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日志 | 10个知识点,解答你的10个编码疑惑!

病案编码是疾病分类学的应用
病案人是疾病分类学的践行者
▼▼▼
注:以下问题的答案只专注于问题本身,读者朋友们若有其他疑惑,欢迎留言区提问互动,后续文章问您解答。
患者2型糖尿病头部痈,头部痈如何编码?
建议编码至:E11.603†2型糖尿病性皮肤病L99.8*分类于他处的疾病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其他特指的疾患
编码索引:糖尿病-二型(非肥胖)(肥胖)E11.-核对卷一E11.6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伴有其他特指的并发症。

血白细胞高的做白细胞单采操作如何编码?
建议编码至:99.72治疗性白细胞去除术
解析:白细胞单采是用来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高白细胞血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至100×10E9/L,由于白细胞数量过多,可造成小血管血流淤滞及血管壁浸润。
编码索引:血浆分离置换法,治疗性-见亚目99.7核对亚目:99.72治疗性白细胞去除术。

直肠前切除术如何编码?

建议编码至:48.6301直肠前切除术

解析: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经腹直肠癌切除、结肠直肠端端吻合、保留住拱门术。是保留肛门比较理想的术式,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

编码索引:切除术 -直肠(部分的)--前的48.63。


砂砾体型脑脊膜瘤形态学编码如何编?
建议编码至:M95330/0沙粒体性脑(脊)膜瘤
解析: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的纤维细胞,是一种良性脊髓肿瘤。主要发病于40~70岁的女性。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复发率极低。病损部位绝大多数脊膜瘤位于硬膜下髓外,与硬膜关系密切。其中部分发生在胸椎位置的硬膜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先后累及齿状韧带、脊神经根、蛛网膜及脊髓。
编码索引:脑(脊)膜瘤-沙粒体性(M9533/0)。

右大腿神经鞘瘤形态学编码如何编?
建议编码至:M95600/0神经鞘瘤
解析:神经鞘瘤又名许旺细胞瘤,是由周围神经的鞘(即神经鞘)所形成的肿瘤,亦有人称之为神经瘤,为良性肿瘤。患者多为30~40岁的中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常生长于脊神经后根,如肿瘤较大,可有2~3个神经根粘附或被埋入肿瘤中。神经根粗大,亦可多发于几个脊神经根。少数患者可伴发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可见患者皮肤上有咖啡色素斑沉着及多发性小结节状肿瘤。
编码索引:神经鞘瘤(M9560/0)

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妊娠挤胚术怎么编码?
建议编码至:66.2101腹腔镜双侧输卵管挤压术或者66.9201单侧输卵管挤压术。
编码索引:
双侧:结扎-输卵管(双侧)--伴---挤压术----经内镜检查66.21
单侧:结扎-输卵管--单侧66.92
补充说明:
1、输卵管妊娠挤胚术在编码时有单侧和双侧的区分,单侧和双侧编码不同。
2、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妊娠挤胚术查主导词:挤压术-输卵管-另见结扎,输卵管;另见下面没有符合情况的手术名称,需根据另见后面提示的主导词“结扎” 查找。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怎么编码?
建议编码至:D55.001蚕豆病
解析:本病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显著缺乏所致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部分病例食用蚕豆后发病,俗称蚕豆病。全世界约2亿人罹患此病。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高发。G-6-PD缺乏症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编码索引:蚕豆病(贫血)D55.0。

腰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无水酒精毁损术如何编码?
建议编码至:05.3200x001交感神经注射破坏剂
解析:腰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术是一项通过热能毁损部分腰交感神经组织,从而阻断其神经传导功能的微创介入治疗手段。利用一根直径仅0.7mm的穿刺针分别到达L2和L4椎体前外侧的交感神经节处,对其进行射频热凝,通过损毁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不仅增加腰部动静脉的血流量,使神经根缺血得到改善,并且其支配的下肢血管扩张,侧支循环建立,使下肢整体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治疗因腰部及下肢缺血而引起的疾病。是目前治疗因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腰部及下肢疾病的效果最好的微创疗法。
编码索引:破坏-神经(颅的)(周围的)(经射频)--交感神经,经注射神经破坏剂05.32。
补充说明:无论是无水酒精还是射频,都是针对神经的破坏术,所以编码建议05.32。

窦性心律失常如何编码?
建议编码至:I49.801窦性心律失常
解析:窦性激动的产生和传出异常称为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期前收缩、窦性停博、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窦性折返性心动过速、窦房传导阻滞。
编码索引:窦性-心律不齐I49.8

唇和口的带蒂皮瓣或皮瓣移植术如何编码?
建议编码至:27.5700唇和口的带蒂皮瓣或皮瓣移植
解析: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和附着的皮下脂肪组织所形成。在皮瓣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与本体(供皮瓣区)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部,作用是保持血液供应。其他在面及深面均与本体分离,转移到另一创面后(受皮瓣区),暂时仍由蒂部血运供应营养,等受皮瓣区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了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切断,完成皮瓣转移的全过程,故又名带蒂皮瓣。但局部皮瓣或岛状皮瓣转移后不需要断蒂。
编码索引:移植物-皮肤(板层)(中厚皮片)--蒂(皮瓣)(管)---附着至部位(前移的)(双)(旋转的)(滑动的)----唇----口27.57。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