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 詹仕華作品:洪峰.扑向龙门山下的绵竹之二
END
洪峰.扑向龙门山下的绵竹之二
——面对洪峰,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
詹仕華
这里,一道温暖的人墙
兴隆地段。清晨。风雨雷电交加。
病中的镇党委杨书记正和刘副镇长一起指挥抢险,协调各处人马。观察水势的王副镇长见洪峰连连上涨,再不疏散群众已来不及了。他立即带领村干部和部分同志,敲开一户户房门,组织村民撤离。洪水漫至他们的胸部,他们跌倒水中又爬起来,周身透骨的寒冷。他们顾不了这些,也无法顾及这些,将一户又一户的房门敲开,踏着洪浪,引着群众转移。
从广济赶来的县委徐书记亦在呼唤群众撤离的队伍中,雨浇在镜片上,本来黑沉沉的雨夜显得更加浑浊幽暗,他们一行不时跌倒水里,翻过堤岸的洪水汲扯得他们迈不开步子。他和县电视台的同志们几乎在水里爬行。夜被风雨严严地遮着,视度极差,只听见四周洪水激越的啸声,只感觉洪浪一个又一个的扑打。他们精疲力竭地爬向一户户农家、工厂,用已有些沙哑的嗓子唤醒梦乡中的人们!
此时,冲破大提的洪水,汹涌澎湃地追着冲出屋子的人们的脚跟撕咬。人们互相搀扶着,手牵手走向夜幕深处,走向滔滔的洪水中。队伍中不时发出惊叫声和有人摔倒水中的喊声。
有这样一幕场景:即将被洪水淹没的三社四组的一户农家房前,被唤起的妇女,见家里值钱的东西没有拿走,又疯狂地扑回去,人们怎么也劝阻不住,眼看洪水就要淹没屋子,不及时离开,大家都会淹埋水中。县镇领导和抢险队的同志紧紧挽起胳膊,组成一道人墙,挡住哭喊着扑向屋子的妇女,就在此时,房屋轰然倒在了水中。人们搀扶起痛不欲生的妇女,领着村民迅速地向后撤退,转瞬间身后已是一片汪洋。
汪洋仍在漫延,漫延……
这时,广济的二、三、四村,300多群众被洪水包围。50多岁的村民张兴华被洪水追赶着爬上房顶,还未站稳,房子塌在了水中,他抓住一根檩子,被翻卷的洪水冲出三、四里远。赶来的镇领导和公安局的同志好不容易才将他救起。
养鱼户王友俊,被呼喊声惊醒,洪水已淹没了床铺,他跳下床,便被巨浪打翻水里,不知冲了多远,到了什么地方。他死死抱住一棵桉树爬出水面,被赶来的抢险队同志救下,即晕倒在救护人员的怀里。
地处白溪河下游的泉乐村,10日凌晨,汹涌的洪水撵得牛羊乱窜,禽畜乱飞,从梦中惊醒的村民惊慌地冲出屋子,向安全地带奔跑。村委会的干部带领群众撤离,被救出的农户无处可归,他们将其安置在村委办公室住下,旋即又帮一家家抢捞物资粮食,村主任将洪水中救起的80多岁的大娘护送到自己家里,又扑进洪水抢救村民。
此刻,在观鱼指挥抢险的县委书记,得知兴隆段防洪大堤被洪水冲毁1000多米,情况万分危急,抹把脸上的雨水,急忙钻进了发动的车中。雨雾茫茫,四处是水,简直分辨不出哪是道路和水洼,车一下滑进了沟里,鼻梁受伤,手臂骨折,流血不止,驾驶员和秘书也身负重伤。他在医院一边包扎,一边询问随行受伤同志的情况和被洪水围困群众的情况,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赶到抗洪前线。在听取各路汇报抗洪情况的会上,眼看着他的脸不停地肿大,市委杨友发副书记命令他住进了医院,可是没有多久,他又赶到了抗洪第一线。
此时,广济镇已洪浪滔滔,被冲折的树木伴着洪浪呼涌而下,石棉瓦厂后围墙冲垮,厂区被淹,300多名职工被洪水困在水中。闻讯赶来的县公安局傅局长跳进齐胸深的洪水,领着干警疏散职工,抢救物资,转移贵重器械,泥里水里两个多小时,他们浑身透湿,满身泥土,终于将一个个群众救出水中。
11日清晨,市委副书记杨友发,副县长王明寿赶到有300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的四村,面对无涯的洪水,杨书记指示赶快抢救群众。公安局局长带着干警冲进洪水中,他们不时摔倒又爬起来,手挽手,肩并肩,组成道道人墙,组织群众强度,脱离洪水的包围。
不久,市长米斌和县长王明德也赶到了现场组织抢险,询问灾情,调运救灾物资……
市委严如高书记省委的有关领导也亲临广济和灾情严重的地方视察,号召生产自救,做好灾后工作……
一批批群众被救出,1000多群众被安全转移……一车车救援物资不时运往受灾村镇……
洪水终于无奈地伏下了狂暴的头颅,不得不悄然退走了。
这里依然一派青绿
经过这样大的洪暴的洗劫,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笔者一行以沉重的心情赶往绵竹,除了看到洪水冲毁的场面触目惊心,在我们行进和采访之中,却感觉不到“低沉”、“潇瑟”、“凄惨”,四处依然一派盎然生机,人们的情绪依然高昂!
