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妇科感染、皮肤瘙痒、肥胖、水肿的一则案例 -《精神健康讲记》连载21
听众:文艺界的人,比如演员,容易抑郁吗?
李辛:演员因为职业原因,需要在情感—思维—行为上进入某种特定角色,所以在精神、情感、体能上常常有较大的消耗;戏剧结构里的冲突、激惹的环境、强烈的表达,让神气在短时间里经历激烈的开阖变化,确实容易把自己带入不稳定、冲突和有伤害的神气状态,对于体质不太好、精神情感不稳定的个体是有所影响的。
所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确实辛苦,也容易出现某些心理问题。
我在北京工作时,有段时间给一些演员看过病。曾经有个演员来找我,她说三年没接戏了。之前接了一个戏,好像是演一个女鬼,反正是比较惨的角色,入戏太深,出不来了,整个身心都非常糟糕,没办法再工作了。
这是第一种情况,演了不好的角色,入戏太深,自己的意识和人格整合度下降,次人格力量加大,所以会出现认知紊乱和自我身份确立的问题,也属于前面提到过的“神机被扰”。
另外,演员这个职业,受众人关注,需要满足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所以,即使是一个定力很高的人,也常常受到太多的外部干扰。这时候更需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做真正的自己,才可能保持身心的稳定与健康。
心理学有个概念,叫作镜像效应。对很多自我确立不足、不稳的人来说,自己变成什么样,很大程度来自社会对我们的反馈。社会像是一面大镜子,镜子里是什么,我们就会以为自己是什么。
作为演员,还会接受到过多的“投射”。众多的粉丝和追星族会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过想象,构建出很多并非是演员本人所具有的特质,同时投入大量的、汹涌的、无意识的爱与恨,迷恋和厌恶......这些无意识的情感—意识—信息云,也会潜移默化地“再塑造”当事者的人格。
尤其对于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年轻又突然走红的明星,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觉察与认知、良好稳定的家庭氛围、良师益友的保护和提醒,确实容易受到太大的冲击和扰动。
所以,演员不只是长得漂亮、演技够好就适合从事的一个职业。长期从事这个职业,又能保持良好心态的演员,既需要丰富的共情能力,以进入特定角色,又需要极大的内在稳定和清明的自我意识,在工作结束后,得以回到正常的状态,这是个难度比较高的职业。
镜像效应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都是这样互相塑造与被塑造,
区别仅在于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我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这个充满了无意识的情感—意识—信息云和有意识的暗示—强迫—灌输的大环境中。有一定觉知的人,才有可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些无形的力量,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给我们的回应,来决定如何选择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既发展自己,又融合于社会与他人,而不出现内在与外在的冲突。
对于觉察不足、自我主体尚未确定的个体,很多时候是无意识地跟随着习惯、风俗、父母要求、领导安排。生活像是坐在传送带上,或许看似稳定且安全,但常常会在内在需求和外部要求之间犹豫冲突。
也有因自幼而长,一直处于好学生、好班干部、好员工、好领导......的轨道上,被社会塑造,成为某种“榜样”,而认定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再思考和怀疑。这样的案例常常在40岁前后,出现一些生理心理问题而遇到不得不回看、反思的机会。
从中医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学习现代心理学和医学对这些病的分类和解释,包括中医内科学里的那些病名和分类,比如“肝郁气滞”“梅核气”“百合病”等名称,但也需要跳出这些既有的分类。
重要的是:如实地去观察、感受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的神是定还是不定,紧的还是松的,是聚的还是散的,是清晰的还是混浊的。由此也可以明白,他的气是定的还是不定的,是聚的还是收不住的,是流通的还是壅滞的。
这些是“本”。从“本”的角度来看人体,才是中医的整体思维。只有建立在“本”的基础上,那些细节判断才会有意义,而不会因埋头细节而失去大方向。
“本”包括从“神机”“气机”来整体地观察人体的大方向,同时需要和这个具体的人深入交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他的原生家庭、他的感受—情感—思维—行为模式。
比如中医所说的“脾主思,思伤脾,脾伤则运化不利,生湿热”,也就是说,思维比较复杂,或者神比较浊或神气不流通的人,就容易产生湿热。
思想意识过于复杂而不清晰的人,会影响到身体能量的流通和疏解功能,在自己体内积聚更多的“混乱不清”的信息与能量。
如果他的身型比较厚重,又很少运动,或生活和工作环境、社会关系比较复杂,那么,在精神面上,也会慢慢积累很多没有调理和消化的内容,停留、盘旋、沉积。比如不少有慢性妇科感染的人,或者慢性皮肤病的人,可以自我查看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在中医来说,中焦的能量是负责运化的,不光能运化食物,也能运化我们的情感、情绪和思维。但是当“外来补给”太过复杂激烈的时候,不仅会伤害到中焦能量,也会在精神、意识、情感层面出现壅滞,也就是转不动、精神卡壳的困局。
所以在治疗上,我们既可以用现代精神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从精神心理层面入手,也可以用中医的原理和方法,来从能量角度入手。
我曾经在2008年接诊过一位30多岁的女性,焦虑、严重妇科感染多年、肥胖、皮肤瘙痒、水肿,因为长期使用抗过敏、免疫调控类药物,血液系统也出现异常,一度还被怀疑是白血病,不敢怀孕。
她本人是企业高管,同时还有自己的公司,平时缺乏运动,思维用意过度,需要照顾的面太广。她的先生也是用力过度,两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她属于神散而紧,思虑过度,中焦能量不足,运化淤滞,所以出现了湿热壅滞,俗话说的体内毒素累积过多。
皮肤病和妇科感染,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是人体主动或被动的排“毒”反应,只是这“毒”背后的源头没有斩断,所以病症绵延不绝。
当时的治疗方向是:首先减少社会活动和精神消耗,早睡、相对素食、开始运动,更多地进入自然环境,这部分是在加强“本”;然后用中药和针灸帮助排毒排湿热,这部分是“治标”,间接地辅助“本”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能量;同时让她自己在家做艾灸,取关元、肚脐、三阴交、涌泉等穴位,这部分也是帮助“本”的格局重建。
两个月后,她近十年的妇科感染痊愈了,水肿消失,之后,皮肤问题也逐渐消退,血象指标也恢复了正常,两年后怀孕生产。
有不少学生会有疑问,艾灸会不会增加湿热?首先,这个案例在艾灸之前,针、药和饮食、运动已经做了排除大部分湿热的工作。
为什么要艾灸呢?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案例的虚实、表里等八纲格局,她的头脑运转过度,神散而紧,思虑过度,这部分属于实滞,上焦中焦不通畅,而下焦属于虚滞,是本虚标实,以虚证为主,湿热也是由局部淤滞导致的。
对于这类水胖的上实下虚型的案例,艾灸可以调整整体的格局,增加下焦虚损的元气,帮助排出邪气。对于下焦虚损的病例,取穴一般在腰腹部和下肢,比如,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等。
治病不能光按“病”来治,要立足在每个个体的整体格局上。
附上明朝王应震先生的一首医理诗:
见痰休治痰,
见血休治血。
无汗不发汗,
有热莫攻热。
喘生勿耗气,
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
方是医中杰。
行医不知气,
治法从何据。
堪笑道中人,
未到知音处。
李辛简介
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