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莫挡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看标气的时候,专门看的是阴、阳,即看五行的阴、阳。不用看寒、暑、燥、湿、风、火阴阳的五行,即不用看六元气的五行。只说六元气的阴、阳。即厥阴之阴,少阴之阴,太阴之阴,只说阴气。少阳之阳,阳明之阳,太阳之阳,只说阳气。把日气的十气: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甲、己,丙、辛,只看成是阴气。戊、癸,丁、壬,乙、庚,只看成是阳气。
在《著至教七十五》中说“三阳天为业”,“三阳莫当”,“三阳独至”。三阳并至,是“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书中这些说法,只有先立起阳气司天的天体,阴气在泉地体的五运六气的运转图,看着图说才能成立。即“已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只有在南政年,这三个天体中,太阳司天之时;阳明司天之时;少阳司天之时,才会出现三阳独胜,阳气行,阴气挡不住它才能成立。因为少阴只有在南政年的北方下方,才是阴精。上阳下阴,左阳右阴,右阳左阴,如图:
在北政年,在这三个地体中,太阳在泉之时;阳明在泉之时;少阳在泉之时,才会出现三阳独胜,阴气挡不住它才能成立。
因为少阴只有在北政年的南方,上方之时,少阴才是阴精。上阴下阳。左阳右阴,右阳左阴,如上图:注意少阴所处的气位,少阴都是阴,不是少阴君火。
看着阳气司天图的天体,也就全都明白了《五运行大论》中说的,天地之气,胜复之作,都是随司天之气所在,交在司天气的左右,直接可以看到司天的气,过与不过,应与不应,都是分位承之。
看阴阳,说阴阳,在诊脉中,也都要先知天体图,才能说出三阳莫当的阳脉,三阴莫当的阴脉,绝不是象平常人们说的水是阴,火是阳,天是阳,地是阴,南是阳,北是阴。这些说法,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说出来的,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实际的应用中才会明白。
如:在太阳司天图的天体中,太阳的天体是由太阳的标气少阴君火的阳气布天周,右间有退位阳明的枢气,为阳气,奉着司天的气。还有右间没有上升到天上少阳的阖气,为更少的阳气,跟着司天。从少阳至太阳司天的阳气,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炁带,即光带。也是诊寸脉时诊到的扶阳脉,在太阳为尺脉时叫趺阳脉。如果连这样的阴阳排法都不会,不可能明白什么叫扶阳脉,趺阳脉,扶阴脉,趺阴脉。
在太阳司天的左间,前方,还有、没有司天和等待司天的枢气厥阴的阴气上奉着司天的气。还有左间没有上升到天上的阖气少阴的阴气。从厥阴至太阴的阴气,由少到多,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炁带,即光带。
以太阳的阳气司天,前是阴,后是阳,在正常的情况下,阴阳、左右、前后两气都是平衡的,气的大小、多少、盛衰是相等的。由于太阳是当其时阳气,是司天的气,是正气,是真气,所以天周中的阳气微盛一些,天周中总保持着阴从阳化。
在上图南政年的三个天体中,不管是在阳明司天的天体中,还是在少阳司天的天体中,只是阴阳的左右,上下不同。乃至于在北政年,三个天体中和地体中,天理都是相同。知一种图示,一切尽明。书中说的“已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其实就是在告知中医诊脉的办法与看五运六气运转的办法一样。只要明白了五运六气运转中说的阴阳,看病诊脉才能知道哪是阴病,那是阳病。用其它的方法说出来的阴阳都是人为的,自私自利的,虚构的,不是真实的。不要把西医说的阴性,阳性道理搅和到这里来。
比如在以上这六个天体图中,有六气司天,实际上应该看到十二气司天。即,太阳司天有辰,戌,少阳有寅申,阳明司天有卯酉。厥阴司天有巳亥,少阴司天有子午,太阴司天有丑未。故有六气司天,即,有六种正常的寸脉脉象,有六种正常的尺脉脉象。故书中说: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当沉不沉,当浮不浮,当涩不涩,当弦不弦的说法。在六气司天论本气的时候,又叫厥阴至司天,其脉弦;少阴至司天,其脉沉或浮;太阴至司天,其脉沉;少阳至司天,其脉浮;阳明至司天,其脉涩;太阳至司天,其脉大又长。这是在说司天的气都是本气的时候的脉象。
正常的脉象同司天的气在寸脉,叫至而至。司天左右前后的间气是何气,看图诊脉,当沉不沉,当浮不浮,当涩不涩,当弦不弦,都是病,看着左右的间气图,直接就说出了至而不至和未至而至。这就是书中说的“随其所在,期于左右”。
看着图说,这样的时间以年看五运六气的运转,有八年,以六六之节看气有八段的时间。看着图说左是阴,右是阳;右是阴,左是阳;上是阴,下是阳;下是阴,上是阳。诊脉象时诊的是标气的脉象。如:诊的是寸脉,手太阳经脉的阳气胜为病,一定是手太阳经小肠经标气的脉象。三阳莫当,起于手,顺着臂上行到肩上,入缺盆络心,再顺咽喉下鬲到胃,入小肠,邪气在头上叫上巅疾,邪气到下叫下漏病,必出脓血。
如:诊的是尺脉,足太阳经脉的阳气盛为病,一定是足太阳经膀胱经标气的脉象,三阳莫当,在于足经脉,阳的邪气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还有一条从上颠入上耳角;或从上颠入络脑,再顺下项,到肩髆的内夹脊低至腰中,再入膀胱。
如果三阴三阳的排法不会,在中医的理论中,太阳的根为至阴,标为命门等等,不可能看明白。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一盛,泄足少阳补厥阴。什么太阳为开,阳明为枢,少阳为阖都会百端疑惑。
这就是阳气独盛,偏害了阴,阴气独盛,偏害了阳。使人有病的中医道理。三阳有病,有半通,有退位同,有不通,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这叫《黄帝内经》里用五运六气运转的理论说的医理。
诊脉不知道看着图把脉象合到司天在泉的气位上,象西医一样说话流散无穷。象中医一样,摸着脉,去圣辽远,流散无穷。各自都用其法,惑乱中医的教旨。使中医学习中医的理论尽矣,都是西医的理论瞎搅和造成的。不要把西医在医理中局限的认识,说中医这不对,那也不是。回复中医的医理,学习《黄帝内经》里说的五运六气运转是根本。不知道合到《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之道以惑师教。中医没有办法立于民族之林,更没有办法走向世界。
拄其间
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