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 | 这条大智慧,值得每个孩子从小培养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今天我们讲《弟子规》中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父母喜欢的事物,做子女的要尽力去具备;父母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地去除掉。
父母喜欢和厌恶的是指哪方面呢?因为《弟子规》是古代的少年儿童启蒙教程,少年儿童是没有赚钱能力的,所以这里更加偏重指行为习惯。也就是说:“父母喜欢的行为,小朋友们要努力地去做到。父母厌恶的坏习惯,小朋友们要谨慎去除。”当然,现代也有人把这个观点理解成是物质方面的,这样就成了:父母喜欢的东西,做子女的一定要尽力满足;父母讨厌的行为,做子女的要努力克服掉。其实这也不矛盾,在小的时候去做父母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在照顾父母的时候,去尽力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
在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当中,有一个“卧冰求鲤”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亲所好,力为具”的道理。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去世了。他的后妈朱氏对他非常不好,经常在他爸爸面前说王祥的坏话。慢慢地王祥的爸爸也不爱他了。年纪很小,他爸爸就让他去打扫牛棚。后来父母生病,王祥把他们照顾得非常好。为了照顾父母,晚上睡觉王祥连衣服都来不及脱,整天衣不解带地照顾他们。有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河水都结冰了,无法捕鱼。情急之下的王祥,就脱了衣服,赤身趴在冰上,想用自己的体温把冰给化开。这样做当然是无济于事的,但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忽然间厚厚的冰裂开了一条缝。从裂缝处跳出来两条大鲤鱼。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王祥布了个鸟网,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有鸟儿钻进网中。正在王祥发愁的时候,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王祥也因为他的孝心,而成了孝敬父母的楷模。
象“卧冰求鲤”这样的事情,做一次很容易。如果事事心系父母,以父母的喜好为标准就非常困难了。这就需要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所以说,想要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小时候抓起,从小事情做起,慢慢地去养成重视父母喜好的良好习惯。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这个观点,是以父母为中心的。除了要求孩子要听父母的话之外,还要求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去留意父母的言行举止,通过细心观察父母的举动去揣摩父母的心思,想父母所想,从中发现父母的喜好。这一点就不仅仅是“孝道”了,这是将来走向社会之后为人处事的大智慧。《大学》中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象“力亲好,去亲恶”这样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将来走上社会的时候,也会更容易了解别人的喜好,也更容易为别人着想,不会轻易去碰触别人的痛处。这就是很高的情商了。
现在的社会,已经和传统发生了颠覆性地变化。现在的家庭中,不是孩子根据父母的喜好去做事,现在变成了父母围着孩子转。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可以命令父母,父母的话孩子可以不听。父母记得孩子的每一个细节,而孩子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现象,这样容易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一个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长大之后就会很难融入社会。父母可以惯着你,到了社会上就没人会惯着你了,对家庭外的人讲“以自我为中心”,就容易被孤立。再说,一个从小就不懂得尊重父母的人,将来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所以说啊,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着想;按照“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的要求,去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乾訸书苑有奖读书活动
增加"学力"可兑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