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

关于“永宁县地粮画一、房屋宅基地、坟地俱不缴纳皇粮”的历史文献
张鼎延(1595——1659年),字慎之,号玉调,王召里德里村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初授行人司行人,历官兵科给事中,擢兵科都给事中,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后以直言敢谏,为权贵所嫉恨,被朝廷罢免官职,闲居家中十一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以荐佂起用为吏部验封司郎中、历官考功司郎中、太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大理寺正卿、刑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因其官至兵部右侍郎,世称“张兵部”。公一生政绩卓著,为官清正,廉洁奉公,以国计民生为念,关心百姓疾苦,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
清初顺治年间,张鼎延向朝廷上书反映永宁县是山区小县,经历明末战乱,人民逃亡,土地荒芜,百姓生计艰难,加之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仍,急需让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他多次向河南地方官和朝廷上书,恳请皇帝减免永宁赋税,他提议将永宁县的土地统一按川地纳粮,凡是属于房屋宅基地、坟地都不缴纳皇粮,以示皇恩浩荡,以示朝廷体恤百姓之疾苦。张鼎延的奏疏得到皇帝的批准,从此有清一代永宁县的房屋宅基地、坟地都不缴纳皇粮。永宁县的土地统一按川地缴纳皇粮,永宁百姓世代受益。永宁百姓在为张鼎延立有碑,以感其恩德,分巡湖广长沙道锁青缙撰文《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碑文载入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八 艺文志。

清兵部侍郎张鼎延像

查历代《永宁县志》:顺治十七年以前所欠钱粮概行蠲免。在清朝初年顺治时期,河南布政使司、河南府多次赦免皇粮地亩赋税,这与张鼎延大胆直言,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密切相关。民国六年《洛宁县志》上保存有十余篇张鼎延写的奏疏,都是向朝廷与河南布政使司、宁太守、沈屯道等地方官员请求减免赋税的。明崇祯进士分巡长沙道锁青缙撰有《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也是专门言及此事,竹水川岗坡,五等地色,地粮归一,永宁人世代受益。张鼎延也曾多次在大灾之年放粮赈济百姓,故而永宁百姓纷纷称赞张鼎延的盛德,倍受世人称颂。
自清初以来,洛宁民间有俗谚云:
“兵部张侍郎,恩情胜爹娘。免了地亩税,又施救命粮。”
三百多年过去了,张鼎延上疏减免赋税,造福桑梓的故事,一流传至今,永宁百姓世代称颂。
张鼎延先后上书有:《达少司农王玉铭书》、《与(河南)布政使书》、《与朱盐台书》、《达沈屯道书》、《与宁太守书》等,以上文献俱收录于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七 艺文志。
清乾隆年间下王召村《张氏家谱》收录有:《张有福陈明越规报差事》、《乡约李通、张月,地方李柱以据实回覆事》;磨头村《张氏家谱》收录有:《优免感恩碑》(该碑立于县门外)、《详陈优免恳乞明察事》;以及锁青缙《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等历史文献,弥足珍贵。现将多年来发现的有关资料加以归拢和说明,以便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保存珍贵历史文献。对研究洛宁清代地方文化,有重大意义。
(三)《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
锁青缙 撰

余尝自省生平,以无一善及物为恨,独不能不羡张公一门加惠吾永无穷也。公尊人大中丞张伯翁①与先君子②为执(挚)友,同负时名。中丞公在邦柱础,在家斗山③,声施于今为烈,而余先子以名下赍志④终。且公与余同案友,亦先是儿女姻,公负名世,才承家学渊源⑤,弱冠捷足去⑥。余困诸生十二年而博一第,又十三年而结两榜,中间蹭蹬⑦时,无非仰公建树时,方且未免为乡人敢言,为乡人覆庇乎?犹记戊辰、己巳⑧间,公补兵垣,讥弹不避权贵,直声亮节,荣施乡邦。至乙酉⑨蒙今上(10)内召,由天部(11)历陟右司马(12),所在树骏流鸿,必有铭钟, 簴(13)垂史册之日,无庸余赘。癸巳(14)秋,钦赐颐养归里,循邑中先辈故事,联知交为五老会(15),杯酒间惓惓惟国计民生是念。乃击吾永荒残,地粮失平,慨然曰:读圣贤书,立朝固当为社稷毕忠智,居乡不能为梓戚恢兴除,奚以我辈为?旋授意仲氏越青公(16),以存恤减征。奏未几,伯氏蓝孺公(17)补户曹,各体公志,竭尽心力,以求有济,卒未如愿。公忧甚,复请当事者,得删永粮,竹水川原七等旧名色,以川地画一,折亩征银,如洛、偃等县例,余于是服公思深虑远也。若照旧色区别,不惟里书高下手,凡上檄执明额以取盈者,似苦斡旋可若何,从此诸弊一清。更渐而开扩荒土浮数,自省旧规,可复吾永其有瘳乎。适庠生李子国桢等,乡民夏宗舜等走余,津津德公不置,乞为言,谓区区一片石,知不足为公重,亦不足以罄感激,然不如是将何以为情耶!余益重永人士能慕义也,喜相谓曰:政愧无寸劳以敦乡情,何忍辞不文以昧彝好?况尔我皆生斯长斯,聚族以斯,而子若孙,统在利赖中者耶。勉掇数言,俾付贞珉,不但揄扬(18)功德于万一,亦可为士大夫笃里者劝。(录自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八 艺文志)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八 艺文志
