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问答19章

绝智弃辩,民利百伓。绝攼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季子。

问:简本“绝智弃辩”,帛乙本写为“绝圣弃智”,如何断定哪句话为原本之字?

答: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圣人”的内涵。如陈鼓应言:“通观《老子》全书,‘圣人’一词共三十二见,《老子》以‘圣’喻最高人格修养境界。”此说有失偏颇。孔子、老子笔下基本以文王、周公为圣人,不是泛指。《论语》:“子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此“圣人”都只能以文王、周公论之。至战国后期,各学派的徒子徒孙为了光大学派门楣,将创始人亦称为圣人,这才出现了以人格修养为评判标准。后世往往以战国后期的说法前推,从而混淆了孔子和老子的“圣人”的概念。尤其《老子》中,凡圣人皆指周文王,为何?盖因《老子》各章节都是以《周易》卦为主题,其思想皆来源于《周易》,故文王才是老子崇尚的“圣人”。关于《老子》和《周易》卦的关系,可参阅前面所发各章注释,或参阅《道德经问答70章:揭示老子的不宣之秘》一文,在此不再赘述。

文 | 杨吉德

至于“绝圣”之词,有学者认为,应是庄子以后才出现的思想,而简本要早于庄子,故“绝智弃辩”应为原本之字,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而为什么要写“绝智”之词,就需要从老子的写作体系上进行分析,才能明白里面的真实含义。

本章首段由三个排比句组成,都是绝……弃……,为什么写在本章而不是其它章节?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道德经》是按《周易》卦的顺序写的,是对《周易》卦主题思想的阐发,第十九章按顺序对应《周易》谦卦,弄明白谦卦卦象,就知道老子为什么要写“绝……弃……”了。谦卦卦象:

九三独阳位正,居中隔绝上下五阴的关联,故有绝断之象。下卦之阴为民,属被统治范围,不是绝弃的对象;上卦以阴处尊贵之位,才是绝弃的对象。阳爻代表美善和权柄,上卦为阳方有圣人气象,为阴则不具圣人气象,故不应写“圣”字,可见帛本和王本的“绝圣”为错改。上卦为阴表明小人居于尊位,时下许多居上位者不是以功勋有所建树,而是以口舌之利甚至鸡鸣狗盗之术博得国君信任,此即为“智”的内含,“绝智”就是断绝以智上位。“辩”指善于辞令。“弃辩”是弃用那些善于辞令而不干实事的人。

“伓pi”,简本写“伓”,帛甲本为“负”,帛乙本和王弼本为“倍”。“伓”有背负之义,帛甲取其中的“负”义;帛乙取其中的“背”之音,以通“倍”解。从帛甲分析,“负”有对不起人的意思,也有负重、承担的意思,故“伓”可以帛甲“背负”的字义解为承担,但不可再训诂为“倍”,因为“倍”脱离了“伓”的字义范畴。“百伓”,有更多的担当。“利百伓”,有利于更多的担当重负。这样,“利”字就不能当作利益来理解了。

“绝智弃辩,民利百伓。”断绝以智博取官位,抛弃华而不实的辞令之风,民众才有利于去担当更多的责任。本句主张去虚务实,使那些有实干精神的人得到重用。

问:“绝攼弃利”,简本为“攼”,帛本、王本为“巧”,攼、巧是否同字异形?

答:刘信芳解:“‘攼’谓称量之‘权’,财富之‘重’。盖分配不公,财富不均,是产生盗贼的社会原因。此所以说‘绝重弃利,盗贼无有’。‘攼’字诸本作‘巧’,字形之误也。”此说十分准确,“攼”当以重财之义。为何如此断言?《谦象》:“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象辞认为,《谦》卦所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平均财产,将前朝极少数人占据的丰厚财产重新进行分配。刘说与象辞之义暗合。“绝攼弃利”,断绝霸占财富的现象,抛弃那种追逐财产的思想。(关于周易卦的解析可参阅《周易说解》,杨吉德著,齐鲁书社出版。)

“贼”,简本写为“恻”,现在有些地方的方言仍将“贼”说为ze,与“恻”音近,属异体同字。“盗贼无有”,如果没有了炫富、享乐的思想和行为,盗贼就不会产生了。

问:简本“绝伪弃诈”,帛本和王本为“絶仁弃义”,两者有何区别?

