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职业倦怠与教育初心”?|这次是VV与陶理
陶理觉得这图很适合做周末对谈/三人行题图:
这是我觉得有志于做研究的人可以看几遍的一集
(前几天还分享过另一期是许知远采访许倬云先生)
今天更新的内容是源于VV听了职业倦怠与教育初心|周日三人行之后给陶理发来的一段文字,征得她许可之后,陶理也想由此再给出一些回应。
VV写的用蓝色,陶理写的用绿色。
一、班主任与学科教师
加葱在讨论中有谈到当了班主任之后,自我成长的时间少了,会出现工作与休息相冲突的现象。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是这么假想的:如果我成为一所学校的教师,我会很期待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可以给予我特殊的成就感,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然而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学科教师,对于新教师而言,更重要的在于提升教学基本功、积累学科教学知识等。头两年只是学科教师的身份下,既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在学科教学上有更多的沉淀,又允许自己在同学生接触磨合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如何与学生沟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
陶理:
如果能够穿越回去看看加葱对班主任工作从期待到现在有时候会觉得疲倦,应该会很有意思,其实也就在去年,加葱也是先做了高中地理科目(school subject)的专任教师,到现在带他的第一个班级,也才不是很长的时间。
为了区分中学常说学科,而事实上到了大学我们还说学科,其实很容易混淆,所以我还是会用学校科目来指代中学的情境,简单来说就是地理科(geography as a school subject),大学与研究所的在我看来是地理学科,简称为地理学(geography as a academic discipline)。这样说对我来说比较明晰,在我的理解中vv上述说的学科都是 地理科目。不同读者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与用词,但我写这些只是要表达清楚我是怎么看的,没有要人必须同意我的意思。
这是我对待新教师是否要做班主任这一选择上的态度变化。尽管没有真实经历过这一选择,但我想以前的我也许过于自信——自己能够同时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没有仔细想过这个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这也反映出我性子中急躁的特点。当然,我这么想是基于对我自身性格能力的评估,如果一位新教师,熟悉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的特点,善于和学生、家长、同事相处,有能力协调好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等所有大事小事,我想承担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么,面对这一选择,我首先会评估自身的学科教学能力、班主任相关的工作能力、职业发展方向。其次我会考虑来自学校或我能够争取到的支持,如果我遇到困难,是否能够寻求到帮助。再者我会想,如果真的成为一名班主任,我是否能够设计初步的策略,以使班主任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这一点的考虑源自于我本科期间选修过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一门课程,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什么、有什么技巧等等,如果对这些都没有了解过,又如何敢说自己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呢。
陶理:
我是觉得每个学校对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给到的支撑其实都会不太一样,有些学校要求新教师做班主任,甚至在一开始招聘时就会问你的意向。事实上,我作为师范生,在本科教育实习的时候就是既要做地理老师的实习生、也要做实习班主任。我很受益于当时我带的班级,但我也确实感受到自己能力有限,并且我个人真正的兴趣点也不在于此。
所以我才一直都觉得人不要抱有太多幻想,自己先去试试看,了解一下是不是可以胜任?平时多留心观察一点。有机会去学校实习或者代课的时候,多了解了解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是否你可以承受得住?不要觉得做班主任和不做班主任有什么了解学生多一点少一点之分,在那之前先要做和自己能力适配的事情。
我很认同vv讲的,要先对自己有个评估,同时我也觉得可以虚心地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向老教师或者带你的老师问问看,觉得你怎么样?有什么可以补足的吗?关于这一点,我昨天推荐的Steve说里面其实也有提到相关的怎么去从小透明成长起来,要找到能让你学习成长的人。对于准教师和新教师来说,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过程。
二、就业选择
这是我个人感触比较深的一点。我本科毕业时因为个人原因,着急地决定了自己的就业去向——国内知名的教育机构,当时并没有认真考虑,只是觉得找着工作就很好,未来发展如何主要还是把握在自己手上。入职后约莫一年时间里,我的状态整体都不错,很有上进心,不断尝试新鲜的东西,工作成绩很好看,也得到了上级、同事的认可。即使一年中会有不尽人意的事情,但我也会寻求突破。可是我逐渐感受到我确实不能够提供我想要的成长,这一“确定”来自于工作中的一件事,也是这件事让我非常坚定地决定辞职。然而我很清楚我的决定不是单纯的这件事造成的,是一年多以来,环境与我所期待的之间的差距,以及与周围人的不同频。
陶理:
你要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有的人会选择去更大的世界看看。有的人会觉得我要换一个行业。我觉得这些人都是幸运的,因为总算在探索自己想要的,而且也没有被个人或家庭所限。事实上疫情爆发以来,我总觉得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不醒过来?还在按部就班、浑浑噩噩混日子?
