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好集体备课,或许是这些原因

所有领导都知道集体备课的重要,都很重视集体备课。对于教师而言,有的能够认同,有的觉得是负担,有的觉得是搞形式主义。思想一旦不统一,集备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当然,除了教师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也会导致集备的失败。

1.缺少总体目标统领

各学科组的集体备课应该在统一思想指导下进行。这个统一的思想就是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目标和理念通过哪条途径贯彻下去?当然通过教师的课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学校想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设计适当的活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辨证思维,慢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集体备课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学科组教师提前研究教学的活动。一般提前一到两个周研究一下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来确定。

如果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生为本,那么,就需要研究课堂上如何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

如果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应试教育,那么,研究如何教、如何考、如何练就行。

没有总体目标统领的集体备课,必然是零散的、随意的、无序的,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2.集备内容与课堂存在脱节现象

如果学科组把集体备课当成一种负担,或者认为是无用的,必然在活动中走过程,大搞形式主义。

这就会导致集备出来的东西质量不高,用了还不如不用。也不会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失去使用价值。

当然,现实中,有的教师教学自主性较强,即使集备内容质量不错,他们一般也不会使用,这就是所说的“备而不用”。

花费了时间进行集备,结果集备是集备,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二者不是一体的,是完全融合不了的,这样的集备就是在做无用功。

3.“碎片化”研究,降低了集备价值

集体备课不是研究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试题,而是研究教师教学的一个全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碎片化”集备体现这几个方面:只研知识,不研教法;只研试题,不研学情;只研课堂,不研课下;只研教材,不研课标。

集备不仅要研究教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教。在研究考试题目,安排考试时候,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确定考试难度和题量。集备不仅要研究课堂,还需要研究课前和课下,需要布置哪些作业,进行哪些知识的强化巩固等等。另外,集备还需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明确为什么要编写这本教材,有什么学习要求,需要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等等。

4.缺少研究精神

集体备课是一个再学习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过程。集备需要教师以研究的精神去参与。

没有研究精神,势必就要到处搜找备课资料。将一堆没有经过筛选的资料拿出来,没有经过甄别、加工、改造,不会有任何适用性,最后结果是一堆粗制滥造的集备材料,集备质量可想而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