这里,连天稻海涌着金浪,玉米挺拔地吐穗抱仔,苕藤青翠地盖过田茏,甘蔗青沙帐青绿欲滴……
这里,交通通畅,秩序井然。
这里,集市繁荣,人们接踵摩肩、人流如潮。
这里,牛牧田野,鸡啼农院……
我们来到广济、兴隆。沿河田野,四处都是洪灾留下的痕迹,但看见更多的是:人们正在扶起倒伏的玉米、甘蔗;庄稼毁坏的土地上,人们正打垅栽插红薯,点种荞麦、萝卜、蔬菜。
我们来到三村九组养鱼户曾德荣家,全家四、五口人挥汗如雨地正清理鱼池的淤泥,修整池埂,争取尽早地夺回损失。
我们到了八字河村的九组、十组,张兴云老两口正在拔去冲毁的苕藤栽种洋芋;肖洪发夫妇汗水如注,在扒理泥沙埋住的苕藤和花生。我们关切地问这次洪灾会减产吧?他们说,我们要力争增产,让庄稼长好,完成国家的交售任务。这就是灾后群众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我们在乡村见到的情景。
集镇,在广济。我们看见大小车辆的长龙集结待命,忙着搬运东西,运送淤泥,拉送物资,赶运石头、竹笼。
河岸,人们在巡视,在加班加点垒堤堵缺。
我们来到地处河畔的石棉水泥制品总厂。尽管淹后的厂区一片污泥,有的地方厚达两米以上,厂里许多设备受损或被洪水毁坏,5000多吨水泥泡成了硬块,上万吨动力燃煤被冲得不见踪影。他们不等不靠,全体职工加班加点,奋起自救,日夜地干,很快完成了500多台被洪水浸泡电机的拆检。同时25台汽车不分白天黑夜地清运污泥,力争早日投入生产。
为了克服资金不足尽快恢复生产,他们派人外出催收货款,和争取保险、银行、税务的支持,努力把洪水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夺回被人家“抢占”的市场,贯彻落实把企业建成全市建材基地之一而努力地拼搏。
我们所到之处有这样精神面貌的厂家何止石棉厂?特种化工厂、东方水泥厂、竹板厂、磷化工厂、铁合金厂……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当然,在乡村、在厂矿,人们也一遍遍地向我们介绍四方的支援和省市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
为了防止洪灾再次扑来,我们还看见四处的人们夜以继日地赶修河堤,编织网笼,装填卵石沙土,堵缺固堤……
这就是灾后的绵竹,这就是面对洪灾的绵竹人民,大灾压不倒,洪峰摧不跨,通过自己和不懈努力去创造新的业绩,去开创更加崭新的天地。
这里的天依然那么蔚蓝,这里的水依旧清碧。
这里的土地依然苍翠,这里的秋天仍旧丰硕!
我们从以上这些,可以领略到绵竹人民不屈不挠,团结拼搏的精神气概,共产党人的风采,和更多更多的东西。
今日绵竹
本栏目编辑:宋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