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秀场』杨建尊丨一个退伍老兵的‘葫芦’情怀

博野秀场
征集

这是一个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吟咏诵读,武术杂技随您展示。音频、视频不限,男女老幼皆可。只要您有才,尽可呈上来,期待您的风姿风采。

杨建尊和他的葫芦烫画

《诗经》里有句“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壶既是葫芦。由此可知葫芦在很早以前就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葫芦寓含“福禄”之意,兼之其器型优美、色泽金黄,故而赏玩者众,弥爱者众。

工艺葫芦的历史始于唐朝,成于宋,兴于明清。葫芦工艺分不少品类,其中一种就是葫芦烫画。

本期的博野秀场,我们即将为大家展示的就是退伍老兵杨建尊和他的葫芦烫画。

一间安静的小工作室,一支电烙笔,许多烂熟于心的古典图案和篆体字,行笔深深浅浅,每一笔烙痕有了心思,饱含深意。

热!但电烙笔一开,就不能吹电扇,不能开空调,于是只好强忍高温或者赤膊上阵。

闲暇之时,或摸索学习烫画技艺,或踯躅于枯涩的古体字里。象形,甲骨,金文,大篆,小篆,繁角篆,每一个字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座要攀爬的山。

烙画时,胸中要有丘壑,笔下需有决断,线条一气呵成,字要有气韵。不含糊其词,不拖泥带水,每一笔细节都要有交代。
落笔要把握火候和力度。温度高低、落笔时间长短都会影响烙烫的深度、颜色和线条。
屏气凝神,意在笔先,落笔成形。古文字和葫芦这种古老的器件相得益彰,彼此成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祝福杨建尊在传承葫芦烫画的路上越走越顺利!

杨建尊,退役军人,喜欢文玩和古典符号。对篆书字体略有研究,尤擅葫芦烫刻技艺。为人豪爽,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工作室做客交流。

本作品音频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技术编辑:庞里地

文字编辑:孔淑茵

投稿须知:

1.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  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3.  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  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博野秀场”加“作品名称”格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