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 西藏 楚布寺 钟鸣摄
编按:西美尔在其《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中认为,陌生人是种“社会学形式”,或社会化的人群要素,注定了要在某个空间地点上获得解放者。社会化过程中的人本就处于某种空间关系,故“陌生人”既是人际关系发生的条件,同时,也是此关系的象征。陌生感笼罩一切熟人朋辈。西美尔解释道:“这里所说的陌生人并非过去所述及的那种意义,即,陌生人就是今天来明天走的那种人,我们所说的陌生人指的是今天来并且要停留到明天的那种人。可以说,陌生人是潜在的流浪者:尽管他没有继续前进,还没有克服来去的自由。他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空间群体内,或者在一个它的界限与空间界限大致相近的群体内。但他在群体内的地位是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决定的:他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这个群体,他将一些不可能从群体本身滋生的质素引进了这个群体。”既是友善的,冲突的,也是亲近的,疏离的,即近也远,代表着某种变化,若卡夫卡《中国长城建造时》中并不那么显眼的“信使”,或耗子民族中的那个女歌星约瑟芬。新媒介每日造就大量的陌生人。作为摄影,他必须据有出色的地点,环境,很生动地贡献姿势,或目光,构成“潜语境”,提供平等的理解。而“致友人”则是很传统的类型诗,作为现代意识,完全可以重叠到“陌生人”来理解,像西美尔说的,和陌生人一起,我们只是拥有了某些更普遍的性质,即用彼此的差异性排除共同性,非简单的知音,或揭其身世。否则,无数诗家写了无数这类作品,真正泥近的是什么呢?显然不是最低层次的“理解”一类,因为,在写给每一位友人的诗中,我们自己到底是走近了些还是保持了更好的角度,距离,对话的姿态,造就心灵的鸟瞰,这些怕都带了陌生的意味。所以,作为一种既混迹于群体内也疏离于外的元素,友人和陌生人,没啥差别,也无可推拒。陌生人最大的特征,即不是土地的拥有者,而友人也绝非收罗廉价崇拜的人,否者,也就没有下面这些平静丰富的诗篇让人观察和咀嚼了。
唐亚平
唐亚平在四川大学参加了“第三代”诗歌运动后,毕业返回贵阳,从此把精力投入到用影像记录那里的少数民族,用另一种诗歌语言,去发现了那里的人民和自己的爱人,关于这张身着土著服装的照片,她戏谑谓:女祭司和行吟诗人。
唐亚平一生最大的成就,或有三事:除了形影不离的诗歌,就是用纪录片记录黔地土著,然后即结识杰出的艺术家曹琼德先生
曹琼德既现代又乡土的版画作品
唐亚平身着土著服装和苗族祭司的合影
唐亚平的另一部诗歌史即致力于记录黔地苗族的今生往事
1995年唐亚平和于坚、翟永明在贵州
曹琼德先生为唐亚平设计的诗集书影
唐亚平和曹琼德
曹琼德的现代版画作品
红唇如鞘
唐亚平从大学时代就是一个不错的吉他手
青年时期的唐亚平
2017年唐亚平和丈夫曹琼德及儿子曹野在巴西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