注释:
作者介绍:锁青缙(1595—1664年),字荩之,号谷王,河南河南府永宁县在礼村人。天启甲子科(即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明崇祯十年(1637年),登丁丑科第3甲146名进士。初任南乐县(今河南南乐县)知县,后调到吏部,召对文华殿,被拟任给事中,不料令未下而京师破,回家住闲。李自成曾受其为淮安府尹,拒不赴任。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补兵部车驾司主事。顺治五年(1648年),出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分巡长沙道。楚南多狡寇,出没无常,缙运筹帷幄,两月平复,百姓咸赖以安,祀乡贤。锁青缙以乡试三任大主考,二任大总裁,授奉政大夫。下湖南兵备道、提刑按察使。顺治辛卯(1651年)春,永宁县知县程万善委托他编纂《永宁县志》。顺治十年(1653年),兵部侍郎张鼎延也告老回乡,两人共同纂修《永宁县志》八卷,分别为《永宁县志》作序。
清顺治二年(1645年)锁青缙出任山东乡试大主考,在乡试时,将聊城县考生傅以渐的考卷从废卷中捡出,发现他有经济之才,文彩出众,破例录取为举人。傅以渐乃“公(指锁青缙)乙酉乡试时拨之遗卷中者也。称公刚心正气,无一欺人事云”。清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考中丙戌科进士,状元及第,是清朝开国第一位状元,出任康熙帝的老师,一直为清世祖顺治皇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为清初的一代名相。后来傅以渐把老师锁青缙晚年生活清苦的情况向康熙皇帝如实禀报,皇上感念锁青缙为官清正,光明磊落,钦赐“文殿阁老”,并恩赐朝服一袭,世称“锁阁老”。锁公祠:在黉宫(学宫:洛宁文庙)右,祀湖广长沙道锁青缙。
(田文镜 王士俊 雍正十三年《河南通志》卷五十九人物三河南府;《河南府志》《永宁县志》等)
①【公尊人大中丞张伯翁】:公:指张公讳鼎延,字慎之,号玉调,王召里德里村人。尊人:令尊大人。大中丞:明清时期对巡抚的尊称。张伯翁:张老伯父。此处指张鼎延的父亲四川巡抚张论。
②【先君子】:此处指锁青缙的父亲明朝廪生锁一理。先:去世。先君子:先父,去世的父亲。
③【在邦柱础,在家斗山】:在国家是栋梁和根基,在家庭是泰斗和靠山。邦:邦国,指国家;柱础,柱:顶梁柱。础:根基、基础。家:家庭;斗山,斗:泰斗;山:靠山。
④【赍志】:胸怀大志,没有实现。
⑤【家学渊源】:家学渊源,汉语成语,意思是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出自《北史·江式传》。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⑥【弱冠捷足去】: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捷足去:捷足先登考取功名。捷足:指行动迅速的人。谓行动迅速。
⑦【蹭蹬】:遭遇挫折。
⑧【戊辰、己巳】:戊辰,即崇祯元年,岁在戊辰,公元1628年。己巳,即崇祯二年,岁在己巳,公元1629年。
⑨【乙酉】:即顺治二年,岁在乙酉,公元1645年。
(10)【蒙今上】:蒙:承蒙。今上:当今皇上,此处指顺治皇帝。
(11)【天部】:(1)二十八宿在天空之部位。(2)谓设官列位如二十八宿。天,指朝廷。部:部门。此处指兵部。
(12)【右司马】:右侍郎。
(13)【 簴】:jù,古代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14)【癸巳】:即顺治十年,岁在癸巳,公元1653年。
(15)【五老会】:此处指后五老会,张鼎延告老还乡后,与锁青缙、雷鸣皋、韦炳、赵廷桂组织五老会,优游林泉,饮酒赋诗。
(16)【仲氏越青公】:此处指张鼎延的次子张璿,字天政,号越青。清顺治戊子【1648年】科举人,顺治己丑【1649年】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顺治辛卯【1651年】擢兵科给事中。清顺治乙未【1655年】升吏科右给事中,升吏科左给事中。顺治丙申【1656年】升吏科都给事中。顺治丁酉【1657年】,上疏求归养亲,以乞养回籍,蒙旨归里。丁忧,服阕,康熙初补礼科都给事中。转湖广分巡长沙道,裁补广东分巡岭南道,裁补江南分巡庐风道,以病归。
(17)【伯氏蓝孺公】此处指张鼎延的长子张琯,字伯润,号蓝孺。清顺治乙酉【1645年】科拔贡,顺治丙戌【1646年】,以明经拔萃,授浙江严州府推官。顺治壬辰【1652年】,行取考选。顺治癸巳【1653年】,授户部江西司主事,升湖广司员外郎,山西司郎中。顺治丁酉【1657年】升山东兖州府知府,丁忧归。服阕,授江苏淮安府知府。诰授朝议大夫。
(18)【揄扬】:宣扬,发扬。
《张玉调画一地粮碑记》释文
我曾对自己的平生反省,因没有做一件善事而遗憾,不能不羡慕张公一家对我们永宁有无穷的恩惠。张公的父亲张论,历官大中丞,是我的张老伯父,和我先父是好友,同时出名,张论对国家来说是国家的栋梁,对家庭来说是泰斗是靠山,声名显赫,一直影响到现在,而我父亲壮志未酬就去世了。张玉调和我既是同学又是朋友,从前两家还是儿女亲家,他才学过人,继承了家族世传的文化传统,二十多岁就捷足先登出仕为官。可我却困顿十二年后,才博得一第,成就功名,再经历十三年才又两次高中皇榜。在这中间我遭遇挫折时,无不仰慕他有所建树,为家乡百姓的利益敢于直言,对家乡百姓有所荫庇。还记得崇祯戊辰、己巳年间,他担任兵科给事中时,讥讽弹劾不避权贵,直言敢谏的高风亮节,名闻全国,好名声传遍家乡。到顺治乙酉年(1645年)蒙当今皇上征召,由兵部提升为右司马,建立卓著功勋,必定会载入史书,我不再赘述。癸巳年(1653年)秋天,皇上颁发圣旨,恩准他告老还乡。他遵循地方上的先例,联合同乡故知老友,组成了五老会。