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大学:以自然为师,回归人心生态

作者为耕读大学乡村与规划设计专业学员
原题《耕读之我见:何谓真正之文明》
两个月前离职后,我并没有着急找工作,而是开始思考以后要走的路,通过搜集信息,了解社会各领域发展趋势。不断在思考:如何在当今这个大变革时代,找寻到自己的生命节奏,实现人生价值。
期间,经好友引荐,结缘耕读大学。
经过前期拜访,国庆节过后,我与另一位朋友来到耕读大学所在地——山西晋中市太谷县白城村老牧校。
它坐落于乡间一域,四周是大片农田,显得格外静谧;校园古朴的大门,不起眼的青砖,一垂到底的柳枝,伴随着怡人的鸟语,让人心生安详。空气中弥漫着草本植物的清香,我忍不住大口地呼吸着,像孩童一般。
01
大地
适逢学员“21天农训”,大家每天集体收割作物,老师在田间指导。再一次接触土地,那是一种既熟悉,却又生涩、疏远的感觉。仿佛与久别的朋友相逢,初见时,竟有些无所适从。我知道,这是一次重新认识土地,拥抱自然的过程。
衡荣生态农场的有机红薯
刚去那天,赶上翻红薯,从土壤里刨出一个个果实蛋子,形状各异,甚是欢喜。丰收的喜悦是自然的馈赠,它是那么朴实与美好。
翻土过程中,不时会发现隐藏在土壤里的许多不知名的小动物,啧啧赞叹,引起我对生命与自然全新的感知,而这种感知的触发,唯有置身天地之间。
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每个人都天真烂漫。
02
师生

一段时间相处后,开始对同伴们有了更多了解。耕读大学种子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年纪最小的仅14岁,最大的30多岁,每个人的人生底蕴与经历不尽相同,在这里耕读同修,取长补短,闲暇之余,畅谈彼此。

老师们是从事于乡村振兴、生态农业、有机生活等各领域的前辈,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带着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与使命,共同汇聚到这里,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送新学员来的家长们,也积极参与这里的建设,他们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人生阅历,此时也都登上讲台,化作人师,分享真知灼见,勉励大家。讲台之下,家长们则各展所能,妈妈们都会走进厨房,做自己家乡的拿手好菜。
积极参与家园建设的学员家长们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15岁学员的父亲,他带着工程部的学员们巡视教学楼,教大家检修水电。家长的身体力行,让学员们明白了,原来,生活处处是学问。
云南玉溪的一位家长带工程部学员检查水电
我想,除师生外,与耕读相伴的还有整片农场的土地、随四季更替而枯荣的树木,以及蛰伏于土地之下的虫子。在这里,人以自然为师。
03
有机生活
“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每当炊烟袅袅升起,都让人满心欢喜,有机饭菜太好吃了!
农场现摘的有机蔬菜,以及自产的有机杂粮,简单烹饪,香味四溢,你会重新发现食物天然所蕴含的味道,原来是如此美妙。
有机饭食营养更加丰富,吃起来也让人舒服,它同时滋养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厨房中,洗碗用的是丝瓜瓤(代替海绵),茶籽粉(代替洗洁精),使我惊奇的是,丝瓜瓤的韧性很好,一截丝瓜瓤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丝瓜瓤

茶籽粉

这种方式,杜绝了石化洗洁用品的残余摄入,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学员未来三年的学习中,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将践行有机生活理念。

耕读大学环保生活课程:自制无患子洗护品
其实,大自然已给人类备足了生活所需,我们合理地取之于自然,并让其复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是有机生活。
04
文明
几天的学习与生活,我开始逐渐意识到,有机生活理念不仅仅是指健康与环保的生活方式,更是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开始与自然对话,认识生命的本真,回归人性的尊严与文明,拥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真实。

其实,我们本当如此。
纵观当今,利益至上和过度消费主导下的商业思维,将原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过度工业化,阻塞了人与天地对话的通道。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根本,建设生态文明不仅仅是指自然生态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人心生态”的回归,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觉醒。
05
广阔天地
在这里,我体悟到“耕读”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农业层面的“耕种”,更是一种得以安身立命的躬耕态度,以此产生物质生活基础;“读”,亦不仅仅是读书,更是一种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对话,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求存与彰显。

