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回忆录八:平民教育促进会
文/朱泉利
李春耀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河北定县,他参加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的工作,具体地址在定县高头村。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是由晏阳初老先生在1929年筹集40万元倡导成立的,就像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一样,主张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从资料看,还是以扫盲教育为主,号召村民“除文盲、作新民”,还组织了“农村演剧活动”。实际上是一些有识之士在贫瘠、愚昧的中华大地上成立试点一个乌托邦,治愈农村人口的“贫、愚、弱、私”。晏阳初先生曾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晚年曾获美国“终止饥饿终身成就奖”。他怀着满腔的热血,致力于改造旧社会,旧农村,定县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因战争停办以后,又在重庆开办了私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为中国的平民教育做出来开创性的贡献。在张浩文先生所著《绝秦书》中,财主周栓牢的小儿子在北京读大学毕业以后,回到周至县农村,给农村办夜校、教农民演话剧,最终在“民国18年馑”中被土匪逼死,从另一个视角描述了民国初期这一运动的发起、组织、到消亡。从一些旧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教学环境相当简陋。教室估计是牲口棚改的,一些成年人破衣烂衫表情呆滞地听课,先生一袭长袍,文质彬彬,估计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但这也是几千年农耕社会吹来的一股徐徐清风。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斯诺在1932年的文章中写到:“我在定县发现了富有戏剧性并证明最重要的生活改造工作……晏阳初令我非常惊奇。”在一张高头村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合影中,我并未找到外公的身影,估计他资历不够,学历也不够。当时高头村的平民教育促进会汇集了全国各地人才500多名,其中留洋博士就有13名,留洋硕士12名,学历无法考证留学海归15名,可谓人才济济。李春耀作为一个农场技术员,不可能在这里留下任何文献资料。1935年年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年底在陕北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也就是中央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也是这一年,李春耀经人介绍,举家迁往太原南郊许丹村的农场,正式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
朱泉利:尝过各种文化快餐之后,才知道文字是一种值得品味、咀嚼的载体,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抵御遗忘。
【三秦文学】朱泉利:【1975年的风】(散文)
【三秦文学】朱泉利:【外公回忆录七:金陵大学】(散文)
【三秦文学】朱泉利:【外公回忆录六:马新月】(散文)
【三秦文学】朱泉利:【外公回忆录之五:北京新农农业学校】(纪实)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