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李冬花:婆婆的故事
婆婆的故事
文/李冬花
公公婆婆和我们生活了几十年。婆婆老家是东北沈阳市人。父亲是张学良发报台台长,母亲在邮政部门工作。她姊们八个,三龙五凤。婆婆是长女。
一九四零年,她们全家从沈阳迁到西安。婆婆当过小学几年教师,因为喜欢唱歌丶唱戏丶拉二胡,就调到西安一个剧团工作。六四年,她演《白毛女》戏中的黄世仁她妈,用针扎白毛女的脸,演的很精彩,台下观众气的乱把砖块往台上仍…
从此,婆婆就不干了。后来调到长安县,陕西省疗养院搞工会工作。六二年插队到渭南南马村。我开始和婆婆生活,她喜欢吃肉类,不吃食品。洗头用鸡蛋晶,生活非常讲究。我下班回家,上楼梯就能听到她给孙子唱“霍元甲的主题歌“。享受的是天论之乐!婆婆喜欢旅游,每次回家都给我买衣服。我和她的不同之处,她爱吃穿,我不讲究。但是,我们关系很好!她爱打麻将,风雨无阻,天天如此。八十三岁的时候,漫漫有些糊涂,出门打牌,把耳环丢了都不知道。
婆婆一生心态好,去世的时候是八十五岁。大小事都不上心。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有时,我也在想,人生就应该顺其自然,不要活的太累,不和别人扮比财富,只求健康,珍惜岁月,这是最智慧的选择!
驼背大叔
文/李冬花
农家人六、七十年代,全家收入靠劳动工分多少,分粮、油、钱。
农家人闲不住,除农活外,就是割青草,铲草积肥。到了收麦子的季节,“龙口夺食"。把成熟的麦子收回来,拉到场里。大家选了个很负责任的场长,把群众抓的很紧,总怕天气下雨,粮食受损。
群众在炎热的太阳下面,晒麦、翻麦,然后用牛拉石碌碡捻麦,群众用木叉车拉麦草,扬麦,晒麦…群众家家都忙。有时天气变了,群众从家里带簸箕,等木工具,在麦场收实晒的细粮。晚上安排几个男的守护看粮食,白天防儿童玩火。
李大叔家负担大,他加班住场里看粮食,天阴下雨他不避。多少年,看场非他莫属。漫漫地身体受寒,随着时间,就驼背了…有人就开玩笑,叫他驼背大叔!李叔,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工作责任心很强,群众放心。年青时很能干。带领青年突击队晚上拉土,翻地。他样样农活难不住他。他是农家艺人,还能修理农具。
改革开放后,生产队把地包到各家各户,他的种稼,从经营管理,到成熟期,产量在队上数第一。送他农家艺人最恰当
作者简介:李冬花,文昌书画院理事,老年书画院常务理事,大荔诗协理事。大专毕业。商贸局退休。三十年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