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秦金平:记忆中的护夏

记忆中的护夏

文/秦金平

夏天来了,布谷鸟叫了伴随着小满的到来和芒种的临近,田野里的麦子儿由深绿变成了金黄色,这标志着麦子就要成熟了,也一下子勾起了我的美好回忆。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生产队时的那个夏收场面,那才叫个忙。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好象是一幅收割的大型画卷。地里、路上、麦场上,都处是繁忙的景象,青年妇女在地里负责割麦子,青壮年男子负责拉运到场里,有专人负责用木杈铁杈翻晒麦子,大概到下午一点左在,开始碾场。最早是用牛拉着碌碡碾场,也是太慢了,后来有了电碌碡,也有了拖粒机,方便多了,也快了。碾好的麦子先是入库,再分给各家各户,按人平均分配。

到了八十年代初,中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广大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应征入伍了。远离了家乡,来到了西北边陲的戈壁滩上。到了部队的第二年,我又一次参加了夏收劳动,这次对我记忆尤深,永远也忘不了。

那是八三年5月下旬,我们坦克一营接到上级命令,6月1日前到达军区农场,支援夏收任务。由于时间紧,各连仅留几名战友看守。全部人员都要铁路输送。5月26日,吃过早饭,大家早就准备好了各自的行装。团里派了几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到了火车站。我清楚记得,我们坐的是焖灌车,一个连队一个车厢。在火车上是通铺,可以睡觉,由于是焖灌车,也没有岗哨,一觉睡到大天亮。吃饭都是在沿途兵站。就这样,我们行走了四五天,于30日到达华山脚下的桃下车站。农场的汽车早已停在那里等候我们。当时,我们连队分在了三分场。到达三分场时,已经12点钟,分场为我们做好了饭菜。吃过饭后,安排好住宿,下午作了简单休息。根据分场的安排,我们连负责晒粮、装麻袋,运往粮库。

第二天下午,根据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小雨的情况,全连干部战士,一鼓作气,连夜晚将十万斤小麦装运到驻地某粮库。由于我们是技术建制连,人员少。分场领导又让我们到各执勤点蹲点护夏。连队干部二话没说,将全连分成七八个小组,当天换回了农场的战友们。在各各执勤点上都是自做自吃。我和付连长,还有司务长负责每隔两天给执勤点送水、送菜和生活必须品。就这样,我们在农场干了月余,受到了分场和总场领导的高度赞扬。6月底,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后,从孟源车站坐上西行的列车,转眼三省返回到我们的驻地,又开始了我们的训练工作。

时间转眼到了2017年5月,有两位老领导在微信群里说起了此事,引起了战友们的回忆。我根据战友们的回忆和本人的记忆整理,编写了个顺口溜《护夏》发表在我的战友群,再一次引起了战友们美美的美好回忆,

护夏

公元一九八三年,华阴农场收麦田。

时值农忙收麦季,关中大地正忙里。

我营奉了上级令,前往华山脚下行。

茫茫麦田数万亩,时间紧迫要收毕。

我连干战一条心,执行任务分点蹲。

各个看护执勤点,完成任务很圆满。

受到分场的表扬,干部战士喜洋洋。

转眼护夏已完毕,我们西行回营地。

上下来回月有余,夏收已经成回忆。

弹指一挥时间短,不觉已近四十年。

今天二位领导提,勾起美好的回忆。

写此短文示纪念,战友情谊记心间。

作   者   简    介

秦金平,大荔石槽村人,七六级初中毕业,农民,81年10至86年10月,五年军旅生涯。喜好诗词,快板,三句半。愿以文交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