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同志平常的一天
天真热,喝口热水也要出一身汗,热得有点苟延残喘的感觉。我这还是在空调屋里呆着,还觉得赖死赖活的,真同情还在室外工作的劳动人民。昨天上午去四个工地转了转,跟项目经理们交流了一下近期的工作。这段时间以来工作的艰辛,都写在了脸上,一个个汗流浃背的,都站在路上工作。路上我随手拍了几个镜头,没拍人,想给大家足够的想象空间。
看到照片,你能想到什么事情吗?这是工地一旁的小树林里的一景。每到夏天来临,大兴建设中的城市小树林里,经常会有的情景。到12点左右的时候,民工们收工以后,就会来到小树林,找到各自的包包,解决各自的午餐。吃饱喝足了,就躺在这树林子里眯会眼,下午继续劳动。这些人群的平均年龄,基本是五十五岁以上。当你抱怨命运和生活的时候,多看看,多想想他们,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很舒服了。
早上没开车,走路上班。中午太热,不回家了,去楼下面馆吃面去。话说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自有其好处,当年在建委机关上班的时候,每天都头疼上班抢车位、卡点上下班的事情。而回了自己的地盘,办公楼室就在沿街楼上,楼下就有面馆、驴肉火烧店,还有各种生活小超市,超级方便。
办公楼入口隔壁就是个面馆,这个饭店光我知道就是第三次易主了。第一次是俩东北小两口开的烧烤店,后来白天开始包大包子卖。我还过去买过几次,味道还凑合,有点咸。后来女店主怀孕了,回去生孩子去了,烧烤店转成了一个快餐店,生意超级冷清。我同事说去吃过几次,味道不行,老板给人的感觉也是不甚言谈,于是很快门上又贴上了招租电话。这是第三次,改成了个面馆,叫“老陈面馆”。
这几年,重庆面馆和陕西面馆系列,在日照如雨后春笋般的多起来,把兰州拉面馆冲击的很厉害。我是看电视节目“非诚勿扰”,通过歪嘴和尚的嘴,知道了重庆小面。去重庆也特地品尝过原汁原味的重庆小面,那叫一个“麻”一个“辣”啊,吃完了嘴唇都木了,就那滋味,还叫“微辣”。陕西面,都是从电视上或者小说上看到的,那天看电视剧版《白鹿原》,张嘉译扮演的白嘉轩,吃面吃的津津有味,看着那宽宽的拌着辣子的“臊子面”,让人垂涎欲滴。
这家面馆,不是重庆小面系列,似乎也不是陕西面馆系列。选这家面馆吃饭,有三个因素:环境干净、味道不错、老板夫妻态度好。小店经过简装了,进去以后给人感觉很洁净。老板娘正在揉面,把揉好的面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再稍微擀一擀,两面抹上花生油,放在小面板上,罩上保鲜膜,醒醒以后备用。
我去的早,跟老板娘闲聊了几句。问他们是哪里人,她迟疑了一会才回答。当她说出“河南”俩字的时候,我就明白她迟疑的原因了。虽说这些年河南人的名声不怎么好,但是在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所以也没必要遮遮掩掩的。老板娘四十来岁,长得挺秀气,干活也麻利。她说他们在日照十几年了,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了,原先卖建材,后来去加盟店学的做面,就开了面馆。
老板娘说他们的面,料子绝对没有添加剂,就是普通的面和花生油,卖的就是放心面。有没有添加剂我不会看,但是看着她说话的样子,我感觉很实诚,希望她说的是真心话。她说家里两个孩子,差一岁。上次我见过她儿子,在这里帮忙,看那样子像刚上班或者正上学的大学生。俩差一岁的孩子,如果都上学的话,负担真是不小。就说我们家里这些上高中的孩子,放暑假很少没有不上辅导班的,一个假期下来,光上辅导班的费用就要万八千的,上大学的花销应该更大。夫妻俩如果光靠这小店支撑家用的话,估计也不轻松。
当然,不乏有很多看似条件一般的家庭,实际上是隐性的土豪。上次我回娘家理发,我妈带我去的那个脏兮兮的理发店(我妈跟老板娘熟),感觉像上个世纪的剃头店。我问我妈他家店赚的钱能够给俩大学生交费?我妈说他家是城中村的坐地户,光拆迁费和拆迁房就好几百万了。把我给惊得不轻,心想那么有钱,就不能把店面给整的亮堂干净点?我回来跟我妈说,以后我再也不去那家店了,做生意店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脏乱差,还怎么能留住客人?
继续说小面馆。老板两口子,尤其是老板娘给人的感觉很好。尤其说话,轻言慢语的,不乏热情,手脚也利索,这样的人做生意肯定会留住回头客。我们单位中午不愿意回家的同事,几乎都跑她那吃面,他们也给送面上门。面的价格也不高,最高的才16元一碗。
店里没见一个苍蝇,他们家养的小狗,只能在门前转悠,捞不着进来。开饭店,最重要的是卫生,卫生跟不上,什么都别提了。有次我去一家羊肉汤店买羊肉汤,进门刚说了一句:要份羊肉汤,然后就看见柜台一边有个大盆,里面是煮好的羊肉,飞起来几只苍蝇。我转身就跑了,再不跑要呕吐了。吃的东西都不讲究,还有什么能让人放心?
要了碗酸菜肉丝面,不多不少刚刚饱,花了12元钱,老板娘赠了我一瓶矿泉水。吃完回办公室吹着空调看会书眯会眼,小日子悠哉悠哉的。
这些天的日记,写儿子的事情比较多,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时间记录了。周末时候去了趟济南,参加了个散文创作大会,听了不少名家对写作的看法。这更加坚定了我对于写作的理解:适合自己风格的写作,才有可能出精品。就如摄影老师讲各人的作品,眼光不同,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你觉得这么拍好看,别人未必就觉得如此。所以,学习并不是照单全收,不是临摹,可以学习大师们的创作热情,创作精神。至于写什么内容,完全由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情感决定,如果牵强附会,那就违背了创作的本意了。
今天的日记确实没有什么主题,散漫极了。既然如此,就起个题目叫:老张同志平常的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