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微藏史】|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一所学校
桑耶寺,始建于8世纪中叶(约公元763年)。
在赞普赤松德赞的要求下,7名王公贵胄子弟,在桑耶寺剃度出家为僧,藏族历史上的第一批以学习和修行为主的佛教僧人正式诞生。
史称“桑耶七试人”、“桑耶七觉士”。
藏传佛教寺院自公元8世纪中叶以来,在藏族社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具备了很多社会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育。
整个藏族社会教育,除了零星的官办、私塾和留学以外,藏传佛教寺院承担了最主要的、主流的、广泛的教育功能。
尤其在15世纪初,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后,通过吸收、融合以及完善其他教派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内容,孕育了青藏高原独特而完备的寺院教育体系。
在西藏和平解放并建立现代教育机构以前,旧西藏的一座较具规模的寺院,就是一所学校。
学僧
我们一定要知道,藏传佛教寺院僧人,从进寺始,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进而根据自身条件(成绩)以及专长,在寺院充当不同的僧职和角色。
主要包括:
1、维持寺院内部正常运转的组织机构的僧职人员,大部分为不同机构的服务僧。
2、从事宗教哲学和藏语文学习,并按照既定的学习模式,逐级晋升学位的学僧。
3、专门从事藏医、天文历算以及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专业技术僧。
4、经常外出提供祈福、念经和打卦等法事服务的僧人。
5、专为寺院进行体力劳动的僧人。
其中,以学习为主的僧人,大概占整个寺院僧人的四分之一,叫做学僧。
这些学僧,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严格的考试晋升制度,在未来大部分都成为藏族社会的主流知识分子,个中翘楚更可能成为一代高僧大德。
师资
我们常讲“三皈依”,即皈依“佛、法、僧”三宝。
在藏传佛教中,特别增加了“皈依上师”,以强调老师的重要性,并提倡一经皈依则无条件服从、接受师长的教诲。
最终,随着寺院教育体系的发展,“皈依上师”成为了藏民族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的藏传佛教文化传统和尊师重教的美德。
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住寺高僧、住持、扎仓堪布等大德,都是寺院学僧们可选择依止的上师。
这些上师就是寺院作为教育机构的重要师资来源。
教材
藏传佛教寺院是藏族社会大量主要图书、典籍和重要文献的集中收集和收藏地。
内容广博而丰富,除了宗教以外,还有天文、地理、历算、医药、史传、哲学、小说、诗歌、戏剧、寓言以及藏文文法等,涉及本土、中原汉地和印度。
藏书之巨,非常人所能想象,一经了解,常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藏书,为学僧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在培养学僧的同时,为传承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制度
在学僧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背诵和辩论。
背诵可以增长学僧知识、加强语感、提高记忆。
辩论可以提高学僧思考、表达、逻辑能力。
尤其是显宗学习中,非常重要。
而学僧也必须把自身的主要精力全部倾注在背诵和辩论上。
在背诵和辩论基础上的升级和学位制度,是整个寺院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在历史发展中,藏传佛教各大教派都形成了自身的学僧升级和学位制度。
其中,格鲁派寺院教育制度影响最大。
每个学僧从进寺学习显宗因明部开始,每年都要经过严格的答辩考试,直到考取格西学位,少则20余年到多则50年不等。
作用和意义
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体系下,既有着严格的清规戒律,又结合丰富的学习和修行内容,在历史上为藏族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千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对寺院教育体系的研究和思考。
孙中山说:“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
研究寺院教育也可补现代教育之偏。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培养了无数藏族文化人才,保留和传承了丰富的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以智慧和德行为目的,重视师承,注重专精和实践,着重记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规范系统的教育管理制度,严格公平的考试及教育评价方式,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自由的求学原则,在现代教育的完善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意义的。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论寺院教育与西藏文化习俗的传播》|魏强
《浅谈藏传佛教寺院的修行方法及其作用》|于丽萍
文字 |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用意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