每逢聚会酒席之间,总是以国计民生为念,针对永宁土地荒废,家乡残破不堪,赋税不公的现状,感慨地说:“读圣贤书,在朝做官就应当为国尽忠尽职,在地方居住,如不能为百姓兴利除弊,这难道是我辈的作为吗?”不久就授意他的次子越青公张璿,以体恤百姓来请求减轻赋税,奏章呈上时间不久,他的长子伯蓝孺公张琯出任户部属官,俩人共同努力,非常体贴张鼎延之心愿,尽心竭力,以求达到目的,然而终久未能如愿。此时他非常忧虑,曾多次向河南地方官及朝廷上疏请求减免赋税,最终才使永宁减免了赋税。原先的竹水川原等七类地,都按川地标准来征收,折合地亩交纳赋税,同洛阳县、偃师县一样。我于是佩服他的深思远虑,如果按原先办法征缴,不论地方上再能干的人,面对上级额定的任务苦苦哀求又能怎样呢?张先生这样做之后,所有弊端一扫而光。从今以后开垦的新荒地,自然而然就减轻了赋税,可使永宁农民长久减轻负担。在这时,生员李国桢、乡民夏宗舜等人找到我,说起张先生的高尚品德,请求我写篇碑文,为张公树碑,且认为就是立碑也难以表彰张先生的功德,更无法表达乡民对他的感激之情。然而不这样做,又怎能表达乡民对他的感激之情呢?我更看重永宁人民对仁义之士的敬慕,高兴地说:“在政绩上,我对乡亲们没有多少贡献。哪还敢推辞写文章而淹没高尚品德之人?更何况我们都是生于此地、长于此地。世世代代家族聚居于此地,利害依赖此地的人”。谨以此文,使高尚品德得以发扬光大,也用来劝勉士大夫热爱家乡,造福家乡。
说明:本篇译文主要根据马五三老师的释文重新整理,文中多处做了补充和订正,在此对马老师为传承洛宁地方文化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特表感谢。
张泽武作品集锦
金山庙村史话
洛宁县姓氏文化
王范赵氏望族文化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一)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专刊(二)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一
梦回“圣都”——金门寨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史话
张氏世居之地----德里村史话
张鼎延与金门寨《张氏家乘》
雷氏家族人物志二——②现代人物
洛宁县金门川德里、大门楼张氏家族概说
雷氏家族人物志一——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坡头雷氏历代家谱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二)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三)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历代家谱序言(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好一部介绍洛宁的百科全书《洛宁史话》序言、后记和目录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隆重推荐周流宗先生新作《洛宁史话》
《洛宁史话》在洛宁隆重发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共襄盛举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3)-③坡头雷氏世袭恩骑尉、 ④《洛宁县志》收录的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4) ⑤陕西朝邑县(今大荔县)支派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五:诰封圣旨、六雷氏家训、七雷氏家族排行字、八雷氏楹联、九雷氏匾额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一——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二《谷圭段氏望族文化概说》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三 《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一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洛宁姓氏文化: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
德里村张氏家族支派概况
洛宁县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后上庄村王家大院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张氏家族文化体系的构建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一——金门寨村二门张氏文化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二——关于“张氏始祖仲文公迁居河南府永宁县”的历史考证
关于洛宁的唐代左散骑常侍王质墓、王质生平、家世及神道碑的初考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二)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三)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一)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张氏祖茔—南茔的传说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一)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二)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一——“老洋人”攻打余庄寨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二——王老五两打磨头寨
