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出汗≠排毒!夏天常出这6种汗,最损害身体

进入夏天,随着温度升高,天气也渐渐炎热,我们出汗也变得多了起来。这是人体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但同时还蕴藏了非常多的健康信息。

  • 有人说,多出汗是好事,排毒又瘦身?

  • 有人说,使劲出出汗,皮肤也会变细腻。

但出汗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今天,我们想讲一讲“出汗”这件事。

汗液,其实很珍贵

汗液是津液的一个重要组成。《素问·阴阳别论》说过:“阳加于阴谓之汗”。

也就是说,出汗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充足的津液作为物质基础,还需要阳气温煦、蒸腾、推动,来使津液透出体表成为汗液。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五脏化液,心为汗”的记载,《景岳全书》也认为“汗由血液,本乎阴也”。我们都知道心主血脉,而汗和血是同根同源的,足以体现汗液的珍贵。

适当的排汗,是人体自主调节温度的一种方式,代表我们身体的通畅,可以起到调节体温、宣通肺气、祛除病邪、润泽皮肤等作用。

所以我们锻炼也好,泡脚也好,到“津津汗出”就可以了,所谓“津津汗出”就是出完汗以后感觉很舒服。

汗出多了并非好事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汗出多了会觉得一点力气都没有,觉得很虚,这就是不正常的出汗伤气伤阴。

如果出汗过多,会造成我们身体水分流失、血液粘稠、血流变缓。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人来说,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同时中医认为,出汗太多容易导致阴液亏损,进而造成阴虚,出现阴血不足。

同时,由于精血同源,阴血不足,则肾藏精生髓也会受到影响,而脑为髓海,大脑功能自然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所以,并非出汗就等于排毒,甚至有些汗是身体的警告,要引起注意,赶紧调治修复。

比如以下这6种汗,就在提示你,身体出现问题了。

01

一动不动也流汗:气虚自汗

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剧烈运动,天气也不怎么炎热,有时候甚至只是喝完粥,上个楼,汗液就已经满脸满后背流淌了,这叫“自汗”。

体质较虚、大病初愈或者肥胖的人多见,主要是「气虚」导致的。

气虚的人,汗出怕风,易患感冒,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

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

黄芪粥:

大米50克煮粥,而后以20克黄芪煎汁,将黄芪汁添入粥内,继续小火加热5分钟,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此粥最适合表虚自汗者服用。

在选穴上,推荐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来改善症状。

  • 气海穴:大名鼎鼎的“补气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之功。

  • 关元穴: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灸之能培元固本、补气益精。

  • 足三里穴:是补益气血的要穴,灸之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

01

02

03

02

常常睡觉出大汗:阴虚盗汗

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轻者入睡后稍有汗湿,重者每晚衣服被尽湿,醒后汗停,并且出现消瘦、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这种在中医里叫作“盗汗”,主要是「阴虚」导致。

经常盗汗的人,常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容易心烦失眠等问题。

盗汗多为阴虚内热,阴阳不调,饮食上不宜辛辣升阳的食品,以免阴虚更盛,可以多吃些有滋阴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沙参、玉竹、麦冬、莲子、百合、银耳等。

乌梅大枣水:

用5个乌梅和5个大枣煮水喝,尤其初夏阳气升发,若盗汗加重,可服用一周。

酸梅汤也有滋阴敛气的效果,懒得煮乌梅水的话也可以喝些酸梅汤。

在选穴上,推荐艾灸【三阴交、阴郄穴】来改善症状。

  • 三阴交穴:为脾经、肝经及肾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三经气血调和,先天之精会旺盛,后天气血也会充足,阴阳也趋于平衡。

  • 阴郄穴:更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阴郄穴配后溪穴,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改善阴虚盗汗的作用很强。

