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3期】45研究所 马云骧 — — 搭便车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关注西北三线的朋友们:平安!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西北三线的关注及赞赏鼓励
西北三线
微信公众号于
2017年3月25日
正式开通
感谢关注本公众号
敬请
弟兄姊妹
多多帮忙
推广宣传
西北三线
45研究所
搭便车
马云骧
去过三线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交通极不方便。
初来到三线,家里人总是不放心,他们听到有人说过,三线工厂都是藏在大山沟里,生活一定很艰苦,心里总是放不下去三线的人。他们常常是乘火车从遥远地方千里迢迢来看亲人。他们来去都是在宝鸡、西安上下火车。我们在三线这些人必得去宝鸡、西安接送。大多数人,多半是搭所里便车去接送。我就经历过好多次。
有几次我是搭田文德师傅的车去宝鸡、西安接送亲友的。
田文德师傅开的车叫“江淮”,能载八吨。车楼子宽敞,人坐在里边舒服。田文德师傅河南人,听说爱哼唱河南家乡戏。
有一次,我送我岳母去宝鸡,再转乘火车回天津,便是搭田文德师傅的车。我岳母人高马大,坐在江淮车楼子里,随即说了一句:你的车,好舒服哩!。这句话让田师傅听出了我岳母也是河南人。俩人就用河南话叨咕上了:大娘,您是河南那个笛答哩(地区的)?田师傅没等她回答,便说他自己是许昌人。我岳母:许昌哩?那咱俩个离得近哩,我是南阳哩,我从小住在南阳城里老箭道哩。田师傅:老箭道?听说过哩。后来他俩越说越起劲,没有几句我能听得懂的。反正是老乡见老乡,本来话就多,让他们说呗。
送走岳母,派驻宝鸡货运站的辛恭,帮田师傅装满整车货,天已经大黑。田师傅没有在宝鸡停留、过夜,说第二天,西安还有货要他去拉,当晚开车赶往平凉。我立刻决定跟他车一同返回。
出宝鸡没多远,汽车便爬上一座叫做千山的大山,车在山上拐来拐去。刚上山时,田师傅便拉开嗓子,唱起河南家乡戏。我似懂非懂听出一点:是豫剧?好像是那时电影演过的“朝阳沟”、“七品芝麻官”?韵调挺好听。一边听他唱戏,一边心里犯着嘀咕:田师傅可别光顾唱戏,把车开------正想着,车前大灯把路上奔跑的野兔照得迷失了方向,停在那里打转转。毫无疑问,一只肥噜噜大野兔,霎那间被大“江淮”吞进嘴里。
田师傅一路唱戏,我一路听戏。车来到陇县时,已是深夜12点多了。我看得出来,田师傅显出很疲惫的样子。我想,开车唱戏可能是他解睏的一种妙招。他把车开到县城街里停下来,选了一家条件稍好的旅馆住下来。他向我说:明天天亮再走。说话间他已经把身上的衣服脱得精光,顺手把衣服挂在半空铁丝上。让我也这样做。并警告我:别把“虱子”着回家。我学着他的样子照办了。
现在很多人没有见过“虱子”。记得,刚刚来到三线那几年,路过养子寨,总能看到坐在墙根晒太阳的老汉,扒着棉袄捉虱子。捉到灰褐色犹如芝麻粒大小的虱子,顺手把它填进自己嘴里狠狠嚼烂。我猜他这样对虱子做出的“狠毒”,可能是出于对虱子报复心理:让你咬我,我把你嚼烂!看你还咬不咬我?
田师傅对付虱子的办法与养子寨农民的办法截然不同,但都给我留下难以忘却的记忆。
同样,我岳母和田师傅两人,在去宝鸡路上的攀谈,也复活了我岳母在河南南阳老家那些童年时期的事儿。
后来,我岳母来平凉,每次要提前提醒我:宝鸡下车还能“搭”田师傅车吗?
事情总是那样凑巧,俗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岳父从天津来看女儿。我们在小屋靠窗户给他支了一张床。谁能想得到,干打垒平房窗户,夜里竟然是八面透风。只来了一个多月,他“中风”了!一直在平凉躺了两年。
两年后我岳父回天津时,还是搭的田师傅的车。
这次没有让他坐在汽车楼里。
我岳父右胳膊腿半身不能动弹,处处离不开人伺候。他身高一米八几,体重近二百来斤,没有几个硬棒小伙子,无论如何是搬、挪不动他的。家属院的人听说我岳父搭田师傅车回天津,来了不少人送行。刘柏才、冯大森、于恩明、张汉庭、张同义、李邦洵------十几位棒小伙子,加上天津来接他的三位小伙,七手八脚把我岳父抬到大“江淮”卡车箱铺好的草垫子上。
亲朋好友感叹地说:倘若不是靠搭单位自己的便车,身患半身不遂,体重二百来斤病老头,还能回得去天津吗?
在通往西安的路上,田师傅把车子开得稳稳当当,生怕病人受到颠簸。一路上,在田师傅细心关照下,我岳父顺利登上返程火车。
到达天津后,我岳母听说是搭田师傅车离开的平凉,称赞田师傅人好!她对我说:“你们三线的单位真好!有那么多像田师傅那样,助人为乐的好人!你替我好好谢谢田师傅,谢谢单位,谢谢那些助人为乐的各位师傅们!”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岳母这几句话,始终回响在我的耳边!
马云骧
1959年参加工作,曾先后担任技术科组长、设计室副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技术职称: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18
西北三线
三线精神 永放光芒
恭喜“秦之三线”
成功更名为“西北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