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坛学习】灰铸铁主要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一)

铸造微课堂 热加工行业论坛 昨天

灰铸铁件由于熔炼浇注造成的主要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序号

缺陷名称

特征及发现方法

原因分析

防止方法

1

气孔

筛状气孔:比较均匀地分布于铸件的整个或大部分断面上

皮下气孔:离铸件表面1~3mm处,出现密布的细小气孔

用外观检查,机械加工,抛丸清理或磁力探伤可发现

当铁液中,气含量较多,并且浇注温度过低,析出的气体来不及上浮和逸出铸件时产生

1.炉料本身气含量高,或锈蚀严重,表面油脂物多

2.皮下针孔主要是由氢气造成。硅可减少氧在铸铁中的含量,却可增加氢的含量,故高硅铸铁易出现氢气孔。炉料中含有铝或氧化铝时,也易产生针孔

3.铁液包不干

4.孕育剂不干

1.炉料应进行妥善管理。对锈蚀严重或表面油脂物多的炉料,要经过清理或处理后,方可使用

2.对本身气含量高的炉料,应经重熔再生后,方可使用

3.炉前可加入适量的稀土,以便去气

4.控制合适的铁液出炉温度及浇注温度

5.炉缸、前炉和铁液包均需烘干

6.浇注时,要避免断流

7.孕育剂应充分预热

8.浇注时,必须点火引气

2

成分、组织及性能不合格

材质太硬或太软

铸件断面的宏观组织和微观组织不符合标准或技术条件

用断面观察,化学分析,金相检验,硬度试验等可以发现

1.碳硅当量偏低时,使材质偏硬,碳硅当量偏高时,则偏软

2.铁液过热不适当

3.孕育处理不足

1.正确配料,并防止操作时窜料

2.控制合适的过热温度

3.遵守操作规程及正确处理炉前孕育

3

缩松

在铸件内部有许多分散小缩孔,其表面粗糙,水压试验时渗水

用机械加工或磁力探伤可以发现

1.磷含量偏高时,使凝固区间扩大;同时,低熔点磷共晶在最后凝固时,得不到补足,造成显微缩孔。尤其对于高牌号铸铁(碳含量较低),体收缩率较大,更应注意

2.浇注速度太快,使需要补缩的部位来不及补充足够的铁液

1.一般控制在0.15%d以下,并控制铁液化学成分稳定

2.浇注时,适当慢浇,以利充分补缩

4

缩孔

在铸件热节处产生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的集中孔洞

用外观检查,机械加工或磁力探伤可以发现

1.由于体收缩率较大,铁液化学成分不符合技术要求,尤其是高牌号低碳铸铁

2.浇注温度过高,增加了液体收缩值

1.正确控制铁液的化学成分。尽量使S低,一般在0.12%以下

2.控制适宜的浇注温度

3.对于大件,可在冒口处补浇铁液

4.适当增加孕育量

5

热裂

裂纹处,带有暗色或几乎是黑色的氧化表面

用外观检查,透光法,磁力探伤,打压试验,煤油渗透等方法发现

1.铁液化学成分不合要求,使固体收缩值较大,如碳低,硫高。

2.铸件中含有低熔点夹渣物,降低了高温强度(因为热裂产生在凝固将近结束时,主要在铸件热节处收缩受机械阻碍而产生)

1.控制合理的化学成分,尽量使原铁液中硫含量低

2.浇注时,避免熔渣进入型腔。

6

冷裂

裂纹处,较干净或略带暗红色轻微的氧化表面

发现方法与热裂相同

1.铁液化学成分不合要求,使固体收缩值较大

2.铁液中磷含量过高,增加了脆性,从而降低铸铁的抗拉强度(因为冷裂产生在铸件冷却以后,主要在铸件厚、薄交界的应力集中处,由于热应力而产生)

1.控制合理的化学成分

2.一般铁液中P应在0.15%以下

7

渣眼

在铸件外部或内部的孔穴中有熔渣

用外观检查,机械加工或磁力探伤可以发现

1.铁液中熔渣多或铁液包中的渣未除净,浇注时,又未注意挡渣

2.浇注时,由于断流而带人的熔渣

1.适当提高铁液温度,并在铁液包内加入少量干砂,以利聚渣撇除。用苏打去硫时,应加石灰(或草灰)聚渣,以免硫重新转入铁液

2.预先除净铁液包中的残渣

3.浇注时,注意挡渣,并不发生断流

8

铁豆

气孔中有小铁珠

用铸件断面检查,机械加工可以发现

由于铁液浇注温度过低,当铁液飞溅后产生的铁豆,不能再被铁液熔化,结果与外人气体一块包人铸件中;或者此铁豆由于表面被氧化,并与铁液中的碳作用:

FeO+C—Fe+CO↑

生成的CO与铁豆一块包入铸件中

1.适宜的浇注温度

2.浇注时,不可断流

9

冷隔,浇不足

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或局部缺肉,周围呈圆边

用外观检查可以发现

1.铁液温度太低,降低了铁液的流动性

2.铁液中,碳、硅含量较低,硫含量较高时,同样也使铁液流动性降低

3.浇注时,发生断流或一次铁液量不足,进行二次补浇时,易产生冷隔

1.适当提高铁液的浇注温度

2.控制合适的铁液化学成分,尽量降低硫含量

3.一次浇满,避免补浇。并且在浇注时,不可断流

10

过硬

在铸件边缘和薄壁处出现白口铁组织

断面观察,硬度试验,机械加工可以发现

1.碳硅当量偏低

2.孕育处理不足

1.正确配料

2.适当增加孕育量

免责声明:除注明原创及明确标注来源外,文章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但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如标错来源,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