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2

人依靠自己,可以认识世界吗?

听众:过年的时候,我朋友的爸爸去世了,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儿子也在边上。儿子问:什么叫去世?我说,他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其实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也在探寻生死的意义,但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讲。

李辛:孩子对这个回答满意吗?

听众:我不确定他满不满意,他好像接受了这个答案,我希望有更适合的答案。之前听说西方有很多绘本是教孩子了解关于死亡这个话题,但我又不想以这种方式去告诉他,我希望是中国的答案。我现在给他看的绘本,都是选择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我想在儒释道文化里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答案。

李辛:借用佛教的观点,往往是比较有慧根和福报,没有完全沉沦在生活中的人才会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有两种方向,一种是认为他需要一个正确的答案或解释来说明死亡是怎么回事。另一种,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范围很广,可能暂时没有正确答案,我们可以抛出问题,用时间来静候答案,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而不是接受某个固化的答案。

前面讲到交互,教育也是一种交互,所有的关系其实都是交互。这个孩子,虽然还没有发展出像我们所谓成年人的理性和逻辑,但是他也许已经有了一种天然的秩序感、美感,自动的在找浮现出来的问题和答案,这是意识和思考力在自然地发展,但我们大部分成年人已经失去了这种自动自发的能力,会升起疑惑,担心答案对孩子不够好,其实重点不在答案。

还有,有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儒释道的语言来解释?有时候语言的表达形式不一定那么重要。纵观人类文明,过去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语言表达形式和对真理的表述方式不同而开始全球大战。

还有一点,在沟通和交流上,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孩子,不过我见过不少成年人把孩子当傻子的,这次在火车上,我就看到一个外婆用对待傻子的方式对待她的小孩,最后孩子受不了了,就开始惨叫,外婆就把他摁在那里,吼他不许动,吼他去睡觉。

这样一种极端的交互方法,这个小孩子即使是鲁道夫·斯坦纳转世,也可能会完蛋。尤其是孩子在小时候的交互方式很重要,那是我们成人在给孩子编写最初级的和这个世界应对交流的内部核心程序。即使家长是个文盲,没上过大学,没学过儒释道或者基督教,但他知道人会死的,一切生物都会死的,对死没有多余的想法,这就是个自然的道理。如果他能以平和的心态告诉孩子,爷爷死了,所有的一切跟花花草草一样,都会死的。这个答案虽然不“高级”,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性。

我们把理性想复杂了,好像需要大量读书,看黑格尔、尼采才能培养出一点点理性,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没看过这些,只要没有被过度的灌输和打扰,尤其是在童年,没有被过度污染扰乱的心智,就是个很好的基础了。有了这个理性的基础,他以后再看尼采或者别的哲学家著作,他可能还能观察到他们的智慧或不理性的各个面向,这是一个理性和意识成熟发展的过程。

所以,你不一定要去找具体某个形式的标准答案。如果我们认为鲁道夫·斯坦纳说的东西是标准答案,他就变成了某个教派,这绝非他的本意。但如果我们对鲁道夫的观点产生兴趣,发现他能启发我们开始观察和思考,想看看他说的在我的身心上有没有印证,在世间有没有印证,这个就是真正的信仰,是从内部慢慢发展起来的,稳扎稳打。

有些一辈子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其实从来没有发展出真正的信仰,如果我们发展了真正的信仰,会在所有的形式里看到“真相”,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探索。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可以认识这个世界的,不一定非要靠老师、书本、经典、圣人的说教才可以认识世界。

文明发展到现在,思想被细分、界定的已经不太能够自由流动了,不少人已经认为不能通过自己来认识世界了,必须通过显微镜、望远镜、大数据、AI、权威才可能看清世界。迷信大数据,迷信人工智能,迷信权威、迷信各种读物,这和迷信任何一个教条是一样的,等到我们离不开它的时候,就比较可怕了。

所以即使是圣人的思想,一旦被记录下来,或供在那里严格遵照,都有可能会变成教条。任何关于描述真相的东西,都有变成教条的危险。如果已经变成了教条,我们就容易被它奴役或限制,认为只能在某个象限内发展才是“对”的。这个时候的学习已是好坏参半。