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走出舒适区,即使这个区已经不那么舒适,但因为是熟悉的,能够做得下去的,就继续以此谋生。无意指责做这种选择的人,但只能说我不是,也很幸运我不用成为这样的人,我也还是更愿意多看看那些敢于去拥抱不确定性、去探索的人。
当然这么说不代表没有向内寻找原因的理由。一方面,我刚在陌生的城市工作,其实很孤独,可是却没有主动与自己喜欢的人(同频or志同道合or钦佩的人)多交流,导致对一座城市、一个工作环境有了消极的感受。另一方面,没有利用好空闲时间,工作之余没有多看书多学习,内心产生了空虚感,而我在教学、工作等诸方面遇到的困惑也可以归因于此。现在想来,当时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
讨论中提到被动选择的问题,尽管现在都说求职者与招聘方“双向选择”,但这一“双向”还是建立在求职者的能力和招聘方的实力相平衡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想要改变被动的局面,关键在于提升自我。而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很同意缪鑫学姐所说的,去了解一所学校和他们的老师,去观察、去体验,学校的“环境”是否是自己乐于融入其中的。这里的“环境”,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去理解,就是当你身处一所学校时,看到迎面走来的同事和活泼的学生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气氛和气场是在吸引着你——虽然我这么说,很容易造成误解。
陶理:
我想到的一个比喻是:谈恋爱会有心动的感觉,你面对想做的工作也是。
其实找到一份工作,也可能会是这样。既然大多数人都意识到初恋并不一定会成为你最后的人生伴侣,但还是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开始,有的是觉得想谈恋爱了,就像有人觉得我需要一个工作,有的是觉得我们太合适做恋人了,就像有人觉得这个事业就是我想奉献的。
要知道是否合适恋爱要去谈,而不是把那个人想象成完美的样子,那并不真实。那么工作也是啊,要去试着做做看,不要只在脑内幻想。恋爱发现不对味了还可以协商或分手,结婚了都可以离婚,怎么就不可以因为不喜欢工作环境,或者不再觉得这个工作有吸引力而放弃呢?当然可以。
我这么写不是要把你和工作捆绑关系解开,让你想走就走,而是想表达:你看你更偏爱因为感觉而开始恋爱彼此磨合,还是谈条件开始相亲寻找很匹配的,找工作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做取舍,别因为那个学校、哪个机构愿意收你,就立刻接受对方。
三、教育初心
我个人的教育初心是希望我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我。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缺少内驱力,当面临高考选科、选择报考志愿的时候也没有仔细想过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孩子生来有好奇心,不同的人可能自小就会有不同的喜好,可是很多孩子的喜欢与热爱却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慢慢被磨灭了。我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所爱,坚持并追求自己所爱,对于他们无感的东西(比如某一学科),能够让他们觉得这一东西也挺有趣。当一个孩子有自己喜欢的事物时,ta会将这一喜欢泛化,或者说,他们对其他事物的态度也会变得更加积极,是一种生活态度上的整体变化。
我的初心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变,但我发现自己目前的能力和我去实现我的理想距离还很远很远。
其实,对这一话题,我还有很多困惑。比如说,在选择学校时,是否需要考虑生源?因为对大多数老师而言,生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未来的工作成就,如果又处于被动选择的境地的话,考量的因素就会现实很多。可是,明明我对“生源”的考虑是和我所认为的教育本质、教育初心是相悖的,这是让我很矛盾的点。我觉得就我目前能力而言,我无法像个别老师一样,让那些自暴自弃甚至家长都放弃了的孩子重新发现自我、重新向上。
陶理:
我想这“生源”或许和你怎么看待孩子有关,比如我会觉得我要通过地理让更多孩子可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以及自己身上会有的所有可能性,对我来说考试成绩可能不如你学会理性思考更重要,所以我看重人是不是还想要有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是否就是整天白日做梦还是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结结实实的努力。
我也会觉得我要先能够让孩子意识到学地理可以为ta带来许多可能性,可学不学,学到什么程度是ta自己决定的了。但肯定也有人觉得自己做老师的成就感源自于能够让更多学生考上大学,这意味着学生走向了更光明的未来,就不管其余的事情了,那对这样的人来说生源等于智商等于考上好大学的可能性,当然重要。
还有就是我一直都很提防教师的拯救者心态与任何形式的道德绑架。这也是为什么我很讨厌一切让我融入集体、服从权威的事情,我觉得我不能拯救任何人,但可以在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搭把手。那我的职业是地理教师的话,学生想要学好地理了,我可以帮ta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上课,可以点评作业,但我不觉得我不需要催,也不认为应该由我来催。成绩考出来是你的,不是我的。所以,估计没有一所目前存在的学校可以容得下我这样的教师吧。我会希望学生先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我一勺一勺喂给宝宝。
我不认为青少年还是需要保姆的,所以很反感一些家长觉得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学校领导又说孩子要由班主任负责看管。这种在我眼中,已经模糊掉了一个边界,很容易滑入推卸责任的歧途,还容易让班主任过劳、倦怠。在我眼中,一个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然后为自己的子女负责,老师这个行业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行业,那是因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因为对你的孩子尽心尽责,催促交作业。
我说这些估计很大概率要有读者腹诽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有理想没有实践,第一我可不愿意跪着,第二我有实践过哦,我的学生里有发展得挺好的,当然也有扶不起来的。那是ta们自己的人生了,我的工作成就是我做了所有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至于学生能走到多远,脚步是要自己迈出去的。
我至今也还特别不喜欢人用环境、用原生家庭来说事,去否定掉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不是说不希望创造更好的环境给孩子成长,不是不希望家长都承担并且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是觉得有太多人轻易地去对一线的教育者指手画脚,却从来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做了什么吗?
我很反对许多以教育为名的商业公司,以及各种门类的课程,是因为教育本来是人自我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事情。人要先在学习、阅读以及反思中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可以探索什么,学校里为什么会有这些有坚实学科(academic discipline)背景的课程,如果的确教得好,老师发挥专业所长,是可以让赋能给孩子拥抱更多可能性的。
而现在充斥着不断填满时间,不断用金钱喂养的所谓社会现象,从来就没法让一个孩子成长为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更别提应对所有可能的未来。
所以看到VV说帮助孩子更好地发现自我,我深表同意,同时觉得教师起到的是帮助,发现自我这件事要当事人自己先觉得我要发现自我才行,别推卸给任何人这份属于你的自我。
陶理还想说:
很巧合的是我们在讲教师的职业倦怠,
我有在听的一个音频节目今天也讲了:
对工作缺少热情,感到迷茫怎么破?
你如果也觉得兼听则明,不妨去听听,指个路:
2020.03.16: http://steveshuo.com/epis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