好衣服,拿了一块石板,父亲把名字写在我的手腕上,老师看到时,一个劲地夸我的名字好。

学校有五个年级,但只有三间教室,只好两个年级合用一个,老师上课时,先给一个年级讲,另一个年级做作业,然后再调换过来。那时候,我学习认真,读拼音一板一眼,好多同学不好意思发出标准音,老师就总让我做示范。我的成绩好,又是班长,每到年底,总能拿到奖状。一次竞赛,我得了奖,奖品是一个铁的铅笔盒。得奖的还有一个高年级的女同学,发奖时老师把上面画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图案的给了我,把另一个风景图案的给了那个高年级的女同学,还说,你是男的,给你个丑的,她是女的,给她个俊的,惹得大家都笑了。后来不知道是谁开始说那个女同学是我的媳妇,大家见了我们就起哄,把我窘得不敢再正面看人。那时候,被人这样说,就是犯了最大的错,心里别扭的不行。其实,我都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她比我高两级,见了我总是避开,应该和我一样的窘。

上到三年级时,我们开始学写作文了。第一次作文,我就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拿我的作文在别的年级里念。那时候,很少有书读,能看到的只有邻居家里的一些“大书”,也就是《三国演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借到了,总是躲过大人,偷偷地看,大人总说,小孩子不应该看那些“大书”。乡里的邮递员每周来一次,我们订的书就来了。我订的是一本《我们爱科学》,三十二开,里面是一些科学故事,还有科学作品连载。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带有传奇般的经历,让我认识了好多地方,懂得了好多的地理和科学知识。

教室前面的墙角,用碎转头垒成矮墙,围出了一个不大的空间,里面养了几只兔子,我们分成几个小组照顾它们。每天来上学时,都会从家里早点走,挎上草筐,到附近的地里拔一筐嫩草。有时候,草没有了,我们就爬到学校旁边的杨树上,摘树叶。课间时,大家会围在那里,逗着兔子玩,总是会把它们吓得躲到最里面的角落里,不敢出来。

老师的办公室占了一个教室的一小部分,一个窗口对着校园。学校的钟就在办公室的旁边,一根长长的绳子从窗户缝里连到办公室里面,老师打钟时,会打开窗子,站在窗前,拉动绳子,“当——当——当——”,孩子们就会一窝蜂地跑到教室里了。

有一段时间,学校配合村里的生产,号召每一个学生开展积肥活动,让大家每天上学时都要带粪筐,拾粪,还要把每一个人的成绩记录下来。于是,为了完成任务,每天放学后,村子里就多了背着粪筐的孩子,在墙角垛后四处寻找。现在想想,有些好笑,村里的人勤快,有些人天不亮就起来了,村里乱跑的猪啊狗啊,留下的粪便早就被捡拾得干干净净了,哪里还有小孩子能找到的。其实,老师也没有很认真地追究,每天坐在办公室的窗户边,看着背着粪筐的孩子来到学校,把东西倒到厕所边的大坑里,就上课了。

教室前,有一个用砖垒的乒乓球台,中间两边放一块砖头,上面搁上一根树枝,就成了隔墙,球拍是用破木板自己做的,每天大家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候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就放到热水里泡一会儿,又会神奇地鼓起来。

后来,校园里经常开大会,乒乓球台成了批斗台,一些“坏分子”被押到台上站着,老师的办公桌被抬出来,领导坐在后面,宣布着他们的“罪行”。

有一次,挨批的是我的二奶奶。二奶奶家就在我们老房子的门前,三间土坯房,住着二爷爷、二奶奶。二爷爷家与我们并不是本家,只是同姓。一个姑姑嫁人了,很少回来,二爷爷、二奶奶年龄大了,还跟着生产队干活,挣公分。

二爷爷是个勤快人,村里的粪大多被他拾去了。二奶奶是小脚,不能去地里干活,家里养了一些兔子。这天,二奶奶拔草时,偷偷地掐了一些地瓜蔓,被看坡的人发现了。二奶奶被批斗时,瘦小的身子站在台上瑟瑟发抖,几根地瓜蔓挂在她的脖子上,在风里飘动着。村里的人都被召集到小学校里,围着台子一圈,有人跟着喊口号,二奶奶的“罪名”是“破坏生产”。

受了这番惊吓,没多久,二奶奶就病死了。

后来,我转学了,去了城里,老家就很少回来了,再后来,学校合并,小学校就不用了。每次回到老家,总是要看看那些熟悉的地方,虽然难再找到过去的影子,但心里的那份情感,是深深地烙下去的。

许多的故事,静静地躺在时光的角落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不经意中打开一扇尘封的门,那些曾经的旧事就又会鲜活地跳跃在眼前,让我们隔着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轻轻地抚摸那些久远的快乐和酸涩。那些被重新唤醒的记忆穿着打着补丁的灰布衣服,围着一条细长的绒线围脖,灰头土脸地看着我们,那些当年定格在窄小的胡同里的灿然的笑,那些洒落在街上的苦涩的日子,一下子对接在渐渐老去的过往里,人生的根基,原来都是这样的朴素和淡然。

今天,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晚上,想着那些陈年旧事,心里竟然有了许多的暖意,老房子,小胡同,破败的小学校,逝去的人,都会渐渐地淡出记忆,但那些曾经的存在,会永远地留在小村的历史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