我们其实是要通过各种学习来睁开自己的双眼,打开心,来看这个世界,然后学会自主思考。

“标准答案”和“周围人会怎么想”

听众:可能我对孩子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的疑虑,引出了我自己对死亡的疑虑。我想起第一次接触死亡是我的姥姥,她平躺在老屋子里,当时很黑、很暗,我心里有恐惧,可能这部分是我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辛:死亡本身带来的恐惧,会引发无始以来的集体无意识的恐惧,那个力量是很大的。这个部分的调整,从传统的角度来说,先要这个部分又回到了中医或人智医学的观点,因为一个人进行相对完整的心智活动是需要物质身体的条件的,就像一个电脑软件需要运行到最佳状态,一定离不开优良稳定的硬件和电流电压。所以,肉体肯定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让它处在比较好的状态,这就是中医说的气血、能量,或者人智医学说的以太层。

我们接触自然环境,以太层和星光层的能量就会足一点,这些不只是概念,是实际存在的,作为华德福或人智学的学习者,需要去体会这些层面(肉体-以太-星光-心魂)的变化,体会这些层面在不同的环境是如何变化的。

你现在多大年纪?

听众:32岁。

李辛:我注意到,在我们的交流过程中,你一直都很小心翼翼,很听话,但你需要发展属于自己的深刻观察和独立思考,这个部分如果你再发展的稳固一些,怎么去回答孩子的问题就会很清楚。

这个跟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是有关系的。鲁道夫也很重视人的思想或是思维的能力,发展完整、全观、深刻性,这个部分呢,正好是我们国内目前的应试教育所缺乏的,我们脑袋里装满了标准答案,一旦试着自由回答,成绩就不一定好看了。

而且,我们很怕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最好玩的是,每次导游说:你看那个山头像不像一个马头?我们就左看右看,必须得看出确实像马头才会安心,如果看出像驴头也不行,导游说了,老师说了是马头,那一定是马头。我们从小就是这么长大的,我们的老师也是这么长大的。所以,人智学的这个部分能够补充我们。

包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也存在这个不深入思考,盲从被动的倾向。不少人理解错误,以为有思想是一种障碍,以为打坐就是不要有思想,然后把自己变成不愿思想、不能思想的人,以为这是通往“成就”的必要条件,很多人真的这么以为,拒绝深入思考。这都是误解,这个部分大家可以看南怀瑾老师的书。

所以我们成年人需要自己来发展,每件事情要自己去找答案,重要的不是找到某个答案,而是在去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在发展观察能力,发展对这个世界更全面一些的认识能力,这个能力会使我们在面对陌生的人事物的时候,能保持一个基本的理性,而并不是要变成动脑筋爷爷。

并不是说学得越多,就安心了,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没有自己的经验,自己来探索,发展心智,而去拿现成的知识武装自己,就会变成知障。这也是脑袋知道和全身心知道的区别。

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信任自己,也要去努力、去学习、去观察。这个过程其实和华德福教育理念一样,当孩子在那里闷头玩泥巴的时候,大人不要去打扰孩子。同理,当我们自己心里的小孩子在寻找方向的时候,那个“前者经验”不要老是跳出来打断我们。但往往我们小时候被打断惯了,已经无法进行自发自主的思考与探索了。

“标准答案”和“周围人会怎么想”像栅栏和大片的乌云遮蔽着我们。

我记得小时候我连续一两个月每天都在跟蚂蚁玩,连续几个月,每天放学之后连着几个小时玩一个简单游戏,把四国军棋叠成房子的样子,然后拿一杆玩具枪,一枪一枪的,把边边上的棋子打掉,整个楼不塌。

我很幸运,那会儿我不和人讲话,也没有人把我当自闭症孩子送去治疗,我父母也没有打扰我,这个过程,发展了我的自主力和专注力,至少发展了对一件事情自发的有始有终的连贯性。他们买窗帘选颜色也会征求当时才7岁的我的意见,他们也会适度提醒,我连着几天躺在床上看书,他们就会提醒我注意保护视力。

