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照片立体感打造的方法都在这!

引言

世界是三维的,照片却是二维的。要在一个平面上表现出三维世界的立体层次,需要摄影师从绘画理论中,汲取空间纵深感的表达手法。对于立体感和空间氛围的营造理论来源于绘画,毕竟摄影也是源于绘画,有着共性。

如果我们在摄影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用艺术理论进行辅佐,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我们的照片质量。虽然现代技术已经可以准确地创造出三维图像,但事实上大部分的创意作品仍然以二维的方式制作。这些作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营造出空间关系,如透视、阴影、空间透视等等。

1
使用空气营造空间立体感(利用自然因素)

这里的空气指雾气,在我大天朝,雾霾也能产生异曲同工的效果。空气减少了距离相机/观看者更远的物体的能见度。这张图中,由于有雾气,我们看到背景的细节减少了,山体和其他的一些物体看上去模糊不清,图片的前景中的冰川的曲线纹理较为丰富。

2
使用色彩营造空间立体感

色彩的进退关系

三维色彩理论,色彩包含色相饱和度(纯度),明度三个维度。色彩给观看者产生感官上的体验,在明度较低的背景上,较暖的颜色显得离我们更近,较冷的颜色看上去离我们更远。在明度较高的背景上则恰恰相反。下面的色彩图示说明了这一理论:

使用色彩营造空间关系的诀窍是看背景色,根据背景色的明度高低决定色彩搭配的方向。

利用色彩的前进和后退感的反差前进感和后退感随着色彩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不同而变化。

1.从色调上看,暗调给人较远的感觉。明调给人很近的感觉。

2.从色相的冷暖上看,,暖色有膨胀感,前进感更强,冷色有收缩感,,所以给人更远,后退感更强。

3.从色相的饱和度上看,低饱和度的颜色,后退感更强;

不同的色彩对象具有前进感或后退感。形成进退感的根本原因是人眼晶状体对色彩的呈像调节所致,波长长的暖色在视网膜上形成内侧映像,波长短的冷色则在视网膜上形成外侧映像。进退感是色性、纯度、明度、面积等多种对比造成的错觉现象。暖色、亮色、纯色有前进感;冷色、暗色、灰色有后退感。其中的色性与明度关系可以形成不同的排列。以标准色为例,色性排列以红最强,其次是橙、黄、绿、紫、蓝;明度排列则以黄最强,其次是橙、红、绿、蓝、紫。另外,面积对比也有较大影响。

3
构图营造空间立体感

3.1空间留白增强空间感

利用留白的手法增加空间感,留白是留出视觉的焦点。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的意境的艺术手法。为主体增添一些适当的空白,是合理有效增加空间感的手段。

如果想用留白的技法来设计一个画面,就要明白少就是多的道理,元素越少,人的视觉注意就不会背其他无用的元素抢走。留白大的空间,空间感更强。

主体元素占据的面积大,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采用尼康14-24竖构图拍摄,感觉离主体更近,岩石细节更丰富,岩石和浪的冲击力更强。

缩小主体的面积,让其周围的留白面积更大,空间感增强

机位位置相同,采用佳能11-24横构图拍摄,能更好的表现侧面岩壁纹理的延伸感,同时兼顾画面右侧漂亮的火烧云,画面的整体空间感更强,然而石柱子显得小一些,细节没有没有那么清晰,没有14mm看着震撼。

3.2遮挡法

“遮挡”。也就是用一个物体遮住另外一个物体。这样读者就会明白,那个被挡住的、轮廓和整体不完整的物体,一定是在更靠后的位置。在长焦摄影中,由于后面会讲的线性透视效应很不明显,因此遮挡就成了表达空间纵深的关键手法。

上图前面黑色的山峰遮挡住了后面的白色雪山,营造了立体感氛围,同时这张图也应用了前面讲到的“空气感”营造立体感的氛围。

3.3纵透视

除了遮挡,在古典绘画中,画家还常用纵透视的形式,来表达层次感。所谓纵透视,就是近的放在画面低处,远的放在画面高处。在摄影中,要拍出纵透视效果很简单,只需登上高处,提升机位即可。下图拍摄于白哈巴村的一个山坡上,树前的房子、树木和树后的房子远近关系很清晰,就是利用了纵透视的拍摄方法。

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很好理解纵透视和遮挡发的关系,纵透视就是站在高处,看到红山在前,绿山在后,如果站在山下看到红山在前,绿山在后,红色山峰将绿色山峰遮挡的效果就是遮挡法。有时候两种方法可以联合应用,而且配合竖构图更显立体感,和景深的延伸。

案例扩展:遮挡法+纵透视+竖构图

既然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表达空间感,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照片的三维顺序就更加明白无误了。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的方法来实现,摄影师在构图时不妨多加思考。

这幅《层林尽染》我是爬到防火瞭望塔上用长焦镜头竖构图拍摄,虽然长焦镜头有压缩景深的效果,然而,站在高处俯瞰林海,前面的树木将后面的树木遮挡,错落有秩,遮挡法和纵透视加上竖构图的综合运用,配合竖构图可以让画面显得更加的立体。画面还同时具备冷暖的光影对比,色相和明度的进退。