我脚下这片土地,正处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要完成伟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必须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队伍。耕读大学的办学使命正基于此,时代号角已经奏响。

在此,期待更多有志青年的参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后记

几个月前,人社部发布新一批职业,其中包括“农业经理人”;国家把具备高素质和具备综合能力的农业从业人员,称作新农人;社会也对此有了一种更为时尚的称呼叫作“绿领”,而古人对此有一种更为自然、接地气的称呼:农夫

夫者,从一从大,擎天承大之人也。

图文:种子班学员明徹

视频:种子班学员瑜渔

责编:种子班滔小小,微信:yga565431
(0)

相关推荐

  • 文明与生态齐飞,经济共同发展一色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亦或是他对我们有何意义,是桃花圆深处被自然和谐拥抱的村庄,是金山银山换不来的绿水青山,是我们看得见的山水忘不了的乡愁.诚如斯言,文明与自然的和谐便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浓厚的一抹色彩 ...

  • 学员感悟 | 耕读大学:让我找到与自然连接的方式

    前言 本文源于耕读大学种子班有机生活课程作业,也是作者2019年下半年的回顾.总结和思考.通过领略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想象,字里行间,相信大家也看到曾经的自己. 原题<2019,找到自我,绽放 ...

  • 学习感受 | 耕读大学东掌村研习社:井然有序,丰富多彩,受益匪浅

    李佳聪,20岁,长治市东掌村人,济南大学在读,暑假接触到耕读大学,了解了耕读大学所做的事情,耳目一新,兴趣浓厚,便参与了耕读大学东掌村研习社的体验学习,下面是他短短几天的学习感受: 作者正在读< ...

  • 耕读大学特聘教授李淳:守正行权真事业,平矜节欲大功夫

    原题<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责任与使命> 9月26日下午三点,种子班全体学员在衡荣生态农场大教室聆听李淳老师<新时代青年在传承中华文明中的责任与使命>的分享. 首先,衡荣 ...

  • 耕读大学学员家长:做义工一年,非药而愈

    学员们集体聆听 要点整理 1."只有你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耕读大学,来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天不断地问自己,你才会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去做事情,而不是为了别人而做:以抱怨的心 ...

  • 耕读大学:发现一种更本真的活法

    作者为耕读大学乡村与规划设计专业学员 01 我与5个朋友同样的迷茫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我在一个初创企业从事了两年半的机器人教育工作,主要负责机器人课程研发与授课,以及机器人赛事辅导工作. 2017年 ...

  • 义工妈妈:我送儿子来耕读大学的3个原因

    2019年10月24日,一位湖北荆州的家长带着刚高考完的孩子,来耕读大学报到.当晚座谈会时,分享了自己送孩子来的心声.今天整理后分享给大家. 家长李巧梅:在耕读大学联合办学单位--酵道孝道常年做义工, ...

  • 高心灵团队吕轶新:耕读大学是“士农结合”的教育

    视频摘自吕老师分享最后送给同学们的话 [以下为文字整理] 01 农民是最高尚最伟大的职业   如果我们把最伟大的事情当作低贱,踩在脚底下的时候,社会将走不动.这就是农民都不愿做农业的原因.   未来社 ...

  • 耕读大学校长 | 张孝德:学会静定,让天人合一成为常态

    2019年10月28日,耕读大学校长张孝德老师来衡荣生态农场讲课,为20余名三年制种子班学员的授课题目为<新时代的乡村复兴与青年未来>. 如下,整理出12分钟课程内容,与大家分享: [以下 ...

  • 耕读大学:学生管理制度,约法20章

    耕读大学学生管理制度(试行) 1.学生每学年到学校报到后,须在校方规定的时限内足额缴纳当年的学费和食宿费用,不得恶意拖欠,否则不予注册.如确因家庭原因需要资助者,学生需在入学前至少两个月向校方提出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