答:“伪”简本为心结构,意为停留在心意阶段,口惠而实不至,与“伪”义相近。“诈”的简本字形裘锡圭释为虘心。虘cuo,《说文》:“虎不柔不信也。”段注:“刚暴矫诈。”虘与诈义近。裘锡圭认为此句可释为“绝伪弃诈”,当从。

简本“民复季子”,刘信芳认为“季子”即为稚子,此说较妥。“季子”指单纯的、不受社会思潮影响的人。“绝伪弃诈”针对的是《谦》卦卦象中上卦三个阴爻而言的,小人处在社会上层,借以晋身的就是伪、诈手段;“民复季子”针对的是下卦中初六、六二两个阴爻而言的,“民”处在下位,其思想和行为往往受上层人士作风的引导和影响,没有了上层伪诈的榜样,民众才能慢慢恢复单纯状态。帛乙和王本皆写作“民复孝慈”,实为错改。

需要注意的是,《道德经》中凡言“子”者皆指所对应《周易》卦象中集中且居位偏下的阴爻而言的,如第四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对应《坤》卦,六爻皆为阴爻,只有古帝时代才会全民思想单纯;二十八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对应《复》卦,卦象自二至上五爻皆阴,“婴儿”指向的是这五个阴爻;四十九章:“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四十九章对应《益》卦,卦象三个阴爻处于下互卦之位,是百姓所处的位置,圣人居高临下,视他们为“孩之”。

本段的三个排比句,都是对《谦》卦卦象的阐释,前句由上三阴而发,后句由下二阴而发,九三独阳为隔绝。帛本之文应是汉初做的改动,盖因不明白文字的出处所致。

三言以为史不足。

问:“史”,学界有的定为“史”,有的认为是“使”、“吏”,帛本和王本写为“文”,究竟怎么理解这个字呢?

答:此字释为“史”较为贴切,与史官之史相近。再进一步讲,应当从“文”的字义加以拓展,即描述之义。我们可以把“史”理解为“文”义,但不可把“史”改为“文”,一旦改为“文”,就会以“文”为本字继续延伸,如陈鼓应将“文”释为“文饰”,与“史”就没有关系了。通过对“史”、“文”的剖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一个原则,竹简本作为原版文字,有的在后世难以理解,帛书本或王弼本予以了阐释,但切不可再以帛本或王本继续训诂下去,那样就会失去了作者的思想本义。

要理解“史”的确切字义,先要明白“三言”“不足”所指主体。“三言”自然指这三个排比句,问题是这三言对什么描述的不足?陈的译文:“这三者全是巧饰的,不足以治理天下。”把“不足”理解为“不足以治理天下”,其它注释著作也大致如此,但不知依据何在。其实,“不足”指的是“三言”描述的不全面,描述的什么不全面呢?指的是对《谦》卦卦象三个阴爻所包含的思想言犹未尽。这三个处于上卦的阴爻寓意太广泛了,从这个主题上可以这样理解,换一个主题又可以引申出更多的思想,三句话怎么能囊括全部呢?故谓之“不足”。

或命之,或呼豆。

问:本句帛甲写为:“故令之有所属”,意思是:所以要使人有所归属。按照简本该如何理解呢?

答:许多学者倾向于将简本“或”释为“故”,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凡词头写“故”字,必与上句产生因果关联,而本句与上句“三言以为史不足”并没有因果关系,所以此“故”字为错改。帛甲将“呼”改为“所”,“豆”改为“属”,同样不可取,我们不应盲从。

“呼”即为呼喝之意。“豆”,盛食物的容器。“呼豆”,呼唤仆人端上食物来。“或命之,或呼豆,”管家对下人下达指示,呼来喝去。

为什么这一句与前句没有关联呢?盖因所指主体不同。《谦》卦卦象九三阳爻阻断五个阴爻,上卦三个阴爻是处在上流社会的“智、辩、伪、诈”之士,前面的句子作了评述;九三处在下卦之上,是下面二阴所代表的仆人的首领,即是本句论述的主体。初六、六二从位置上说是社会的最底层,身份卑微,是被呼来喝去的奴仆,是下面句子所要表达的主体。这是简本原句写作的出处和文字原义。

◎视索保僕,少私须欲。

问:本句帛乙和王本写为“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其中“见”、“素”、“抱”、“朴”、“寡”与简本不同,两个版本是否文字互通?

答:这些字不可简、帛互通。以“见”为例,简本之“视”其实就是“见”字,但必须解为看见,而不可解为显现,因为这两个意思在简本中字的笔画是不同的,故释文为“视”是比较精准的,如果释文为“见”,解读者必会误解为显现,而改变了原字原义,这种现象在注释中是普遍存在的。

“索”字学界基本认为是“素”字形讹,应以“素”为是,此为错解,“索”才为本字。索,绳索,有间隔、羁绊之义。“索”字所指者为《谦》卦的九三阳爻。阴爻同类相应,下二阴欲攀附、效仿上三阴,九三如同绳索一样阻断了下二阴的上行之路,此为“索”的表达义。

“保”,保持之保,帛书和王本之“抱”为错改。

“僕”,仆从,地位低贱之人,帛乙和王本写为“朴”,亦为错改。

九三处于下卦,尚未进入贵族行列,就如贵族家的大管家,管理着下面众多的奴仆。奴仆现下尚且被管家呼来喝去,就不要寄希望于呈口舌之辩而晋身于上层社会了,应保持自己现有的身份才对。这是“视索保僕”的含义。由此可以推断此句表述了两种思想,一是老子希望社会阶层相对稳定,阶层稳定国家才安宁;二是许多底层民众在新思维浪潮的冲击下,不再安心于原有身份和地位,造成了社会动荡的加剧,而且这种现象还比较严重。

