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女田力传
田力(高原)近照
侠女田力,人物传奇1;
白山养肺,松江润肌。
东北女汉,粤女纤心2;
虽为巾帼,不让须眉。
琴棋皆通,书画美逸;
史地熟晓,字俊文劲。
书法结社,硬笔第一3;
作文写诗,朦胧霸气。
性如山匪,心如翠玉;
田力乃男,命中注定。
行也改名,坐也改姓;
现号高原,却居平地。
专业导弹,心属文艺4;
毕业莫名,发配湘西。
土匪旧窟,盗曾啸聚5;
汉阳迁厂,躲避寇蹄。
湖南解放,改天换地;
重组国企,官言卾语。
人生地疏,顺势欢心;
如鱼得水,颇接地气。
踏遍沅水,浪迹辰溪;
魂系屈子,求索图兴。
追随从文,围城破题;
嗜辣如命,认湘故里。
赋诗放歌,军工豪语6;
如歌行板,南进劲曲。
改革大潮,山窝冲洗;
辞职下海,毫无犹豫。
深广港澳,穿梭如鲤;
地产估价,跨界房企。
政学商文,高朋云集;
风来雨去,奔忙不息。
愈挫愈勇,忙闲无序;
未成正果,先吹牛皮。
湘言港语,大碴乡音;
见人开口,南北横行。
学届虽九,仰慕八七7。
哥哥姐姐,烂熟混迹。
性格豪爽,胆大心细;
各位来路,门清底悉。
混进群里,称兄道弟8;
热心联络,通风报信。
煽风点火,说张道李;
投石击水,唯恐不宁。
八面活络,十分调皮;
插诨打科,毫无正经。
各位学长,欲探家底;
反复询问,就不搭理。
急得学兄,挠耳扯须;
恼羞欲怒,还没脾气。
田鼠窃喜,偷油得米;
我等看客,乐不思齐。
话说回来,有田添趣;
都板面孔,何来生气?
妄改群名,颇有道理9;
七八九级,三届联体。
新老三届,中天名气10;
历史机缘,骨肉关系。
从今往后,号令统一;
三届同心,荣辱共洗。
田力年少,应多出力;
帮哥助姐,皆大欢喜。
人过留名,雁过留影;
太史公曰:此传可行。
当年青涩小丫
注释:
1 田力为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81791班学生,吉林长春人,低我一届,属不同专业校友系友。
2 田力虽为北方女子,但性格豪爽,胆大心细,做事缜密,十分有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她辞职下海到深圳闯荡前,曾交给我一密封好的大包裹,让我替她保存;之后的近二十年里,我多次搬家,扔了无数东西,但包裹一直保存完好。大约是十年前,包裹完璧归赵,她告诉我里面都是与同学朋友联系往来的信件。之后,据此她还出了一本书,许多信件原件影印。如此有心,令人折服。
3 田力是学校书画社最早一批社员,其硬笔书法好生了得,曾获团中央举办的首届全球华人硬笔书法大赛四等奖,潇洒遒劲,完全不像女子所书。
4 田力所学专业为战斗部,毕业后分配到湘西一专业对口兵工厂。该厂历史上曾为湘西土匪啸聚之地,进厂必须通过一个很长的山洞,号称“白天进山洞,里面度夜晚,出来又天亮”,与世隔绝,自成一镇。抗战时期,武汉沦陷前,汉阳兵工厂一部分搬迁至此,工厂官方语言遂为武汉话。
5 1985年夏,我曾专门到该厂审核一名报考学校硕士生的青年技术员档案,得以与分配到厂里的田力、我们班的刘加基、81781班的朱庆树3位同学相聚。那几天,公干过后,4人把酒畅谈,好不欢喜。他们3人为那位同事说尽了好话,终使我下定决心,遂以通讯落后无法与学校联系为由,先斩后奏就地录取。之前两年,那位同事先后报考过南理工、中国科大,每次成绩都是排名第一,但最后都是档案审核未过;这次报考我校,总分又是排名首位。如今,朱庆树同学已不幸病逝,当年录取的那位同学据悉已成所在领域知名专家,世事无常,令人感慨。
6 田力在兵工厂工作时,豪情满怀,激情四溢,曾寄给我她创作的长诗《山魂交响曲》。我至今仍记得该诗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包括序曲、慢板、短板、转板、长板、如歌的行板等章节,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娓娓道来,如歌似戏,轰轰烈烈,妙曼抒情,描写了兵工厂火热的生活,颇有郭小川《将军三部曲》味道。
7 田力虽为七九级学生,但却不屑于和同级同学为伍;大学期间,整天和我们这些七七、七八级甚至更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玩耍,和大家混得烂熟。
8 学校七七、七八级微信群开通后,也不知田力是怎么混进来的,发言积极,十分活跃,百事皆晓,抢尽风头。
9 当七九级身份被揭穿后,田力遂把微信群改为“七七七八七九新三届校友群”,令人无可奈何,只好默认。
10 其实,微信名改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文革”前在校的1966届、1967届和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被人们称之为“老三届”;恢复高考后,1977级、1978级和1979级三届大学生,被称之为“新三届”。两个“三届”都非常有名,相应的学生也都被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写于2018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