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身世之谜,唐朝时真相大白,怪不得刘表不用诸葛亮!

关于诸葛亮的身世,《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说的很清楚,就是一名门之后,兼官二代。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诸葛丰的汉司隶校尉,可不是一般的小官,而是汉朝至魏晋监督京师和地方的监察官,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从年薪上可以看到,司隶校尉绝对是一高官。诸葛亮有这么一个祖上,自然说明诸葛亮是名门之后,这比他是官二代身份更重要。

在那个“王侯将相真有种”的年代里,血统比才华更能让人信服,比如袁绍之所以名扬天下,成为讨董盟主,就与他祖上“四世三公”有关。所以曹操才是伟人,因为这一时代氛围之下,曹操却提出了“唯才是举”,可谓石破天惊,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说。

既然诸葛亮祖上如此辉煌,自身才华又横竖都溢,那么为何刘表不请诸葛亮出山,难道看不起诸葛亮?500年之后,唐朝一本奇书,揭开诸葛亮的真实身世,让人感慨难怪刘表瞧不上诸葛亮!

史书上没有记载刘表与诸葛亮会面,但就以下这三点来看,刘表应该知道诸葛亮,甚至两人有过见面。

一,195年诸葛玄(诸葛亮叔叔)带着诸葛亮投奔旧识刘表,这时诸葛亮15岁,因此刘表见过诸葛亮并不稀奇。作为诸葛玄的老友,刘表难道不照顾一下朋友后人?

二,诸葛亮娶了黄承彦之女,由此成为荆州权贵中的一员。权贵相互推荐提拔,这是当时常态,难道无人向刘表举荐诸葛亮?至少黄承彦肯定会为诸葛亮找关系。

三,诸葛亮之才众所周知,但真只有司马徽、徐庶等人看出来?显然不合逻辑,是金子总会发光,刘表应该知道诸葛亮有才,可能不清楚具体有多大。

总而言之,刘表执掌荆州时,应该有人向他举荐过诸葛亮,他至少也听说过诸葛亮有才,至于为何不用诸葛亮,无非是二个原因:要么给了诸葛亮官小被拒,要么根本就不理诸葛亮。

显然,种种迹象表明,刘表不是错失诸葛亮,而是瞧不上诸葛亮。

那么,刘表为何瞧不上诸葛亮呢?时光荏苒,500年之后的唐朝元和七年(812),一本奇书的问世,揭开了诸葛亮的身世,刘表瞧不上诸葛亮是有原因的。

唐宪宗时期,宰相李吉甫命令林宝编修一本姓氏之学的书籍,于是《元和姓纂(zuǎn)》就此闪亮登场。唐朝时期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所以这一本姓名来源奇书,有助于正本清源。另外,此书还专门考证历代名人族谱姓氏之相传情况,对诸葛氏一族世系衍生关系也有考证。

但《元和姓纂》的最终结论却是:诸葛亮一族与诸葛丰并无关系,只是姓氏相同、籍贯相同(都是琅琊人)罢了。

如今看来,诸葛亮不是诸葛丰之后,与诸葛亮受不受刘表重用,应该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在汉朝时期“王侯将相真有种”,诸葛亮不是诸葛丰之后,那就代表诸葛亮并非名门之后,又非豪族之人,最多只是一官二代,父亲还去世了。

上文说到袁绍,本领不大,却能成为讨董盟主;曹操本领虽大,却因宦官之后,声望受到波及。更为重要的是,编修《元和姓纂》的背景之一,就是因为到了唐朝时期,人们还非常重视门第、血统之类。唐朝还如此,何况汉朝刘表?

其实,刘表倚重的人,几乎都是名门或豪族之后,比如蒯氏兄弟先祖是汉初蒯通,蔡瑁是荆州豪族蔡氏,姑母是东汉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等。因此,诸葛玄投奔刘表之后,《三国志》上却没有记载给予什么官职。

搞清楚了诸葛亮的真实身世(祖上暗淡,没出过大人物),就不难猜测刘表对他的态度了:刘表有门第血统观点,重视豪族或名门之后,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小人物看不上眼。恰如历史学者方诗铭所说:“在荆州,刘表是不会将这个在南阳‘躬耕’的小人物诸葛亮放在眼里的”。

当然,刘表瞧不上诸葛亮,诸葛亮还瞧不上刘表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