3.4用线性透视营造空间关系

在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艺术中,线性透视在绘画里大量的被应用,直接导致国外摄影师在拍摄时,很喜欢用大广角构图,突出线性透视的方式来表达空间层次。

线性透视,简而言之讲就是“近大远小”,原本平行的线条,在向远方延伸时会不断的会聚,直到在灭点处汇合成一个小点。在摄影中,我们常用汇聚线、重复缩小以及夸张前景这3种方式,利用镜头(特别是广角镜头)来突出线性透视下的前中后景层次。

3.4.1汇聚线/灭点

汇聚线的拍摄,就是要利用场景中向远方延伸会聚的线性物体,来突出空间感。例如下面这张海星岩,采用佳能11-24拍摄,更宽广的视角,可以容纳更多的前景,和更多的引导线,这张利用海浪在海沟中的冲击形成的引导线,将视觉引导到中景的五块岩石,而且人眼视觉有趋光性,也会自然朝着太阳的方向看,将视觉向中景引导。在自然界道路,桥梁,水流等都是天然的汇聚线,在前期构图时取入他们,不仅可以拍出引导线,还能极大的提高照片的层次感。

3.4.2重复缩小

线性透视的一大表现,就是近大远小。因此如果我们在构图的时候,特别是广角拍摄前景时,如果能发现一些重复的物体。那么这些重复的物体,会在画面中,由近到远的不断缩小,就可以表现出空间感了。一样的柱状火山岩在画面中逐渐变小,将视觉引导到远处的太阳就是利用重复缩小的表现手法。

3.4.3 参照物法

在摄影中,摄影师常常采用低角度、接近拍摄的方式,利用近大远小的线性透视,夸张的表现前景物体大小,从而让观众理解物体间的前后关系。夸张前景的关键,是要找到原来相对较小的物体,在画面中表现得和背景中原本较大的物体更大或者差不多大。通过画面表现和人类认知的错位关系,才能体现出透视空间感。

前景被夸张放大的蓝色小花,和远处的雪山形成鲜明的近大远小的对比。

4
虚实对比营造空间立体感

4.1 使用动态方法营造空间关系

4.1.1画面元素动态法

这种方法遵循动态规律,一个移动的物体,在较近的距离看上去移动的更快,在较远的距离看上去移动得更慢。由于这种方法基于动态规律,它主要被用于表达动态的物体。在摄影中,可以表现为将前景或背景进行模糊处理。

通过240S的长曝光拍摄,动态的流云(背景)与前景静态的岩石的搭配,给人感觉时间时间就在风景中慢慢流过,白驹过隙。

通过慢门拍摄出海浪的拉丝、迸溅等动态效果,与画面中的岩石行成“动”与“静”的对比,打造图片的立体感。

打鸟摄影也用一些慢门,将鸟的翅膀拍虚,体现鸟类飞行的动感也是动态方法打造图片立体感的手段之一。

4.1.2机身动态法

追焦和拉焦拍摄是一种很有趣的拍摄手法,是我们看到的一种中心主题清晰,而背景呈模糊线状的拍摄基本技巧。利用较慢的快门速度,通过追焦规律移动相机镜头,达到主体清晰,背景模糊的动感的前期拍摄手法。

追焦法

追焦法是使用相机自动对焦,半按快门对准主体合焦之后,平稳的跟着物体移动一段时间,按下快门,按下快门之后,不要立即停止移动,要顺着方向移动一会儿,以免快门还没结束而你已经停止拍摄了,对焦中心就会不清晰。一定要注意移动的方向:是在一个水平线上平稳的移动!体育摄影也经常用追焦这种拍摄方法打造立体感。

推焦法

如果你想拍出规则的放射线状和清晰地对焦中心,用单反变焦镜头,在拍摄按动快门的同时,缓慢手动转动镜头变焦,产生爆炸的特效效果,也即传说中的推焦特效。拍摄这种推焦特技效果,一般先选好对象后,定好拍摄距离,先对拍摄物手动半按快门,让相机自动对焦,然后再使用快门优先的拍摄模式,在拍摄按下快门的同时手动转动镜头变焦。

一般来讲,快门不宜过快,以慢快门为主,以免还没开始推焦,画面拍摄就结束了。最好使用三脚架拍摄,慢门拍摄避免手抖造成的画面中心的模糊。

前几天有摄影公众号说这张图片是推焦拍摄的星空爆炸效果,其实这是对读者的误导,这张是后期PS五毛钱特效,理由是图片中的树木还很清晰,并没有向镜头边缘扩散的模糊感,而且有的星点还是点状,并不是所有星点都拉成放射线。

