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39)桂枝加附子汤治疗阳虚出汗
腹痛,腹满,不大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前三天看一个腹痛,腹部胀满的七十三岁患者,朋友介绍而来的,反复腹部胀满疼痛不适已经有三年,前面经过很多中医西医的治疗,效果都不明显,还是反复出现,我看了前面的方子都是差不多行气活血化瘀,也有用承气类方的,更加难受。
刻诊:腹胀,腹痛,大便三到四天一行,怕冷(以背部冷为主),恶风,舌淡苔白,脉寸浮,关迟沉弱,考虑了良久,用了桂枝加白芍汤,今天来复诊说症状改善,腹胀腹痛减轻,怕冷恶风基本没有,查两边腹直肌痉挛,今天改为小建中,再继续观察。
桂枝加白芍,是桂枝汤原方辈用白芍,原来治疗太阳病,变为太阴病,患者虽有腹痛,腹满,便秘,但脉沉细而不是有力,腹满而不硬,不是承气类方证,绝不可攻。
经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这为辩虚实阴阳的基础,也不是绝对的。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患者我辩为太阴,当时考虑是用桂枝加白芍,还是直接小建中,大建中,还有表证,选用了桂枝加白芍,二诊后表证已解,腹证也支持小建中的指征。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建中,建中焦也,小建中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特别是小儿用的多,现在小儿多为中焦不运为多,认识及把握这类方剂使用对临床大有帮助,小方却也能治大病。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本条重点,漏不止,加附子需要品味,太阳病发汗,不可令如水流漓,临床上,经常会出现过汗出现少阴,太阴病,不可不甚,慢性病久病的患者发热。
本为太少两感,医予复方锌布颗粒,布洛芬予之,患者当时不汗出,半夜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冰冷,过汗而阳虚,直达少阴,医者不可不知。
患者家属也应该警惕,发汗后注意观察出汗多少,面色苍白或是紫绀与否,四肢冰冷与否,神志清醒与否,一个发烧汗法不当(无论西医,中医对于发烧都是要取汗,老百姓也知道,不出汗烧不退)老年人,慢性病,小孩特别需要谨慎,上呼吸道感染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却是致命的。
阳虚,汗漏不止,卫阳失温,其人恶风,阴虚则津液不足,小便难,筋肉失养,四肢微急,可见阴阳两虚,当阴阳双补?而本证只是说加附子,只复其阳,道理何在?
仲景借以说明什么问题呢?一汗漏不止,阳虚为重,漏汗而伤津,虽阴阳两虚,但阳虚为本,二阳生阴长,有形之阴不能速长,无形之阳当所急固,治疗重点在扶阳固表,表固则汗止,汗止则津液复。
许淑微医案:有一李姓士人,得太阳,因汗后汗不止,恶风,小便涩,足挛曲而不伸。予诊其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此证桂枝汤第七证也。
仲景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三投而汗止,再投以芍药甘草,而足得伸,数日愈。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2)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焦虑症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3)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治疗荨麻疹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6)竹沥性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粘稠效果好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27)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血腑逐瘀汤治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