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活而学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观?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现代社会人的一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学习成为了我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从小到大的学习,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考上一个名牌大学,仿佛到顶尖大学深造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目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是我们大学毕业后也要就业,也要在工作中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换取在社会立足的资本,让自己生存下去。
实际上,学习的最后都是为了生活,为了选择一种更好的、更值得追求的生活。
不过,在我们的教育中确有许多矛盾的地方,阻隔了生活与学习。一些家庭家教育孩子只有学习,没有童年;只有学习,没有快乐;只有学习,没有社会交往的能力。
学习本来就是为了生活,何不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培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当今世界,为生活而学习(Learn for Life)成为了一种教育理念的趋势,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化发展的能力、适应复杂社会的能力。
实际上,“重视考试、唯文凭论”倾向明显应试教育之下,学生学业负担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学生在应试与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学习,难以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影响了全面发展。
像新加坡就在前几年开展过以“为生活而学习”为主题的基础教育改革,其目的主要就是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应具备的价值观、态度以及技能。
日本在教育中也推行过“宽松教育”,褒贬不一,但是从教育理念上来看,却是一种抛弃应试教育的思路之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我们当前的教育并不看重未来的生活,而是当下的升学,为了获得更好的应试教育资源,各显其能,以致于学区房价格飞涨,优质生源向名校聚集,形成了中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为了生活而学习,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对学生生活感知的培养,平衡严格和快乐之间的关系,改革教育中评价制度,平衡技能和证书之间的关系。
要培养学生爱的能力,感知美的能力,急功急利的教育观培养不出人格完善的学生。
教育的理念是需要每一个家长应该去探索的,探索怎么样培养孩子为了生活而学习,让家庭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