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要设定deadline,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开始

9月

6日

01

外甥拎着平衡车进门了,我忽然对平衡车产生了兴趣。

但是之前看朋友圈,有个女朋友学习平衡车,摔了个鼻青脸肿,不得不说还有那么一点点胆怯。

不过胆怯也不要紧,毕竟好奇的情绪占了上峰。

外甥教我如何控制平衡车的要领,脚踩上去身体向前倾,拐弯就用小腿控制平衡车的竖杆,停车就将身体向后倾,基本就这三个要素。

我试着踩了上去,站在上面,身体摇摇晃晃,前后很难掌握,我赶快让让外甥递个肩膀过来。手里有个拐杖,心里也才有了平衡。

于是摇摇晃晃的从门口,溜达到了厨房门口,共计也就三五米吧。

有了这晃晃悠悠的初始经验,似乎发现也没有难了。于是我放开胆子,一个人在客厅练习了起来。

走了两圈下来,感觉掌握的差不多了,没有摔跤,没有磕碰,顺其自然的习得了这项技能。

所以,怎么说呢,别人的经验都是别人的,每个个体都会有差异,要了解、认识、掌握新生事物,就要亲自去经历,实践才有话语权。

如果我一直担心摔跤,我恐怕根本就不会选择站在平衡车上,何谈掌握。

我忽然想到一个小孩子英文说的不是很好,总是开不了口,于是他的父亲跟他一起学习起来,很快父亲就在孩子面前说了完整的句子,并且对孩子说:“你是我的儿子,你看我都能说,你也一定行。”

于是,孩子在结结巴巴了几次之后,终于脱口而出进行了完整的表达。

有了这样珍贵的开始,还在也从完整的对话里找到了乐趣,并且不断得到外界的正向反馈,包括父母、老师、同学,进一步有增强了自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金贵,相信自己能行,才会有开始,开始都没有,更何谈成功或者完美。

我周围有些朋友也对文字有些热情,但是总担心自己写不好,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直到现在也还没有开始尝试。

02

做文稿工作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文稿不到最终定稿那天,实际上的状态是一直在修改的路上。

有人在写文稿之前,即便已经搭建好了框架,还时会思考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琢磨每个标题下的具体思路如何展开。

如果在某块内容上卡住了,就一直在那里困惑着,止步不前,这是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模式。

但我有一条人生经验,是从上学的时候就积累起来的。

每次遇到考试,先去做那些自己会做的题目,看起来不太会做的题目,先对题目进行阅览,等所有容易的题目做完之后会发现,难做的题目寥寥无几。

而且在做简单题目的过程中,仿佛大脑在不自觉的加工那些难走的步骤和算法,待到最后攻坚克难的时候,就会有种思路被打开的感觉,心态放松了,拿下最后的碉堡,反而显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写材料也是如此,我一般会在写之前,将架构搭建好,一级标题、二级标题梳理好,逻辑关系理顺了,然后开始往里面填内容。但如果碰到某个部分卡主了,我就先简单记录下自己还不算顺畅的思路,继续去写其他比较顺畅的部分,然后再回过头来重新梳理个别硬骨头。

我有个朋友最近在写书,写的非常吃力,每天都会在有些章节卡住。

思路这种东西是非常玄妙,一旦卡住就特别需要做点别的其他事情,让注意力稍微跑开一下下,再回过头来,才能重新找到灵感。

但是这样做的话就会有一个副产品叫做——拖延。

因为在这个地方卡住了,所以就一直在思考、想象,然后止步不前,浪费很多时间。

如果放在其他事情上,甚至会在重要的机遇面前,错过一些恰逢当时的机会。

但是已经有书稿经验的人,却有另外的做法。

他们先是把整个书稿的架构搭建好,然后每天去填充那些有感觉、有灵感、思路顺畅的部分,这样渐渐的书稿的内容越来越多,也逐渐将自己从几十万字的要求中脱离出来,告别对字数的挑剔,才能专心完成内容的撰写。

那些一个章节一个章节来,一道题一道题做的完美主义者,反而在心态上容易崩盘。

当然,如果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以至于不存在拦路虎了,可以不做参考。

03

当年,锤子手机风靡一时,我周围那些电子产品爱好者,纷纷都成了锤子手机的迷弟迷妹。

罗永浩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因为过分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导致产品比竞争对手上市完了整整半年,在商业社会日益竞争的今天,半年对于市场端口来说,影响非同一般。

李翔当年写了一篇文章《追求完美重要,还是按时完成重要?》,他在里面说“如果以事后诸葛亮的态度来看,罗永浩犯的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但回到当时的语境里,顶着“天生骄傲”的标签,罗永浩的确很难平衡个人的直觉、品位与他人的经验之间的矛盾,平衡追求完美产品和按时发布产品之间的矛盾。

