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0月18日那天,正好是周一,清早,刘明利老师和其他班主任一道,组织本班学生参加了全校学生周会,会一开完,他就一个人开车匆匆离了学校。听同事说,刘老师身体有些不适,去市医院做检查。当时,我和同事们都觉得应该只是些小问题,因为尽管肩挑繁重工作,刘老师却总是精神抖擞,不知疲倦,而且平日里也喜欢通过散步、慢跑来健身。
然而,时至今日,刘老师还没有“归队”。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关于他的病情,牵动了许多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心,先是被诊断肋骨上有小小肿瘤,大概是良性,接着他去了长沙省肿瘤医院准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却又被初诊为凶险的浆细胞瘤,之后从身体采样寄送到北京检测,结果显示浆细胞只有极少数存在问题,但不容乐观。
再之后,他转到湘雅医院开启了复杂的检查之路,依然无法完全确诊。11月25日,刘老师终于接受了手术治疗,一块不小的肋骨从体内取了出来,手术顺利……最后的确诊结果,正在等待之中。不是亲身经历,自然无法体会到刘老师这一个多月以来的艰辛和酸楚。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年至半百,但心态和样子都显得非常年轻,他曾多次和同事打趣,对命运的不测表达过淡然的看法,尽管如此,我还是深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坏消息,面对一个多月来吉凶未定的病情,内心再强大的人,都必然要经历痛苦的煎熬以及未知带来的恐惧,甚至,会一遍遍去想象最坏的结果,热情与乐观,一点一点地消耗在医院的辗转之途上。
病中的刘老师
作为他的第一届学生,作为他二十年来的同事,我和所有关心和祝福他的人一样,坚信关于刘老师的确诊结果一定会是好的,坚信过去的一个多月里的一切,只是虚惊一场,坚信刘老师一定会健康归来。同时,我们也坚信,这份信念也牢牢地伫立在刘老师自己的心中。“好人一生平安”,这是同事和亲友们在刘老师的朋友圈里最多的一条留言。“好人”这个词,于刘明利老师而言,不是溢美之词,更非安慰与奉承,而是所有人对他发自内心的客观评价。在这寒意袭人的初冬时节,他的好,会在各种关于他的话题谈论中,一次次清晰地浮现在众人的眼前,会化作一股亲切的暖流,抵达每一个人的心间。是的,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在老师们眼中,他一个堪称楷模的好同事;在家长眼中,他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好园丁;在他的家人眼中,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他的好,有各种可以叙述的细节,让人敬佩,亦让人感动。他的一日日常中,有比他人更忙碌的脚步,二十几年来在家、教室、学生宿舍的“三点一线”中从未放慢过,担任高三班主任时,他的手机里会设定七个闹铃,每一个都和工作有关;他的班主任手册中,有着最详细的内容,认真而工整的笔记,指向工作中方方面面的细节;他的言谈和行为中,都大写着责任和担当,在身兼多职的繁重工作中,他并不顾及罹患慢性疾病的身体,在学生宿舍值班时,会待到最晚离开,在办公室里,总能看到他埋头疾笔的身影;对待学生,他总是极尽细心和耐心,生怕有一点点疏忽;对待同事和家人,他性情温和,以诚相待,慷慨大方,但凡熟悉他的人皆感同身受……
刘老师在家访
昨天,同事们在办公室又提及了刘老师,说往年职评的时候,老师们要找领导和资深教师签字,因为他的办公室在行政楼一楼,所以,一连几天,他一有空就会坐在办公室里,等待大家一个个地找他签名。老师们在讲述的时候,满怀着感动,我静静地听着,那一言一语中,仿佛洋溢着三月的惠风,七月的暖阳。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加油,刘老师,我们等你健康归来!好人,一生平安!
(说明:本文所有赞赏将以慰问金的形式如数转达给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