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可防非瘟,但很多猪场防非消毒存在3个误区,正确的做法是啥
从2月12日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新疆、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相继出现了7起非洲猪瘟疫情,可据机构统计各地猪瘟情况远比这个严重,尤其是山东、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区虽然没有官方通报的疫情,但实际生猪损失量之大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不少地区的生猪损失率都在30%以上,严重地区甚至达到了50%。
虽然非洲猪瘟在我国出现已经有2年半的时间了,在这两年半的时间内国内上至养猪专家下至养猪散养户都在积极寻找防控非瘟的方法,非瘟防控措施也是不断升级,但直至目前非瘟防控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就拿公认防控非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消毒来说,虽然很多猪场都在消毒,但多数猪场在消毒上都存在明显的误区,导致虽然消毒工作做了,但结果却不甚理想,有时候有的猪场发病了还会问我:“消毒我都做得那么彻底了,为什么猪场还是会发病?”
一、门前虽有消毒池,但消毒液常年不更换
为了防控非洲猪瘟,多数猪场都会在门前加装消毒池,消毒池的作用是为了给进出猪场的车辆轮子进行消毒,因为研究发现,进出猪场人员的鞋底和车辆的轮子携带病毒的可能性明显高于车辆的其他部位和人员的身上,所以猪场门前设置消毒池是非常必要的。
但问题是,多数猪场消毒池中的消毒液是常年不更换,消毒池中常用的消毒液是火碱,火碱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其可以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导致氢氧化钠失效,也就使得火碱失去了消毒作用,正常情况下,消毒池中的消毒液至少要一周更换一次,如果使用频率高的话建议两天更换一次。
另外,消毒池中的火碱浓度要达到2%才能发挥最佳消毒效果,因消毒池中的水比较多,多数猪场的浓度都未能达到2%。另外,北方冬天温度很低的情况下消毒液会很快结冰失去消毒效果,这时候进出猪场的车辆最好采取烘干消毒的方式。
二、过于频繁地带猪消毒
带猪消毒也是猪场经常采用的消毒方式,因为带猪消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猪群接触到的地方的洁净程度,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初,有专家甚至建议猪场一周两次带猪消毒,甚至有的猪场将带猪消毒当成猪场的保护神,不断加大带猪消毒的频次,我曾经见过有猪场老板要求员工一天消毒一次。
虽说带猪消毒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猪场内的各种病原,但即使是腐蚀性相对较弱的聚维酮碘长时间使用同样会对猪群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侵害,更何况现在猪场防控非瘟常用的戊二醛、过硫酸氢钾等,这些消毒液如果长时间使用势必会破坏猪群的呼吸系统。
猪群感染非瘟或者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或者是通过消化道感染,临床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更高,而带猪消毒会严重破坏呼吸道免疫屏障,反而加大了非瘟感染的概率。我认为只要做好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带猪消毒工作完全可以不用开展。
三、消毒做好了,非瘟一定就能防控住
部分猪场负责人认为,消毒是防控非瘟的全部,做了各种消毒工作后,猪场就能成功防控住非瘟,但实际情况是不少猪场已经将消毒工作做到了极致,任何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物品都要经过检测和消毒,确定为阴性才可以进场,可最终还是未能躲过非瘟的侵袭。
俗话说:“百密必有一疏”,在缜密的工作也有可能有疏漏的地方,虽说消毒确实可以防控非瘟,但消毒仅仅是防控非瘟的一环,防控传染病离不开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三个方面,消毒仅仅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非瘟病毒来说任何猪只都属于易感动物,所以想办法提高猪群健康度也是防控非瘟必不可少的。
这时候要求猪场注意猪群的饲料营养,注意猪群的基础疫苗免疫,注意猪群日常营养保健,发现眼屎泪斑增多、尿液颜色发黄、背部有锈斑、出血点、消瘦、被毛粗乱等亚健康症状时要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消毒和提高健康度双管齐下才是防控非瘟最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