对于后者,我的态度是,永远要设定deadline,互联网产品领域有句话叫叫做'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我之前做杂志,老跟记者说,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往往是把剑磨残了。”

身边有位小朋友,最近在负责一个业务领域的行研报告,领导给他的时间是一周,他做了很多功课,研究了很多资料,查看了很多网站,在那周快要结束的时候,仍然没有形成报告的成稿。

但是要知道,如果准备的再充分,没有呈现出来成稿的话,那么一切的工作基本都等于零,领导并不会认可你那些准备工作的贡献。

得把东西先写出来,有了第一稿,再在此基础上征求意见,修整、完善,一切都会变得快起来。

事实证明,他一直想要一个完美的结果,所以一直没有动手去写,因为怕自己写不好,怕领导不满意,所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前期的素材整理工作。

最终在deadline的倒逼下,他在最后一天赶至深夜终于完成了成稿,虽然只是相关材料的堆砌、看不出来逻辑关系、结论没有具体的依据支撑,但在领导提出了意见之后,他很快出了第二稿,第三稿基本就可以交付了。

因此,无论是一个报告,还是一个产品,先形成成品或者成稿是很重要的。

这些成品或者成稿最终要交付到市场上或者领导手中进行结果的校验,再次进行完善和修改就会显得稍微容易一些。

《向前一步》里有一句话说:“完成胜过完美”。据说这句话印在了Facebook总部的墙上。  商业社会,时机转瞬即逝,敏锐的眼光,以及超强执行力,才是制胜的关键。

04

无论是以前做咨询的时候,还是现在要完成某个方案或报告,我们有时候会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做的更完美,做得无可挑剔,而选择用很多时间去做头脑风暴,搜寻各种资料,征集大家的意见。

但最终会发现,这些东西对于任务的完成没有任何帮助作用,反而因为没有一个确切的东西出来,所以大家在讨论的时候思维非常发散,思维一旦不聚焦,就很难形成建设性的意见。

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弃完美主义的想法,先形成一个成稿作品,这个作品可以是一个方案、一个报告、某件产品,可以是任何想要呈现的东西。

因为有时候,即使我们已经思考的非常好和非常完美了,但是落到笔端和纸上的时候,还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局。

当这个作品完成之后,再进行头脑风暴、意见征集,这个时候大家很自然而然的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聚焦式的讨论,很容易出成果,我们经常说抛砖引玉,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我上研究生以前,其实非常不善于进行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之类的主题会议,但是研究生课上经常要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这个时候,我的同学晓青每次都是第一个发言的人,她首先会围绕这个主题谈论自己的看法、见解和方案,一旦这块砖头抛出去,好像后面的讨论就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即使像我这种不太擅长小组讨论的成员,都会被热烈的气氛带动起来,全然忘记了担心自己说的不对或者不够好的问题。

我们追求完美、崇尚卓越、精益求精、工匠精神,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我们首先得行动起来,完美主义反而会成为我们的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无论开始有多么难,先让自己动起来。

05

心理学中,完美主义被定义为一种伴随着过度批评的自我评价,对工作设置过高的标准,这种高标准与恐惧失败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人们产生回避行为,避免去做那些令他们感到恐惧的事情。

举个我自身的例子。

我小时候去爷爷奶奶家,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他们热烈的交谈着,显得我非常冷漠。我说话很少,冷不丁蹦跶出来一些言语总令叔叔咂舌,叔叔说我从小就显得成熟,说话前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其实并不是的,我只是担心自己说的不够好。

同样的案例还有在我上学期间,我初中的时候很少在课堂上举手发言,即便我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我还是会担心自己犯错,这样我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就会打折扣,说到底,还是恐惧失败。

工作了以后,也未能幸免。每次开大会的时候,即便我内心有个声音想要去表达,但也会担心考虑的不够周全,等我写写画画终于觉得差不多了,话题已经翻篇了。

但是说到底,自己是不是就真的那么引人注意呢?其实并不是。大家很快就会忘记你当时的尴尬,反而对那些勇气可嘉敢于表达的人竖起了大拇指。

在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我们小时候经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只是说说。试想,如果爱迪生没有8000多次灯泡发明的失败经验,也就无法证明有76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也许灯泡的发明又要推迟若干年。

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得承认这点。

当心理上接受了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就会开放胸怀去尝试,哪怕失败。

所以我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人生有限,要抓紧时间在其他问题上犯错,犯错也是一种成长。”

那么,有没有一些具体的途径,来克服自己对失败的恐惧,逼着自己开始呢?

