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许自己为「人」

首先,说说“改变”的力量,以及推荐一部电影;其次,说说这节课里花最多时间探讨的问题,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支柱:准许我们自己为“人”。

1、“改变”的力量

人们要在生活中做出积极改变,面对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人们往往会低估自己改变世界的能力。

大家往往会在潜意识里这么想:就凭我这么一个小小的个体,能有什么影响呢?

就算我帮助路边的一个乞丐,能改变什么呢?就算我对陌生人微笑,能改变什么呢?就算我每天发一条正能量的朋友圈,能改变什么呢?就算我写一篇文章,能改变什么呢?

于是我们抽出一张纸币,但最终又放了回去;我们见到陌生人,还是把眼神闪到一边;我们把朋友圈设成3天可见,屏蔽这个屏蔽那个,觉得分享自己每天早起反而像个怪胎;于是我们提起笔又放了下去。

无论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个瞬间,我们正是因为感觉自己太渺小了,感觉做出改变也没什么“意义”,于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做。

这就是我们做出积极改变的一大障碍。

我们忽略了改变的影响是“指数级”的,忽略了我们与其他人相互联系,而其他人又与更多人相互联系。

“复利”现在是个经常被提及的概念,大家都知道那个故事——在国际象棋的棋盘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4粒,第四格8粒……到最后一格,加起来的米会超过国王国库的粮食。

那这和我们个人的改变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你可能没有想过:

如果从今天开始,你试着对陌生人报以微笑;如果你的微笑影响了3个人;这3个人的微笑又分别影响了他们身边的3个人……那么只需要20层传播,全世界的人就都会微笑起来。

推荐凯文·史派西的电影《让爱传出去》,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如果你分享的一个小小的早起打卡,影响到了朋友圈的10个人呢,20个人呢,30个人呢?如果你写的一篇文章,激励了100个人,200个人,300个人呢?

你还会觉得,自己所做之事没有意义吗?

作为一名小小的个体,我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在影响着他人;我们自己做出的每一个积极改变,都正在改变世界。

这就是社交网络的指数本质。

2、准许自己为「人」

教授Tal讲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我在哈佛第一次开《幸福课》时,有一天在食堂,一个学生和我说:“嗨Tal,我有两个舍友都选了你的课。”

我说:“那很好啊。”

但是他却说:“你可要小心了。”

我很不解:“为什么?”

他说:“如果我见到你不快乐,我就会告诉他们。”

教授说:我最不希望你们以为,我是能够始终保持在某个快乐水平的,或者你们自己是应该一直保持某个快乐水平的。事实上,我们产生一些痛苦的情绪,比如愤怒,嫉妒,偶尔的抑郁,焦虑,失望……这些都很正常。

只有两种人是体会不到这些情绪的:一种是精神病人,一种是死人。

所以,我想让你们明白:如果你们感受到了痛苦的情绪,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你不是精神病人,你也没有死。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就都会有这些情绪。

然而,如今我们却似乎常常不准许自己为“人”。

我们不给自己体会痛苦情绪的自由,我们觉得这些情绪是“不好”的。

当这些情绪出现,我们就总是想要“解决”,想要“扭转”。

但实际上,当我们压制这些情绪时,它们反而会加强。我们一心想着怎么能不焦虑?怎么能不紧张?结果是我们反而越来越焦虑,越来越紧张。

又有些时候,我们是觉得“面子”很重要。我们觉得别人在看我们,别人会评价我们。

但实际上,人们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注意我们。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接纳这些情绪。我们应该准许自己为“人”。

痛苦情绪就像万有引力,是自然存在的。我们要接纳产生这些情绪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个私密空间;可以是和好朋友在一起时,和家人在一起时,或者更重要的——和自己在一起时,学会坦然接纳自己真实的感受。

这就叫“主动接纳”,进一步又涉及“情绪-行为-认知”三个层次。

当产生某种情绪时,我们不必因此苛责自己。就比如,我们有时的确会对某个朋友产生嫉妒,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一个不好的人。

重要的是,我们产生这种情绪,但能够坦然接纳;我们看到了嫉妒,但我们在实际行为上依然能够善待朋友;同时在认知上,我们知道自己不必屈服于这种情绪。

当我们学会这种接纳,学会接纳人性中自然存在的部分,才能够拥有更强的心理免疫系统

这就是准许自己为“人”。

上一篇:成长不是意淫

星球小伙伴@秦鹏翔曾经做过茶艺师,我邀请他做了一场分享:关于「茶」。语音文件已分享在知识星球,欢迎扫码来听~

我在MetLife的团队正在招募。如果你对保险行业感兴趣,愿意加入我的团队,欢迎加微信:gyw1105mys
(0)

相关推荐

  • 前任太不是人了,但我还想和他做朋友,我真的很贱吗?

