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将牛放于草场,悠闲自在后,有朋友问,这就是说牛在传统价值体系中,体现了民生视角。我想想,又不完全是,套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只是“稳住基本盘”而已,耕牛在农业社会当然重要,但分析起来,在士农工商分化得厉害的封建社会,牛在士工商领域一样占据着主力地位——大宗运输货物和少量客运业务。牛是业务不精干,但是肯干的典型,因此,它在任何年代都含着一种“苦劳型”的悲情。歃血为盟与执牛耳,血呼喇喇的远古野蛮结盟仪式,盟主拽着牛耳,划拉一刀切下牛耳,想想就痛啊,接下一盆牛血,联盟成员热乎乎地分得一碗,再灌入喉咙,象征着听话,听盟主调遣,不背信弃义!但不是每头牛都有这样的荣幸,可以用做祭祀。在一群牛(特指北方黄牛啊)中,只有毛色为纯色,嘴唇黑色的牛,才是候选,这标准筛选出来的牛不多,所以它们就叫“特”,古人认为牛为“土畜”,“寸”与“法度”有关,组合起来为“特”,就是这批候选牛啦。其他没有选上的牛,它们不够“特别”,所以就叫“物”。想想,每个女生在翻某宝时,能把眼睛看花,不过就是在物中找特,总觉得自己最有眼光,“哞哞”的背景音乐飘过。至于仪式中要丧命的那头就叫“牲”啊。没有资格“牺牲”的牛,也就是大量的“物”会去做什么呢?除了农耕,就是拉车运输。但是牛车,其属性就像是总是低“客梯”一等的“货梯”一样。有身份、地位的人,不乘牛车。传说孔子最初是乘牛车出行的,后来游说列国,万般带不走,但是有人赠马车,还是可以的,因为马的行进速度比牛快,为效率还是换马车好。
子路问津
画作中关于孔子坐什么车,就有牛和马之别。邮票设计上画坐牛车,不过,《子路问津》中有马车的版本。
仇英 子路问津图
白马的尾巴半藏,难道是也想避开牛车、马车之争?
邮票设计是坐牛车周游列国游说。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轺车(一匹马拉的轻便车)百乘,牛车千两(辆)。也就是说,城里拉活的士车和货拉拉的比例大概是一比十。大臣眼热商人贩货获利,说他们坐在牛车上“游手为巧”,不事生产,建议皇帝给牛车课重税。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的规矩,到后来西汉国力衰弱阶段,也有统治者屈尊坐牛车,为了显示牛车的等级高,用蒲草将轮子捆扎起来,减轻颠簸。想想牛车也变成礼宾车,说明统治阶级“马死也不落地行”。从事货运的牛,也是要挑选过,因为拉车以“力”为优先,力大的牛在牛市上最受欢迎,它们叫犌jiā。首先,耳朵要湿润,牛才健康。头不能多肉,角要细长。牛角粗大反而不入选,据说牛角营养供给全靠牛自身,牛角大,也可能导致牛骨质疏松。其次,骨架要大,肋排要密,这类的牛就是大力士型的。再次,挑面相。眼睛要大而圆的,睫毛不能乱,乱睫的牛喜欢打斗,运货过程中容易出闪失。口形要方,则进食好、好饲养;鼻孔要大,方便牛主上牛橛子牵着走。
韩干《五牛图》眼睛都特别勾人,就是因为审牛美先看眼睛。
娜扎在《风起霓裳》里的牛眼吓人不?
这只为什么能站C位,因为它是来北漂的水牛啊,来,隆重介绍一下。明清带水景的牛车画中,出现的大多是水牛,因为它们不畏水,可涉溪或浅水。
有虎纹的牛名为“牜余”tú,五牛中只有它上了牛橛子,神情中有刚加班完的上班族“苦逼”感。
黑白花纹的牛叫㹁liáng,现代畜牧业的奶牛前身。
溪山行旅图
朱锐 绢本设色 26.2cmx27.3cm 上海博物馆藏
㹁下水有些为难它啊,它只能在后排跟着头牛啦。
韩干画中的牛除了中间的水牛外,基本都是北方黄牛种。要在一群黄牛种找出这脸小、脖子细长(似龙颈)、眼睛凸的“牛精”很难的。据说这长相的牛擅长跳跃。难道是长得像鹿的原因吗?