我的几点经验,供参考:

1.重新去定义失败,不把事情成败与自我价值进行关联。

2.无论任何的事情,先开始再说,过程中进行纠偏改进。

3.享受做事的过程,而不执著于这件事情的最终的结果。

4.要正向激励自己,在走向终点的过程中适时鼓励自己。

5.不因自己未能高标准的完成某项具体事项而放弃自己。

6.最后:永远要设定一个deadline,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推荐:职场丨找到自己最好的那匹马,去迎战别人的普通马。

上篇:每个人这一生都会拥有七匹马,这七匹马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个人公众号,不代表公司观点   

搜索公众号 " 七十二朵云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近想要成为的自己。

作者小云:

管理学硕士,企业中层。

(0)

相关推荐

  • 留学生如何又快又好地写essay?

    怎样写essay最有效?完美主义对于写essay是否弊大于利,从题目到大纲,以及对内容的逻辑顺序整理,如何又快又好地来写essay?今天就来讲讲写essay的必经之路! 01.Planning Pla ...

  • 如何改变一个完美主义的小孩?

    这是托德老师陪你的第  103 天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怕犯错.事事追求完美,你会不会高兴得不得了呢? 但心理学家发现,孩子追求完美并不是个好现象--他们可能因为怕说错而不敢回答问题,遇到小挫折就放弃等- ...

  • 组合与集合如何搭配

    我们在必修一学习了集合,选秀2-3学习了排列组合,那么如果这两个放在一起考察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今天给大家一个题目,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由于截图的原因,可能有点小,大家可以点击放大去看哈.这个题 ...

  • 如何轻松应对开学第一个deadline!

    一转眼开学一个多月了,随着十一月到来,新学年第一份Assignment的deadline也不远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deadline综合症"呢? 面对复杂的题目,有没有一脸懵B? ...

  • 聊斋故事:儿子考中进士,两父子娶狐仙做妻子,狐仙的手段太厉害

    狐仙虽然是异类,比有的人还要善良,实在令人感动 01 封凡是太原的世家子弟,十五岁就进入书馆读书.和书馆相隔有一个巷子,对面就是刘太史的宅院. 早上起来,封凡前往书馆,看见一个女子站在门口,那个女子端 ...

  • 讲书稿是目前主流的读书产品,稿费1000...

    讲书稿是目前主流的读书产品,稿费1000-1500元较常见,如果6000字左右的稿费低于1000元,其实就没有必要写了.拆书稿也是主流读书产品,稿费跨度比较大,450-1500元比较常见. 讲书稿一般 ...

  • 如何写作拆书稿

              pingpu

  • ▷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作者 | 十一 · 主播 | 空空 首发 | 推么推文化传媒(ID: atu0003) 1 朋友谈谈,去年参加市里组织的唱歌选拔赛,原本该是手到擒来,但没想到,偏偏那天她出了状况. 也许是因为太紧张, ...

  • 【处世哲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处世哲理]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三招让你不再深陷"完美主义"深渊,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再追求完美!     1.停止钻牛角尖,停止纠结细节     ...

  •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三招让你不再深陷"完美主义"深渊,完成目标的基础上,再追求完美! 1.停止钻牛角尖,停止纠结细节要发一封邮件给客户,来来回回看了十遍,总想在点击"发送 ...

  • 《PP》15课学习——“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发现有很多商家的广告词做得非常言简意赅,比如NIKE的"Just Do It",比如印象笔记的"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印象笔记的这个基本可以表现第15课的主 ...

  • 读书时间112 | 苗喵《洋葱阅读法》: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们只要开始去尝试,才能越来越好。

    阅读书目[读书笔记]2018.7.18<洋葱阅读法>前言P1-P24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所以我们只有开始去尝试,才能越来越好.所以,无论是绘画还是阅读,其实都是一个道理.行动远远比知识更有价 ...

  •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Facebook挂着墙上的一句话. 1 我大约每周跟老爸老妈通一次电话,几乎每次都会被"灌输"大量的"养生理 ...

  • 接纳缺陷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小影的第298篇文字,接纳自己,才能够爱这个世界! (喜欢文章,就在底下的好看处踩踩奶)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追求完美好像成了必修课.对于自己的缺陷,却总想要掩藏起来.就好像,自己有两个孩子,一个优 ...

  • 【人生算法】5闭环:为什么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全文1000字,不到3分钟 找到人生算法,成为人生赢家 做事的人和做梦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马上开始行动.--乔布斯 1 闭环 闭环是内功心法的第一段,相当于围棋的初段.从0到1往往是最难的. ...

  • 掌握阅读的四个阶段,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行动比知识更有价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每个阶段的特点.那么你现在正处在哪个阶段? 01第一个阶段:摸索学习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看到别人读了很多的书,有的人每周写一篇书评,有的人因为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