我们成年人其实也需要来再这么过一遍,当然不是都去玩叠房子,而是去持续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其中发展自己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贯彻始终的持续力。华德福所有的课应该让我们成年人也上一遍。尤其是华德福的艺术治疗课程。我们大部分人从小都被打扰惯了,都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玩自己的玩具。比如小孩子得到了一个火车玩具,他拿着火车在空中“呜呜呜”的飞,玩得很高兴的时候,那个叔叔说,你玩的不对,你看这里是铁轨,火车只能在这里开。那就完蛋了。

主讲人:李辛

主办方:苏州华德福学校

时间:2018年3月11日

文字校对/整理:红枫  滴水成辉  甘草巴比  庞贝之石 放低 疏狂一醉  顺风 嘻嘻田  红楼绿梦  采三影 自邇山房 小小人  乘宣 橙色岁月  蓝色玫瑰  红枫  婧芝 小懒 元子 瞽聋虞圣

编辑:光明丫

校对:李辛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现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出版。

(0)

相关推荐

  • 处死上百万人的奥斯维辛杀人魔王从逮捕到绞刑全过程

    他名叫鲁道夫.胡斯,并不是一个虐待狂,也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杀人中心"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设计者和指挥官. 从1940年5月到1943年11月,在位于波兰小镇奥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1

    "交互"的观点 主持人徐勇: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苏州华德福学校,这次是家长课堂,因为所有的教育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大人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大人也非常需要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3——内耗的单曲循环

    家长不要像残酷的 资本家一样逼迫孩子 听众:李辛老师.我女儿现在读五年级,她在一年级上半学期12月份,得了严重的支原体肺炎,在儿童医院用了很多抗生素,后来因为高烧不退,还用了几天激素.那次后,体质就变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4——心智状态

    提问题的心智状态 听众:老师,我想问孩子哮喘的事情,听前面两个案例我已经得到部分答案.如果饮食上调整,加上注重运动,和大自然接触,那孩子的哮喘是不是就会好起来? 李辛:对,康复的可能性很大,政治课里常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5——先天体质与自我调理

    先天体质与自我调理 李辛:刚才几位谈到哮喘啊.鼻炎,下面我请我太太来分享一下,你们说的这些病她都得过,她在认识我之前,二十岁左右就开始自学中医,把自己的问题一点点调理好了.她学中医也有二十多年了,比我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6——思想的出路与气血的流通

    思想的出路与气血的流通 李辛:刚才的小朋友,鼻头有些暗,代表脾胃的运化能力不足,她现在这种体质喝牛奶就不合适,尤其是还有鼻炎,先不要给她喝,喝了会加重身体的负担,会增加运化不掉的垃圾.如果她慢慢地开始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7——手机里的“美丽新世界”

    手机里的"美丽新世界" 听众:我的问题可能大部分人都碰到过.我的孩子两岁八个月,本来我是全职在家带孩子,刚出来工作两个多月,换我妈和婆婆两个人轮流带孩子,大部分是我妈带.现在出现一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8——真实、理性的交流

    你得跑跑步了 听众:最近遇到事太多了.有个朋友的女儿,脑子里长了一个很大的瘤,昨晚刚在华山医院做完手术:另外,我有一个很喜欢的伯伯得了癌症,再加上我自己家里的变故.我突然觉得整个2017年,发生了好多 ...

  • 180311精神健康讲记09 肿瘤是固化的能量团

    肿瘤是固化的能量团 孙皓:刚才李辛老师讲的是物质.能量和精神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身体上的问题,对应了精神领域出了问题,因为精神是一个人的核心部分,而能量是精神和物质的桥梁.提到这个,是因为想提醒你不 ...

  • 人不可能永远快乐——《精神健康讲记》连载02

    纳萨泰拉湖边的白骨顶.天鹅和李辛(2013年) 人不可能永远快乐 我们需要思考一些不假思索.习以为常的问题. 第一,抑郁症只是大脑的化学递质的变化吗?现在的观点是,抑郁症或焦虑症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