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往元宵这一节/唐帆

文/唐帆

倾往元宵这一节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北宋诗人欧阳修描写元宵节的一首诗。

至于元宵节的由来,有很多个说法,但能够被绝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有以下两个说法——

其一是“仙鹤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仙鹤降落人间,由于村民们对仙鹤并无了解,误以为是普通的家禽,就抓住仙鹤并且吃了它,殊不知这只仙鹤是玉皇大帝最喜欢的宠物,玉皇大帝很伤心,就叫人于正月十五这天烧毁整个村庄。玉皇大帝有个善良的女儿,她得知后就悄悄去人间报信,村民们知晓后商量出一个方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在门口挂灯笼,放鞭炮。等玉皇大帝派来的人看到此景后,以为村庄已毁,百姓就此躲过一劫。他们认为是灯笼和鞭炮救了他们,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都挂灯笼,放鞭炮。

其二是“元宵姑娘”,元宵是位宫女,按照宫廷规定不能出宫,每逢春节期间,她就呆呆地坐在井边思念家人。这时,一位名叫东方朔的大臣想出一个方法,运用“神明之说”,找人假扮“火神君”,建议皇帝让全城的子民动手做花灯,十五的晚上家家户户挂上红灯,开门欢迎城外百姓进城赏灯,宫里的人也出宫观灯,这样,就能避免火神君带来的灾难。正是因此妙计,元宵姑娘与其家人得以团聚,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家家都挂灯笼。两种说法各有不同,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彰显着善良的传统优秀品质。

小时候的元宵节是抹不去的记忆,除了春节,元宵节就是最值得期待的一个节日,可以欣赏各种灯展、猜灯谜、观看舞狮表演,和小伙伴们尽情玩耍......我的老家在乡下,看灯展需要到县城,我就提前和小伙伴约好时间,一起骑车到县城,那时乡下离县城有几十里的距离,我们三五成群,骑车累的满头大汗,但是不远处的花灯映入眼帘的那一瞬间,也就不觉得疲惫了。

县城里的元宵会场,人头攒动,附近几条街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先去看了舞狮表演,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动作有抖毛、打滚;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经典动作是腾跃和蹬高。

在人潮中,被后面的人挤着往前走,舞狮表演还没来得及看完,也不知道自己被挤到了哪里,只听到旁边有人叫:“动动你的脑筋,答对有礼物哦!”,我们便猜到我们走进了猜灯谜的主场。

好在我们几个人年纪小,个子低,从人群中猫着腰侧着走,这才挤到了猜灯谜的摊位上。老板跟我们细心的讲解规则:一块钱一次,猜对了任意挑选一个玩具,猜错了送你几个汤圆回家吃,可以自己选出题范围,也可以随机。我们每个人猜了五次,结果各不相同,我还好,对了三个,拿了三个小玩具和几个汤圆。只见同行的小美,一个都没答上来,五块钱花光了,就得到了几个汤圆,委屈的情绪跃然于脸上,那样子仿佛眼泪包在眼睛里,差一点点就要溢出眼眶。老板见状哈哈大笑,随后掏出一把硬币,给我2个,给小美5个,跟我们说:“小朋友,输了也不要不开心,我请你们吃汤圆!”小美最激动,开心地在原地转起了圈圈。

最后一站,看灯展。那时的花灯没有现在款式新颖,多数以方形和圆形作为花灯的形状,其他形状的很是稀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盏形如孙悟空的花灯,炯炯有神的眼睛,映衬着小巧玲珑的鼻子,再加上那蠢蠢欲动的嘴巴,就成了个猴头,红黄相间的衣服,黄中透红的裤子,配着青黄色的靴子,活脱脱一个调皮的美猴王。五颜六色的花灯,经过精心细致地搭配后,别有一番韵味,称赞的话语在耳畔滔滔不绝。

今年受疫情影响,选择了在美丽的宝应就地过年,还没有领略过元宵节的氛围,但通过与一位前辈的交流中得知。往年,他们社区每年会搞猜灯谜活动,工作者们很贴心,购置大量生活用品作为小小的奖励,吸引居民参与到活动中来,遇到年纪大小或太大的、家庭困难的,哪怕猜错了也会送一些生活用品给他们,变相的去给予他们帮助,避免了他们碍于面子不愿接受的尴尬,这也是体现出宝应文化底蕴的深厚,在我的心底期盼着元宵节这一天的到来。

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现实生活,也不论是元宵佳节还是普通日子,时间在推移,环境在变化,但人们那颗善良的心,亘古不变。我从内心里感叹,玉皇大帝的女儿、朝廷大臣东方朔、玩灯谜的大叔叔以及社区的工作者们,是你们传承了善良这种美德,让许许多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使古老的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衷心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

主编会客厅
【公告】来吧,运河儿女!

主编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