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一浪啊浪一浪

第425篇

上周出差到江苏,遇到一个山东老乡,大家一起吃个饭。

闲聊。

他说我们“日照”的时候,说成“乐照”。我“嘿”地笑出声,対他说:你再重复一下我们的城市——“日照”。

他哈哈笑,就是不再重复。

听口音,我就知道他是淄博那一带的人,“ri”发音成“le",舌头不拐弯。

我多年前跟淄博人打过交道,听到过他们管“日照”叫“乐照”,对之印象特别深刻。

然后,我就讲起来我同事说过的一件他们宿舍的趣事。

他上中专的时候,他们宿舍有个淄博同学。

有时候,这淄博同学端着怕撞的东西进宿舍,嘴里就狂喊:浪一浪,浪一浪。

集体捧腹。

哈哈,其实应该是:让一让,让一让。他舌头不打弯,就喊成:浪一浪,浪一浪。

这,倒也给同学们和知道这个典故的人,增加了许多乐趣。

我小同事平时跟我说普通话。

但是经常在打电话的时候,随着对方的乡音开始说日照话,而且速度很快。

我听着听着就想笑,因为她说日照话,有些发音很滑稽,漏风的感觉,听起来特别逗。

我记得十多年前,我问一个同事:你闺女叫什么名字?

他说:tingting。

我说:不错啊!亭亭玉立的亭?

他加重语气说:ting(晴),ting(晴)天的ting(晴)。

哎呀妈呀,至今我说起来还笑!

还有胡子爷爷和奶奶,每次提到一个老邻居,就称呼“老张”。过了好久,我才知道人家是“老姜”!

日照的很多土话,听起来特别逗。

昨晚遛弯,几个来旅游的小青年在路口大声嬉闹。

东妈说:鸟语,说的什么鸟语!

我笑话她:那是济宁那一块的口音,鸟语是南方人的专利,北方人说不出来鸟语。

上次姐姐们的南方同学过来玩,吃饭的时候特地叫我一起去聊聊。

那些闽南语广东语及闽普粤普混杂在一起,此起彼伏。

整个过程中,我感觉不是他们来北方旅游,而是我在南方做客。

小时候在部队大院住的时候,小伙伴们来自全国各地,聚在一起玩,像林子里啾啾喳喳的鸟叫,各种方言汇聚在一起,简直就是一首森林交响曲。

胡子同学基本不会说日照话。

偶尔,学着用他奶奶的口气跟我说话:你待打谱咋?我就会给纠正:说普通话。

现在想想,是应该让孩子学点家乡话。

孩子们以后要出门上学甚至上班,如果听到乡音,那种亲切感是非常强烈的。

我们国家推行普通话好象很多年了。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在学校里一律说普通话。在家里,如果父母也说普通话的话,那孩子们基本就不会说家乡话了。

就胡子同学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说地道的家乡话,胡子同学能听懂,也能识别出来家乡话。

而等胡子同学有了后代,后代们再有了的后代。老人们都不在了,孩子们是不是连家乡话都听不到了,或者听到也听不懂,老乡们都识别不出来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