盘车图
明 李寅 弗利尔美术馆藏,左上的城门、下坡牛车与下方爬坡牛车队形成一个S形,树的描绘尤其细腻,比一般的山水画多了动态和音效。
盘车图
明 李寅 弗利尔美术馆藏,藏在左上的城门里走出一条延绵出山的牛车队伍,山洞天险,有人专门指挥交通。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除了炭,被抢的还有一头“犌”,就这么被当差的掠夺了所有生存希望。当我们读《卖炭翁》时,当你怜悯老翁的遭遇,有没有想过牛在将炭从山里运出来的时候,崎岖的路况,它有多吃力。上坡时,要有人助力推车,下坡时,牛更吃重。造字的时候,把牛用口顶顶人,想要表达什么,作为“告”的原型,但是牛真的能告诉你上坡、下坡哪个更难吗?正是这样的悲情,让山路曲折的运牛车图成为在城市环境之外的经典场景。
金 佚名 雪栈牛车图
盘车图
绢本设色 109cmx49.5cm 北京故宫藏
欧阳修写过观画感诗《盘车图》,说明这类描写世俗生活的绘画题材,当时已经常见了,比一派旖旎的花鸟画传递出更多时代讯息。画面中行进的车队在陡弯的山间克险,透着紧张感,树、石、水桥、带棚牛车和押运的苦力,高度浓缩在画面上。看了画,就让观画者与古人一道悲悯人间。这位购画的杨褒是四川人,对蜀道难和运输队的艰辛深有感触,才会省饭钱为买此画。此画究竟面目如何?诗中已经用景物、天气和时态烘托了足够多的气氛。
盘车图
欧阳修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山石硗聱车碌碌。
山势盘斜随涧谷,侧辙倾辕如欲覆。
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
坡长坂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
杨褒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
爱其树老石硬,山回路转。
高下曲直,横斜隐见。
……
朱遷 雪溪行旅图
“天寒日暮人心速”。下雪天在山间赶路,牛背上盖着蒲草席子,说明主人还是很爱惜它们的。
佚名 雪涧盘车图
虽然画人画得不精细,但是推车上岸的使劲样子还是看得出来的。
已经上岸的车里装的货估计已经是湿水了。
车上的包裹个头不大,好几个人押运推车,看来挺重。
这车上的包裹比较大,固定得也好些。车上的货画得最细致属它了。
宋朝的薄軬fàn车,有一个漂亮的车篷,长者和女眷可以坐进去。
但是不管如何挑选,它的运输速度肯定不及马,所以就有了“牛走顺风、马走逆风”的说法,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风、马、牛三样,会放在一起来盖章说“不相及”了吧。
前面拽的,后面赶的,坐卧铺车厢的那位乘客,你倒是扶着点啊,别光看热闹。
为了表现牛大力,必须要有牛肋排,就像秀肌肉!
简便的辘车,比两轮牛车造价便宜多了,但是要两人协作掌握平衡。走平路时,人都要支着走,也够累的。
这休闲的气氛总觉得差点味儿。树根也像复制黏贴的“m”。
U形牛车队,“坡长坂峻牛力疲”,前方是不是还有黑店等着宰客?
除了长途运输货物,牛车既然是古代货拉拉,也就承担着搬家的任务。像柳宗元写“汗牛充栋”,可知陆文通先生生前很喜欢藏书。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不过。就像搬家公司随车带大竹筐一样,要装车不能零零碎碎的,要整成一“件件”,如今买东西说一件,都是零售的概念,其实不太贴切。唯一保留“件”原本含义的,是买云南普洱茶饼,好比说一提七饼,一件是12提,是批发的概念,算起来得有30公斤,搬运工搬上搬下,相当于一次扛两个煤气罐。
禹之鼎 移居图 局部
八错八错,给你鼓掌~
这就是显摆字画收藏,都没有好好地打包成“件”,即使是短途运送,碰上一场雨,字画书籍也要受损。那位主人,你还盯梢摆啥pose啊。
看了老照片,觉得牛车的车轱辘都画得偏方,有些画得轴心都不太正。相比之下,还是《清明上河图》的功底到位。
好啦,后由语文老师总结一下,文中提到的常用字有哪些和牛有关呢?至此,你还说牛是农耕社会的代言吗?现代运输业是碳足迹,在此前是人足迹、牛足迹、马足迹、驴足迹,骡子足迹。所有穿书都把女主穿到古代,如果把你的快递包裹单独穿到古代,它应该在某一辆牛车上颠簸着。Hi,你的慢递儿在这呢。你任意一次线上线下支付,实际上都是为牛牛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