半岛雪人的插件第一版就可以一键实现这个小功能,只不过后来的版本去掉了这个功能,其实雪人插件第一版还有个“彗星”功能效果更加的炫酷,彗尾做的相当的逼真。

4.2使用对焦营造空间关系

在摄影中这种方式很容易理解。通过对焦,让离观看者较劲对象变得清晰,同时远端的物体变得模糊。反之亦然,对远端物体对焦,近景变得模糊,同样可以营造空间关系。大光圈镜头可以营造出非常浅的景深效果,比如佳能的 200mm f1.8神镜有空气切割机的美誉。建筑摄影中也可以用移轴镜头改变倾角功能来改变光轴与焦平面间的角度, 实现微缩景观的效果。

4.3 PS后期五毛钱特效法(DUANG)

现在很多人拍树林都喜欢加这种动感模糊特效,简单而暴力,这种玩法一度成为网上的爆款。或者云彩加一个动感模糊,或者径向模糊效果模拟慢门效果。径向模糊滤镜可以模拟之前提到的“推焦”的爆炸拍摄方法,动感模糊滤镜也可以模拟之前提到的“平移追焦”拍摄方法。

甚至连移轴镜头的Tilt效果都可以通过PS的移轴模糊滤镜以假乱真。下图其实并没有使用移轴镜头拍摄,利用佳能17-40拍摄,后期PS移轴滤镜简单而暴力的模拟微缩景观效果。

5
后期光影塑造空间立体感

任何有阴影的图像,都基于光线而存在。图像中更亮的部分意味着这一面距离光源更近。在一个散射光环境下,比如室外,光源来自天空,较暗的物体距离观看者更近,较亮的看上去更远。在下面这张图片中,原本只是一张有两个圆,但是没有立体感的一张图片。在右侧添加一个光源后,同一张图,立刻出现了空间关系。

这种方法与光线营造法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在任何具有阴影的图片中同样有所体现。跟之前同样的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添加阴影后所产生的空间关系。这种方法与光线营造法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在任何具有阴影的图片中同样有所体现。

跟之前同样的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添加阴影后所产生的空间关系。这种立体感打造的方法本质上也可以归类于色彩明度的营造,当光源是侧光源时,这种立体感会特别明显。

然而这张虽然同样是球体,由于是逆光,不是侧光,就不好用这种绘画法“人为后期布光”来增强球体的立体感(可以稍加强给一个侧逆光的立体效果,不可过度强调),因为我们任何后期操作都只能顺势而行,不可以违背光路,违背自然规律。

(0)

相关推荐

  • 如何把照片拍出“立体感”?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三维(立体)的,而手机拍摄的照片却是二维(平面)的. 如果能让自己的照片表现得更加立体,会更吸引人,照片层次感丰富起来,内容会更加饱满. 想要最大限度地用照片还原眼前立体的 ...

  • 黑色背景的照片怎么拍?大咖都是用这3种方法

    黑色背景的照片看上去显得很有"格调",神秘且有高级感,用黑色背景来拍摄,主体更容易突出,因此成为拍摄花卉.人像.静物等主题的常用手法.黑色背景的照片虽美,但要拍出黑色背景效果并不容 ...

  • 眼部五轮看五脏,看眼诊病常见的方法都在这里了

    中医治疗疾病,一般会根据病人身上的气色变化以及舌苔等方面,初步判断病情.不过,还有一种看眼诊病的方法,大家可能以前听说得很少,对于感兴趣的朋友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建议收藏起来!下面科普医生为 ...

  • 2021高清版:如何查询“老赖”的财产?方法都在这

    来源:法务之家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债务有债务的地方就有"老赖"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层"老赖"也是有级别区分的 初级老赖特点:欠 ...

  • 再忙也得看!辣椒根部病害识别与用药,防治方法都在这里

    再忙也得看!辣椒根部病害识别与用药,防治方法都在这里

  • 治血必调气:血热、血寒、出血、血虚常见的治疗方法都在这里

    血为水谷之精华,出于中焦,调和五脏,洒陈六腑,灌输百脉.治血之法众多,孙一奎提出:"治血必调气."张景岳指出治血证应注意有火.无火.气虚.气实四端. 血热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清 ...

  • 进行牙齿矫正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天生牙齿不齐,这是很影响外在形象的.在目前牙齿矫正的方法有很多,牙齿不齐人是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牙齿矫正的.那么进行牙齿矫正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呢?现在在临床上牙齿矫正的方法主 ...

  • 脾虚的调理方法都有什么?

    夏季就要临近,人们往往喜欢开着空调在办公室里上班,也不运动,会经常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这通常是伴有脾虚的症状.那么脾虚应该怎么调理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脾虚的几种表现: 一.早上起床后,胸 ...

  • 甲醛检测的方法都有哪些

    甲醛检测的方法方法具体情况AHMT 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乙酰丙酮法.铬变酸法.MBTH法.副品红法.AHMT法等几种.乙酰丙酮法乙酰丙酮法原理是利用甲醛与乙酰丙酮及氨生成黄色化合物二乙 ...

  • 膝盖疼?自治方法都在这儿,看到就是赚到

    整理于中医技术殿堂及健康养生笔记 人为什么会膝盖疼? 膝盖为什么会磨损? 积液和水肿是怎么来的? 平白无故怎么会出现这些东西? 膝盖承受了人体60%的重量,年轻时候的生活条件.日常习惯,造就了一大批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