    背景:前任好或者不好,还能和前任做朋友吗? 我的想法: 该如何处理和前任的关系,我的老师曾经有过一段自己的解读,他说,和前任最好是没有关系,因为分开后两个人都会开始建立新的关系,如果还维持旧关系,哪怕 ...

  • 谁赞了你的相册封面?

    网上浏览看见一件事情,一个姑娘喜欢圈里的一个男孩子.总这么打着友谊的旗号拖着,也不是办法,她决定主动告白. 只是如何告白才能高效且维护自尊,她着实动了一番脑筋. 这姑娘聪明,她发了一条朋友圈:&quo ...

  • 中国已经进入了“陌生人社会”,城市越大,人们反而越冷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认为什么人算是陌生人? 是从来就不曾认识的人,还是最熟悉的那个人变成了陌生人. 从陌生人到陌生人的你,一定攒够了失望 人,是一个很奇妙的生物,不仅需要群体生活,还需要 ...

  • 《别独自用餐》① 你一定要知道的7个人脉真相,个个都准到可怕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这是书语人间为你解读的第645本书 <别独自用餐>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别独自用餐>. 人脉即钱脉.我们的健康.情绪和收入都 ...

  • 能给「人」建模吗?

    每天聪明一点点,这是大辉总结的多元思维模型的第26篇. 人们会按照什么样的模型来做决策和行动呢,能给人建模吗?这也是与我们公众号的名称「行为设计学会」最为相关的内容,本周我们花些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非 ...

  • 基于「人」的行为模型

    每天聪明一点点,这是大辉总结的多元思维模型的第28篇. 前一篇我们从人是理性的角度构建了人会寻找最优解的模型,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现象是偏离理性行为模式的,就是说人们并不总是会按照最优解来行动 ...

  • 数智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于「人」|北京人力资本论坛邀请函

    当下,数字化转型是各个企业最乐意谈的话题,企业内部也大力推进,好像用了视频会议.协同办公软件.智能语音系统,就可以让员工能效提升几个量级.事实上,"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 ...

  • 被「人」咬总比被狗咬好吧?还真不一定

    子曾经曰,「一寸长一寸强」,所以平时人们冲突起来,大多使用攻击距离更长的拳脚,甚至器械.但「咬」作为历史最久远的攻击方式,还是会被人们本能地优先使用. 人咬伤多见于:攻击行为(拳头击打到对方牙齿).粗 ...

  • 快手电商:从「货」到「人」,重构商品交易逻辑

    "不要骗老铁!不要骗老铁!不要骗老铁!"快手电商负责人笑古在舞台上强调着同一点.之所以反复强调,因为他知道某种程度上,信任是快手电商的立命之本. 笑古是在"2021快手电 ...

  • 批判性思维-诉诸「人」的谬误

    -- 共1200字 / 阅时3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诉诸同情.恐惧.愤怒,三类诉诸情感类谬误做了介绍.这期我们介绍诉诸"人"相关的逻辑谬误. 01. 诉诸人身,指 ...

  • 特斯拉用造车技术改造「人」!网友:比男朋友好使…最强计算机也来了

    作者|JimmyMa 来源|极果编辑部 特斯拉这回不造车了,造了一个会蹦迪的机器人.这舞步,没个几年应该练不出来--居然还有网友说,这东西比男朋友还厉害?? 自2019年的"自动驾驶日&qu ...

  • 千万别学一个「人」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大量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一位榜样)完成这些行为而习得的,然后在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上学后,老师或同学会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可能还会追星,电影明星或者体育明 ...

  • 站桩:是可以让人「返老还童」的真功夫!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公众号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站桩是几千年前的产物,有着<黄帝内经>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