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故地重游(二)
对了也不全是加班的锅,也怪微信平台审核文中视频太慢
不是序言的序言
八月中旬到现在,感觉每天上班都好忙,今天还是新处长旧书记的第一天,居然又加班了。等等,我怎么说“又”,嗨
,原来加班已经是常态了。我的这个微信公众号突然被我“冷落”了,心里有些小忧伤,从这个月开始,我要正常更新,再次感谢诸君的持续关注。
本期所说的“故地”,也许熟悉我的朋友会以为不是阜阳就是重庆,但我想说的是你们想错啦。其实呢,人生之中,故地可以有很多,而能成为故地的条件或因素也是有着千万种。你说呢?
说起来,距离第一次来这个“故地”已经六年多了,那个时候研究生刚刚毕业,自己一人坐着绿皮车只身前往。你或许会说,原来你说的是攀枝花啊,然而你还是猜错了,那一次我的方向是大西北,一座有着“金城”之称的城市。你猜到了吗?
仅凭“金城”这个称号,兴许已有朋友猜出来了。也罢,不卖关了,我要说的“故地”就是甘肃的省会——兰州。至于为何有“金城”之称,关于这点,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另一种说法是依据兰州城群山环抱,固若金汤,因而取“金城汤池”的典故,命名为金城,喻其坚固。不过,不管哪种说法,“金城”这个称法寓意都是取之褒义的。
不絮叨了,直接来正文
犹记得那是2013年6月1日,我坐着绿皮车,行进在西行之路上,沿路的风景与此前所见迥然不同,或荒凉,或开阔……我还记得当时,我在嘀咕着——西部大开发计划不是都这么多年了,怎么西部还这样欠“发达”,火车沿线的村落也好,城市也好,零零散散,高高低低。六年之后的8月1日再次坐着特快行进在甘肃大地上,仿佛回到了昔日,只是这一次火车沿线的村落、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立了起来。再一次看到了属于西部的“蓝天”与“白云”,心胸顿时开阔那自不用说,更多的是感慨,感慨什么呢你恐怕要问?
六年前正处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一切都是全新的;六年后的自己却是经历了从川地到江淮的转变,一切似新而旧,我的怀旧之感无以复加。那一次去兰州,心里充满了欣喜;这一次的我,除了欣喜,还有一种是希望与祷告。看过上一篇的你或许会知道,河西走廊,犹如一块神奇之地,隐隐地在召唤着我。
那个时候的我还是自由自在之人,想去哪真是可以说走就走(关于这点我朋友知道我);现在的我,不知何时多了些许牵挂,兴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吧。“每一次别离,每一次遇见,都值得纪念。”我真的想“对酒当歌”,但不会唱;我也真的想“把酒言欢”,但也来不了。人生呀,好多好多无奈,谁能完完全全称心如意呢?也许有,也许没有。
那个时候到兰州,我心里想的是我要看一眼上游的黄河之水,那一次我的确如愿以偿。当我站在中山桥上,望着桥下滚滚流动的黄河水,心情是不能自已的。上游之水还是比较清的,相对中下游来说,由西向东,昼夜不停,日日夜夜地流……不觉间想起了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这位“母亲”不知哺育了多少代人,着实伟大啊。
记得那个时候,还有学弟学妹在,有招待自不必说。那一次,我逛了兰州市区主要的几个地方,比如五泉山公园,比如白塔山,比如步行街,当然还吃了正宗的兰州拉面。傍晚行走在黄河边,拍了生平第一次看的黄河日落(如图),夜晚还看了黄河边的音乐喷泉……
这一次去,似乎静悄悄,我没有在朋友圈没有更新任何一条状态,因为我就是想安安静静地不受“干扰”。这一次,我的一位小老弟正巧也在,于是我们结伴同行。这位小老弟每次老哥老哥地喊,我觉得不老也被喊老了,哈哈
。
1号下午我们会合后,大约五点半那样,黄河第一桥——中山桥便成为了此次兰州打卡之地。这一次正好祖国七十华诞,中山桥布置得甚为壮观,尤其是到了夜晚,五彩灯光投射到水面上,各种文字和图案依次在水面上,真是美轮美奂(点击视频)。
夜幕降临,中山铁桥犹如时空隧道,人们行走其中,好似穿越一般(如图)。如果你点开我录的视频,你绝对知道我说“美不胜收”将只是一般的词,因为那真不是吹的(如图),这样的夜景,看得游人与市民简直陶醉不已,引来无数拍客(当然也包括我们,哈哈)。
当天晚饭,我们在一家貌似川菜馆吃的,之所以说“貌似”,因为它只是像而已,你懂的……这家店的干锅鱼做法虽是奇怪,但味道还真是不错。麻辣口味,还是挺对我这半个川人的。自从在巴蜀之地读书然后又工作了三年,巴蜀的口味我再也脱不开了
。这之后在河西的每一天,一到饭点,我和朋友总是非川菜不选,想来也是怪有趣的。可能你会说,太执着,不过话说回来,生活不执著不疯魔,就是这样子。
2号的早晨,一件让我不高兴的事发生了。其实也不是大事,我的手机被摔了下,而且自己没留意还踩了下,结果就杯具了
。只是好在,并不影响用,但心里总是不舒服。于是我就带着这点遗憾踏上了河西之行的下一站——敦煌。敬请阅读下一篇“心心念念的敦煌(三)”,下一篇将着重好好说说敦煌。
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