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有舍有得
古时候有个男子,继承了祖传的烧饼生意。他做的烧饼虽然很美味,但顾客却寥寥无几,这让他十分苦恼。一天,有个胖和尚前来饼铺化缘,在吃过他的烧饼后,就主动给他出了个主意。没想到,很快就顾客盈门了。
南溪巷有家林记烧饼铺,传到林振宇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从他曾祖父开始就在南溪巷做烧饼铺,他家的烧饼松脆可口,都是真材实料,从不以次充好。
可这么好的烧饼,却问津的人寥寥无几,林振宇看着每天的门口罗雀,愁眉不展,他几乎把所有心思都花在烧饼上,为何生意始终上不去呢?
一天,林记烧饼铺门口来一个矮胖的和尚,敞着肚皮,手里拿着一个布袋,笑眯眯地向林振宇化缘。
林振宇心慈人善,看到和尚上门化缘,毫不犹豫就包了5个刚出炉的烧饼给他。

这胖和尚也不含糊,拿着烧饼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儿,5个烧饼就吃得精光。
吃完后,胖和尚摸了摸肚皮,好像在暗示自己还未吃饱,林振宇见状,就又拿了5个烧饼给他。
很快,胖和尚把这5个烧饼又消灭得干干净净。又问林振宇讨要一碗水,吃饱喝足后,他满意地打了几个饱嗝。
胖和尚夸赞林振宇,他家的烧饼是他走南闯北吃过最好吃的烧饼。可林振宇听了夸奖,却一点也没有露出喜色。
胖和尚觉得很奇怪,便问起他原因。林振宇长叹了口气说道:“酒香也怕巷子深,我这烧饼做得再好,可买的人少啊。这样下去,糊口都成问题。”
胖和尚又问他,烧饼卖多少钱一个?林振宇答道,三文钱一个。
胖和尚说,从明天起,烧饼价格不变,你把烧饼做大一圈。再让家人去热闹的市集分头售卖。
林振宇将信将疑地问道,“大师,我把饼做大一圈,价钱不变,这几乎都快不赚钱了?”
胖和尚依旧笑眯眯地说道,“你且将这办法试个十天半个月,便知我贫僧说得是否可行。”说完,他就转身消失在街上的人群中。
林振宇接下来就按着胖和尚教的方法,把饼都做大一圈,然后让母亲、妻子、儿子都到城里四处热闹的地方售卖。
起初,也是无人问津,林振宇就想到给每天前3个顾客,每人免费领1个饼。如此一来,这买饼的人就逐渐多了起来,而那些免费得到饼的人,也成了活广告,广而告之告诉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差不多过五、六天,母亲、妻子、儿子每天带出去的饼都不够卖,林振宇就连夜手写了很多张附有自己南溪巷店铺地址,以及每天每天前10位、免费领饼1个的优惠通知,让自己家人对外售卖时,随手附赠给顾客。
连着三天这样做后,林振宇就命家人不再对外售卖,统一回到店铺里。果不其然,那些拿到纸条的百姓,纷纷闻讯而来,林记烧饼铺,从早到晚,每天都排起了长龙。
虽然烧饼的利润比原来少了三分之一,但是因为物美价廉,一个月下来,收入竟然是原来的三倍多。
林振宇和家人对此很是满意,便收工之后,买来酒菜,在店铺里庆祝一下。
“好酒好菜好人家,可否让贫僧也来蹭顿吃喝?”这时,那个胖和尚不请自来地踏入门内。
林振宇一抬眼,见是胖和尚,忙把他引为上宾。胖和尚也不客气,坐下后,自顾自地地吃喝起来。
林振宇就对着家人介绍胖和尚,称他为“恩人”,家人也纷纷向胖和尚敬起了酒。
这顿酒一直喝到了半夜,最后大家都醉得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第二天,林振宇和家人醒来后,发现胖和尚早就没了踪影。只见自家白墙上多了两个大字“舍得”。

林振宇顿悟这胖和尚绝非等闲之辈,他之后去过附近所有寺庙问询,都说不认识此人。直到有一天,他路过一个字画摊,被一幅布袋和尚的画像吸引住了。
画像上的布袋和尚画得和林振宇所见的胖和尚分毫不差,他立马就买下来,供奉在家中。
而林记烧饼铺一直遵循物美价廉、薄利多销的宗旨,传到了孙辈那里,直到后来战乱才被迫停业。
这个故事改写自《有舍有得》,林振宇的烧饼色香味俱佳,可惜一直门可罗雀,直到碰到一个胖和尚,在他的指导下,林振宇转变思路,让利给顾客,最终生意兴隆,顾客盈门。
虽然买卖经营都绕不开“利”字,但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无法从顾客角度出发,这生意只会止步不前。
胖和尚留给林振宇的“舍得”两字,就是告诫他,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利润,要懂得从顾客角度出发。物美价廉的东西几乎人人都爱。通过薄利多销,把顾客都变成了回头客,生意自然源源不断。
最好的成就就是双方互赢,顾客有实惠可图,商家就有利润可得。两全其美,各自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