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冤杀,其门生上书一文求同死,其大义所在,今犹凛凛生威

明朝末年,袁崇焕督师辽东战场,他以一介书生而战功赫赫,屡败侵扰大明多年的后金军,就连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努尔哈赤,也在袁崇焕亲自镇守的宁远城下,吃到了第一场败仗后,伤重不治而逝。

努尔哈赤之后,袁崇焕又抗击皇太极多年,让对方吃尽了苦头,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患和一生中最大的对手,以致皇太极和后金军一听到袁崇焕就胆战心惊,纷纷避其锋芒。

皇太极一看实在是无法战胜袁崇焕,就学习《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一段,决定对袁崇焕施以“反间计”。

当时,他们在抓住了两个明朝的太监后,故意让他们听到后金军几个将领的机密对话,说袁崇焕和皇太极早有密约,要如何如何,然后又故意让太监逃回京城。

当崇祯皇帝听到太监的禀告后,怒不可遏,立即就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并以“凌迟”之惨刑将袁崇焕杀死,而京城里那些愚昧的百姓们,却是争抢着花钱买袁崇焕的肉骨相食。

袁崇焕被冤杀后,他的门生、一介布衣的程本直痛心不已,他写了一篇《矶声记》,上疏崇祯帝,表示“义不独生”,愿陪恩师袁崇焕同死。

昏庸的崇祯帝见奏大怒,直接将程本直处死,完成了这位“舍生取义”壮士的心愿。

程本直在这篇冤气冲天的奏疏中,开门见山地奏道:

“为督师蒙不白之冤,布衣程本直甘同诛之罪。生平意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所谓一对痴心人,两条泼胆汉!梁任公曰,崇拜袁督师者宜并崇拜之。

为督师蒙不白之冤,微臣甘同诛之罪。伏祈皇上,骈斩臣头,以励忠臣,以成义士事!”

程本直说他“臣从崇焕,展转行间,情形悉备,请得冒万死,为皇上陈之,以待斧钺之诛可也。”

他跟随袁崇焕多年,自然知道袁督师是否真的抗击后金,是否忠于大明,因此,他在该文中为袁崇焕作了详细的辩护。

程本直还总结道:“总之,崇焕恃恩太过,任事大烦,而抱心太热,平日任劳任怨,既所不辞;今日来谤来疑,宜其自取……今日因群疑而执崇焕,执崇焕而弃数万习战敢死、屡用屡效之精锐,遂使敌骑纵横,今日陷良乡,明日陷固安。虽援兵云集,谁复抗之?此非群疑之误中,实敌间之密成;亦非崇焕之蒙冤,实天之不悔祸也。”

程本直在另一篇遗作《漩声记》中,还引用袁崇焕的话说:

“予何人哉?十年以来,父母不得以为子,妻子不得以为夫,手足不得以为兄弟,交游不得以为朋友,予何人哉?直谓之曰:'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也’可也。”

因为对“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的敬佩,所以程本直又说:

“举世皆巧人,而袁公一大痴汉也。惟其痴,故举世最爱者钱,袁公不知爱也;惟其痴,故举世最惜者死,袁公不知怕也;于是乎举世所不敢任之劳怨,袁公直任之而弗辞也;于是乎举世所不得不避之嫌疑,袁公直不避之而独行也……此所以袁公值得程本直一死也。

在那篇冤气冲天的《矶声记》结尾处,程本直说得更是慷慨激昂,值得一读再读:

“惟是臣,于崇焕门生也,生平意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乞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有余荣矣!况夫流言四布,人各自危,凡在崇焕之门者,窜匿殆尽。臣独束身就戮,哀吁昊天,实为事至今日,非辽兵无能遏其势,非崇焕无能用辽兵。万万从国家生灵起见,非从崇焕起见也。臣无任惶栗,待命之至。”

程本直此番言语,蕴含了我国传承千年“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其大义所在,数百年后的今天,读来犹凛凛生威。

可惜的是,昏庸的崇祯帝,根本看不进这篇充满忠义思想的奏章,他“自毁万里长城”的做法,无疑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时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后来为袁崇焕平反的竟然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清朝后来在修《明史》时,根据清军的档案记录,才披露当初那两个太监听到的机密对话原来是皇太极设计的“反间计”。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读《明史》,读到这段关于袁崇焕死于“反间计”的记载后,才恍然大悟。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朝立国已近一百五十年时,政局平稳,乾隆皇帝遂以官方的形式,正式为袁崇焕平反,说他是死于皇太极施加的反间计,其实袁督师并没有通敌叛国,此时,天下人才知道袁督师是被冤杀的,而此时距离袁崇焕被冤杀已经过去了153年。

最后,我再读一读袁崇焕临刑前吟出的一首绝命诗吧:

《临刑口占》 袁崇焕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个“大明国里一亡命之徒”,被昏君以“凌迟”之刑处死之前,想的还是死后“忠魂依旧守辽东”。

(0)

相关推荐

  • 痛悼袁公

    痛悼袁公 川    雪 惊悉袁公驾鹤去, 神州大地万众哀. 水稻革新解粮困, 不朽业绩史册载.

