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林奕含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作者:一棵树
从早上开始天空就在飘雨,我下午吃过饭就接着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合上书本竟然趴在床上睡着了,这几天夜里总也睡不踏实,睡不着的时候我就拿出这本书读几页,昨晚我又把林奕含的采访看了一遍,这已经是我看的第三遍了。
她说,你从书里看到的痛苦是真实的,看到的美也是真实的。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作者林奕含自杀的原因。看完全书我知道,她是一定走不出来的,即使身体远离了暴力,灵魂却永远被囚禁了。
这部小说讲述了什么?用作者自己的话说:“用简单的两三句话概括就是,一个老师常年利用他的职权,诱奸、强暴、性虐待女学生。”但她用及其细致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故事,她自杀以后我们才知道4个人的遭遇发生在她一个人身上,难怪她说:“这个小说,摧毁了我的一生。”或者说这件事一直幽居在她的伤口,这伤口从没有愈合过。
强暴是社会性谋杀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者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的。
李国华太聪明了,他深知在这个社会的语境里“性”的禁忌,也知道整个社会在面对性的暴力时会站在施暴者那一方,受害者出于羞耻心忍受着一切。她们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当思琪试探着对妈妈说起,学校里有女生被性侵时,房妈妈却说“一定是那个女生太骚”,思琪只有闭嘴。她没有任何的出口,只能不断的告诉自己,自己是爱老师的,只有建立在爱的名义下的“强暴”是名正言顺的,只有这样她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无论是房思琪还是郭晓奇,她们都是被逼着“爱”上伤害她们的那个人。
整个社会做了帮凶。当时,郭晓奇在网络上发帖公开李国华的真面目,留言的人们大多在中伤她,讲她不检点等等。痛苦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大部分人仍以看客的心态调侃。
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秩序的方式。
伊纹
除了房思琪,读书过程中我感受到的美就是与伊纹有关的。伊纹满足了我对恋爱对象的所有想象,她那么美好的站在那里,沉浸在文学里,我想如果房思琪没有伊纹这个忘年交,她可能会提前疯掉。在某些时候我甚至幻想房思琪对伊纹说出了心中的秘密,那样或许她就能解脱了。当然,伊纹嫁给钱一维之后遇到了家暴,甚至因为家暴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幸好,她及时逃出来了,幸好,她遇到了爱她的毛毛。毛毛是个太理想的人了,现实中,林奕含是没有伊纹这个大姐姐作为后盾的,她或许想过有个像毛毛一样的人,伸出手拉她一把。也许她遇到了,只是她还是提前放弃了。
房思琪“死”在13岁的那个教师节,她反复的说,自己死在了青春期。书中伊纹美好的样子大概就是作者想象的长大以后的房思琪。当然,伊纹也应该是李国华代表的知识分子的原本形象,只不过,李国华是个畸形、变态的存在。然而,可怕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却是伊纹的存在看起来那么的格格不入,这是最可怕的地方。
是文学辜负了她
林奕含说自己是个特别迷信语言的人,她无法想象创造寓言体的奈波尔会虐打自己的妻子,文字与为人的差距在被慢慢拉大。她开始怀疑艺术是不是只是用来巧言令色的,用来掩饰、包装自己不堪内心的工具。她开始质疑文艺的真善美,文艺变成某些所谓艺术家诡辩的工具,这工具没有错,错的是那些人。这个语境只不过被利用了。
她说这部小说的写作是屈辱的写作,因为她觉得她的写作并不能改变什么,也不奢望改变什么,此时此刻世界上一定发生着“房思琪式的强暴”,这种强暴甚至堪比越战、奥斯维辛集中营、核爆。她说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时,好像被自己的话吓到了一样,停下来,深吸了一口气。这些美好或者痛苦都是由词、句建构起来的,艺术或者说文学创造的一种语境害了思琪、晓奇这些女生,也做了狼师李国华的帮凶。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艺术的看透或者绝望,间接导致了她的自杀。
小说结束的时候,那栋楼里的邻居们坐在圆桌边谈笑风生,心知肚明的装聋作哑。生活还在继续,李国华们“一团和气”的活着,“强暴”从未停止,还在继续。
林奕含有她绝望的理由,我读的也很压抑,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伊纹找到了毛毛。我相信林奕含说的,此时此刻世界上一定正在发生房思琪遭遇过的事情,但我希望我们不再做“沉默的人”、“自欺欺人的人”,应该早日打破“性禁忌”,做好孩子的性教育,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希望林奕含还活着,我一遍遍的回放她的访谈,假装她还活着。
2017年5月23号
苏小编曰:
昨晚深夜写完以后我反复的看,越觉得这部小说真实,真实到仿佛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身边。李国华式的人现实中是存在的,他们利用社会对性的禁忌逞凶,利用自己对文字的把控解套自己的行为,让一切看起来合理。
我们对一切都应该抱着批判的眼光,哪有那么多的理所当然,背后都有它的逻辑。敢于反抗,敢于质疑,我们都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即使很难摆脱社会之网,也不应该逆来顺受。
还有,昨天是我来到这个城市满一个月的时间,只不过工作还没有着落。今天下午去苏大见了两位老友,相谈甚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