01

02

03

03

腹部胀痛满头汗:脾胃虚弱

“头面汗”主要指头上都是汗,身上没啥汗,通常是「里虚表实,阳气上蒸于头」导致的。

若伴随:肢体沉重无力,胃胀不适,想呕吐,身体发热,舌苔厚而黄腻,是脾胃有湿热的表现。此时应注意清淡饮食,通畅二便,健脾祛湿。

山楂荷叶茶:

山楂3枚、荷叶适量,放入保温杯以沸水冲泡,焖3分钟。

可常饮,尤其适合湿热体胖,头面汗多者。

如果是伴随:腹部胀满、口渴口臭、不想吃饭的情况,则考虑是积食。

除了少吃、吃的清淡一点外,还可以用陈皮和蜂蜜、山楂、大麦泡水喝,都可以很好的消化积食,改善头汗。严重的也可以吃一点加味保和丸等助消化的中成药。

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这种情况可以用黄芪泡水喝,就像喝茶一样,过段时间后就可以逐渐改善症状。

04

手脚心汗多潮湿:多为内热

“手足汗”出的量特别大,已经到了水淋淋的地步了,那就是病理性出汗了。此时:

  • 如果兼有五心烦热,咽干口渴,则多为阴虚内热,迫津外出。可以用六味地黄丸。

  • 如果兼有腹胀便秘,日晡潮热,则多为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可以试试防风通圣散。

  • 如果兼有口干欲饮,牙龈肿痛,肢体困重,便溏呕吐者,则可能是脾胃湿热内盛所致。香砂平胃丸比较对证。

手足汗多者,应尽量保持手足干燥通风,不穿过厚的鞋袜。每晚睡前泡脚。

症状重者,以葛根水浸泡。每天睡前用葛根50克、荆芥50克煮水泡脚(手)10分钟,可以很好的缓解手足汗多。

05

面色苍白冒冷汗:卫气不足

“冷汗”主要指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

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经常冒冷汗的人,还会伴有怕冷、头晕、饥饿、心慌等症状,血糖低的人常出现这种症状。

因此,当出现冒冷汗的情况时,可以考虑是否是低血糖的反应,如果是,可以通过饮用蜂蜜水、吃巧克力等方式补充糖分和体力。

06

半身出偏汗:经脉阻滞

俗称“半身汗”,常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常见于中风、截瘫、痿病患者,一般为「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气机不能畅通,气血不和」导致的。

但是汗常见于健康的那一侧,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左侧出汗,代表的是你左侧是健康的,右侧有问题。同理,如果上半身出汗,就说明上半身是健康的,下半身有问题。

这种情况多发于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患者,因此一定要注意是否有中风偏瘫的先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做相应的检查,不可延误。

出汗多如何食疗调理?

夏季大量出汗后,一定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像温水、酸梅汤、米汤等饮品都是我们补充水分的首选之品,补水宜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喝水。

膳食中可根据体质适量增加一些应季的富含水分、津液的蔬菜和瓜果,如西瓜、乌梅、冬瓜、海带、木瓜、莲藕、西红柿、黄瓜等。

出汗多了,气随汗脱,往往会加重气虚,因此,可以适当添加补气健脾、药食同源的食物,如马齿苋、芡实、山药、太子参、五指毛桃等。

01

西洋参麦冬煲鸭汤

【食材】西洋参10克,麦冬20克,生姜3片,鸭半只(2人份)。

【做法】将鸭焯水,药材洗净,一同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煲1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西洋参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生姜可祛除鸭肉的膻味,以上食材与养阴的鸭肉合而为汤,可以起到益气养阴的功效,适合夏天汗出过多,耗气伤津的气阴两虚者食用。

02

绿豆海带煲排骨

【食材】猪排骨400克,绿豆50克,鲜海带100克,生姜3-5片,陈皮1瓣,食盐适量。

【做法】猪排骨斩件焯水;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上述材料,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夏天或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液损失很大,钾的流失最多,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

用本汤品来补充是最理想的方法,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无机盐,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湿热体质,容易长疮疱的人群夏季可适当选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