  • 《金书红颜录》碧血丹青篇(五一)

    [程青竹]说: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当年袁督师临难之前,胸怀也便是如此.他记挂的不是自家冤屈,而是辽东沦陷敌虏的大明子民.难怪先兄本 ...

  • 沁园春 祭袁公

    细雨濛濛,人头攒动,汽笛长鸣.望灵车前后,涰泣哭声:夏风微寒,山河滞凝.千重稻浪,前呼后涌,欲留院士且慢行.泪眼处,看满街车辆,默哀驻停. 获共和国勋章,育无数优良稻种.忆年少聪颖,学习用功:精通英文 ...

  • 思袁公

    思袁公 眼望盘中餐 珠泪已冻僵 自此思袁老 心痛稻花香 惜书主人 辛丑四月十一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从今天起,让我们珍惜每一粒粮食,缅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

  • 五月二十二悼袁公

    细雨纷纷泪滂沱, 举国上下同悲戚. 不是袁工呕心力, 那得世间无饥苦?

  • 闻袁公仙逝(二首)

    (一) 噩耗传来心一颤, 上苍岂会损朝英? 今乘仙鹤飘然去, 必食蟠桃再续庚. (二) 天道盘弯多厉鬼, 谷神不可作门丁. 但希乘鹤归来早, 又振农桑惠众生.

  • 我们含泪写下这些诗……

    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 今天 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 送别袁老 致敬袁老 我们发起了 #我为袁老写首诗#活动 网友们纷纷以诗悼念 字字动人 句句发自肺腑 悼念袁隆平 一生所爱在耕耘, 亿万民众不饥馑. 脚 ...

  • 沁园春 ·悼袁公

    田园风光 千里黄浪 万里金山 望田埂内外 稻香扑面 穗穗压枝 叶叶相攀 鸡犬归暮 小屋升烟 萤火歌舞奏平安 忆往昔 饿殍千里 易子相食渡年关 流量如此新鲜 引无数良人弃三观 唯袁公不闻 五十七载 俯身 ...

  • 明朝辽东败局始自于袁崇焕被冤杀?错,孙元化死后,后金实力逆转

    在明清战争史上有一个历史人物,他并不出名,他的名声是后世才逐渐显露的,他的名字叫王元化. 如果说袁崇焕被杀开启了明末辽地衰败的大序幕,那么王元化的喊冤被杀,就是后金国与明朝实力开始逆转的关键性事件. ...

  • 毛文龙与袁崇焕无冤无仇,为何袁崇焕非要擅自将其诛杀?后世档案揭示真相

    撰文|赵立波 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明崇祯二年(1629)是个不祥的年份.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由于官僚内部的不和谐,内耗加重,造成了二名重要将领的自相残杀,加速了明朝帝国的衰亡速度.这二人就是当时名震朝野 ...

  • 袁崇焕擅自诛杀毛文龙,是否存在阴谋?百年后一本小书揭示真相

    撰文|赵固仁 天启元年,16岁继位的朱由校收到了史官董其昌的一份奏折,大意是向新皇帝介绍一位叫毛文龙的将才.赞扬他能"持孤剑穿贼中",又说"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 ...

  • 袁崇焕的冤死与民众的疯狂

    常思勇 感悟常识 今天 前几日看刀尔登写的<中国好人>,其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时,当袁崇焕被判定为"明奸",执行凌迟时,在京师是大快人心.去西市的路上,观者如堵,无 ...

  • 袁崇焕用尚方宝剑杀了毛文龙,部下何可纲说这事有三个不幸

    何可纲,明朝将领,袁崇焕爱将. 袁崇焕曾说,我只有三个人可以依靠,一个是赵率教,一个是祖大寿,还有一个,就是何可纲. 袁崇焕在给崇祯皇帝的奏疏中,这样选美他--可纲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 ...

  • 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杀岳飞,袁崇焕十二大罪杀毛文龙

    袁崇焕以尚方宝剑杀毛文龙,是明史中的一段公案.尽管时间过去了近五百年,还是扯不清,道不明.时不时能见网友争论. 有认为杀得好的,觉得毛文龙虽然镇守皮岛,对后金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但对朝廷之节制,不愿听从 ...

  • 袁崇焕为何非杀毛文龙不可?两人究竟忠奸谁辨?

    关于袁崇焕杀毛文龙这桩历史公案,起主要作用的自然是袁崇焕本人的政治投机心理,和他赌徒心态的实际体现,但是谋杀毛文龙这种边疆大帅,事后还未受到任何惩处,关键还是明朝朝廷以及相当一部分政治势力,对东江集团 ...

  • 毛文龙角色重要,军功极大,为何被袁崇焕擅自诛杀?一本小册子揭开真相

    撰文|赵固仁 天启元年,16岁继位的朱由校收到了史官董其昌的一份奏折,大意是向新皇帝介绍一位叫毛文龙的将才.赞扬他能"持孤剑穿贼中",又说"使今有三文龙,奴可掳,辽可复& ...

  • 明末抗金大将毛文龙,是奸臣还是忠臣,袁崇焕杀他到底冤不冤?

    评价毛文龙,不能简单地用奸臣或者忠臣来衡量,应该在大背景下考察,在明末的形势下,毛文龙至少是一位能臣,在抵抗后金方面是一位名将.袁崇焕以12项罪名杀他并不能服众,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仇者快亲者痛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