“少私须欲”,“须”字帛乙、王本写为“寡”,实为揣摩词义而改之。“须”有停留之义。“须欲”,把自己的欲望停留于现有的阶层,不要超越索绊。

“或命之,或呼豆。视索保僕,”从所描述的范围看,局限于贵族家中的仆役,他们没有合法的私人财产,有了私人财产则类同盗窃贵族家的公产,故“少私”是指不要将公产私藏为个人财产;“须欲”指不要有非分之念。

《周易》卦由阴阳爻组合而成,阳为善,阴为恶。本章三个阴爻在上卦,二个阴爻在下卦,都有恶的因素存在。本章共有四段句子,前两段论述了上卦三阴爻,后两段论述的是下卦的一阳二阴爻,上下各有应遵循的处事原则,当然这些原则有着明显的封建阶级性。其实《谦彖》中亦有类似的论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彖辞》也是分为二部分,前面是用卦名“谦”来阐释上卦三阴含义,与老子对本章前两段的描述不同;后面是对下卦的阐释,“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则与老子所言“视索保僕,少私须欲”相一致。

对比之下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彖辞》用“谦”的字义阐释上卦,而老子却不用“谦”义?大概老子对“谦”的释义有不同看法。“谦”通释为谦虚,但从六书法的角度是解释不通的,不符合造字法的释义有可能是误解,老子不盲从误解,说明老子的治学态度是严谨而慎重的。

学界依训诂之法,基本认为如索-素、保-抱、僕-朴异字通假,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用简本原字表达的是文章原义,用帛本和王本的字义就错解了文章之义。如果说它们互假,究竟谁假谁呢?如果说简本通假于帛本,是不是老子的文字水平不如汉初的学者?如果后世用假字取代原字,也是说不过去的,为什么不按原字抄写,而非要用假字抄写呢?这里面的缘由值得探究。其实在孔子时代、老子(太史儋)时代、战国后期、汉初、王弼时代,她们所处的历史形态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我们认识到后世是错改,就可以再深入探究这些不同文本体现出来的思想体系差别在哪里;如果训诂为通假,就掩盖了这些思想性的差别,而用王弼的虚无思想取代了老子完整深刻的思想体系,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译文

断绝以智博取官位,抛弃华而不实的辞令之风,民众才有利于去担当更多的责任。

断绝霸占财富的现象,抛弃那种追逐财产的思想,盗贼就不会产生了。

断绝上层社会口惠而实不至的虚伪,抛弃对民众的欺诈之风,民众才能慢慢恢复纯朴状态。

以上三句是个人对卦象的理解,只能作为意象的一部分。

对下人或者下达命令,或者像呼喝他们奉上食物一样的使唤。

眼前所见的头领,无疑是羁绊自己走向社会的绳索,提醒自己应保持低微的身份。

不要将公产占为私有,停止欲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0)

相关推荐

  • 郭店楚简本老子三篇

    昨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瞻明书房,作者芃澜 瞻明书房.最有腔调的家庭图书馆 一.郭店楚简中被考古者称为<老子>的一共是甲乙丙三组的简文,这三组简属于同一种字体,即出自同一人之手.同时这三组简的 ...

  • 王弼对“无为而治”的研究,提高了人们对“道”的整体认知水平

    曹魏正始时期,我国的北方虽然取得了局部的统一和相对的安定,但全国尚未实现统一,曹魏政权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王弼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如何理顺各种关系,以达到大治 ...

  •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令有所属 绝学无忧 道德经第19 章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在第一章提出玄的概念: "此(有无)两 ...

  • 道德经 第1-9章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

  • 道德经第19章-我们怎样回到美好的过去

    道德经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人类的智慧 上一章讲了人类的智慧是怎么诞生的,很 ...

  • 《道德经》第19章《绝圣弃智》悟读述杂【19】

    《道德经》第19章《绝圣弃智》悟读述杂【19】

  •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19章

    张武忠解读《道德经》:第19章

  • 《老子道德经》注音版(1-9章)

    第 一 章 道dào 可kě 道dào ,非fēi 常chánɡ 道dào .名mínɡ 可kě 名mínɡ,非fēi 常chánɡ 名mínɡ . 无wú ,名mínɡ 天tiān 地dì 之zhī ...

  • 《道德经》第19章少私寡欲

    ​尊敬的冯总,尊敬的刘总以及<道德经>学习群的各位领导及家人,大家现在好,我是5总2大4中7小6班统计商洪源,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今天由我来分享<道德经>第19章,少私 ...

  • 《道德经》问答24章

    本章有两大疑惑,一是世传本将本章排于二十四章,帛书本将本章排于二十一章之后,到底排在哪个章节为准,依据是什么?二是本章的第一个字通行本"企者不立"的"企",帛书 ...

  • 《道德经》问答20章

    <道德经>十九章首句:"绝智弃辩,民利百伓.绝攼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季子."(简本)有三个"绝--弃--"句,二十章首句"绝学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