德里张氏文化研究会圆满召开张氏修谱大会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一)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三)
怎么编纂《德里张氏家谱》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
洛宁为什么不让演传统戏剧《三上轿》
张金安仗义疏财福荫子孙美名扬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四)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五)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张家建造石牌坊——“土壅脖”的故事
洛宁县下峪镇龙门店村大瓦罐沟张氏
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韦氏家族清代族碑
2018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纪实
2019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谒张兵部墓感怀》(古风)
咏书城(古风)
三修族谱传家风 誉满桑梓美名扬-记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雷学林
洛宁凤翼山张鼎延墓及神道碑
张兵部谷圭拜祖
咏金门川(古风)
一代名医张玉堂生平
话说张论不看县令
张兵部之母段夫人的传说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之二
太平盛世修家谱 承前启后传家风——德里张氏编纂《张氏族谱》纪实
洛宁县新寨村张氏家族倡议修建大门记
洛宁老城西街金氏文化(一)
(七)《琅华馆帖》专集刊刻本及传世拓片
马希周之死
(八)张鼎延主持镌刻《琅华馆帖》的初衷和真实意图
兵部右侍郎张鼎延妻廉夫人的传说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一)
德里张氏家族诰封圣旨(一)
洛宁县德里张氏诰封圣旨(二)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二)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三)
德里张氏家族修谱筹资大会胜利召开
德里张氏宗祠概况及德里张氏捐资功德碑
洛宁县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一)——官庄村名由来及各大家族概况
洛宁县东宋镇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二)——官西村西街张氏文化专刊
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三)——官西村东街张氏文化专刊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二——金山庙村三门张氏文化(一)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三——金山庙村三门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金门川金门寨张氏家庙(一)
洛宁县金门寨张氏家庙(二)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四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五——金山庙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六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为《德里张氏家乘》杀青而作
关于德里张氏祖籍《张氏家谱序言》的解读——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一)
关于德里张氏祖籍《张氏家谱序言》的解读——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二)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一)张氏得姓起源考略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二):关于张氏起源地——张城的考证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三——晋国张氏的发展迁徙及分布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四——张氏望族、郡望、堂号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五——陕西同州张氏家族渊源概况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六——德里张氏家族概况
洛宁县金山庙村张氏家谱序(一)
洛宁县王召里下王召村张有福陈明越规报差事
永宁县王召里乡约李通、张月,地方李柱以据实回覆事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