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鞘姜,见过吗?用于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
闭鞘姜
来源产地
为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
秋季采挖,去净茎叶、须根,晒干或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于海拔45-1700m的疏林下、山谷阴湿地、路边草丛、荒坡、水沟边。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别名樟柳头、白石笋、广东商陆、观音姜、山冬笋、横柯、像甘庶、老妈妈拐棍、毛姜、石笋
【原形态】
闭鞘姜,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茎基部近木质,上部常分枝。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20cm,宽6-10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平行羽状脉由中央斜出,下面密被绢毛;叶鞘封闭。穗状花序顶生,椭圆形或卵形,长5-15cm;苞片卵形,红色,长约2cm,被短柔毛,具厚而锐利的短尖头,每1苞片内有花1朵;小苞片长1.2-1.5cm;花萼革质,红色,长1.8-2cm,3裂,嫩时被绒毛;花冠管长约1cm,裂片长约5cm,白色或红色;唇喇叭形,白色,长6.5-9cm,先端具裂齿及皱波纹;雄蕊花瓣状,长约4.5cm,宽约1.3cm,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黄色。,蒴果稍木质,长约1.3cm,红色。种子黟 以,光亮,长约3mm。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酸,微寒。有小毒。
利水消肿,解毒止痒。用于百日咳,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外用治荨麻疹,疮疖肿毒,中耳炎。
《中药大辞典》
味辛,性平,有毒。"
行水消肿。治水肿臌胀,白浊,痈肿恶疮。
《中华本草》
味辛;性寒;有毒。归肾经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水肿膨胀;淋症;白浊;痈肿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口捣敷;或捣汁滴耳。
【注意】
孕妇及脾胃虚弱者禁服,不宜过量及服用鲜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