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慢性胆囊炎有年,此病易反易复,缠绵难...

我治慢性胆囊炎有年,此病易反易复,缠绵难愈。极而言之,纵然理法方药“丝丝入扣” , “除根”迎刃而解。

某些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可能通过饮食的节制及内科治疗而维持不发病,但疗效并不可靠。已伴有结石者急性发作的机会更多,且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偶尔引致胆囊癌。西医治此病就是开刀,开不了刀的,就是绝症谁敢治,谁就是迷信。

我从事临床多年,第一次听说胆囊炎还有治不好,需要手术切除的,我希望大家都明白,人体都是上帝给每个人的,给予你这些东西都是完美,缺一不可的,缺一样东西都是无法运行的,更何况是割掉身体的一个器官,那整个身体器官的运行也都将受影响。

之前有个患者,患胆囊炎5年,伴随腰背疼痛,纳差,乏力,去医院被确诊慢性胆囊炎,医生告知要手术切除胆囊,我考虑,现在年纪也大了,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后来还是选择了吃药,一吃就是好几年,但效果甚微。途中也看过不少中医,医生说你的症状属于“挟风寒而成痹,所以肩背酸痛;纳差体倦,脾为湿困” 。

两年期间,服用百余剂而乏效,已失去治疗信心。经几番周折打听到我,刻诊,面色青黄,神倦乏力,肩背酸痛,右胁隐痛,胃脘满闷,纳差,厌油腻,口干苦,大便微溏。舌质稍红,苔薄黄微腻,脉弦。

前医先以肩背酸痛为症,诊为风寒湿痹,用疏风散寒除湿之方;醒脾利湿,行气化痰之剂,间断服药近 2 年,均无效。

我认为患者面色青黄带晦暗这一显著体征便隐含着“木土失和”的基本病机。再参其右胁隐痛、小腹膜胀、厌油腻、口干苦等肝郁胆热之征,以及神倦乏力、短气懒言、纳差、胃脘满闷、大便微溏等脾虚胃寒,气滞湿阻之象,便不难从整体上诊断出 “肝郁胆热,脾虚胃寒,夹气滞湿阻” 。

患者说:'’那我腰酸背痛是怎么回事呢 ?'’

我说,本病乘土,土虚则聚液成痰,痰湿流窜肩背经络,障碍气机、气化,不通则痛。很明显前医就是体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
但全面性并不等于整体性。现代西医亦很讲求全面性,而不赞成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当然重视全面性,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却是整体性,即整体观念。要从整体上高屋建瓴地掌握病机。

我了解完患者病情后给他一个方子,生麦芽,胆草,生牡蛎,薤白,白术,仙鹤草,山药,厚补,甘姜加减法。

结果患者用药10剂后,面色好转,胸闷,背痛,腹胀均有所减轻,原方我又加了佩兰、桔梗、连服 10 剂,口苦消失;右胁隐痛、胃脘满闷减轻,大便成形。最后再继续加上陈皮,患者再服用16剂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复发,再继续用药3-4天,便可安然。我让患者再服用2周左右加以巩固,疼痛至今未犯。

我解释一下用这个方子的目的,方中生麦芽疏肝达郁,胆草,生牡蛎清敛胆火,白术,健脾升清,厚朴,生姜和胃降浊。最后陈皮和厚朴能助胃气之降;清升浊降,满闷自去,无事专理肝气,而肝气自理。这样的一个配伍达到疏肝清胆,健脾温胃,行气化湿的效果祛除患者多年的胆囊炎痛苦。

以上患者我总结三点:一是舒清要适度。
二是慎用苦寒药。
三是配合药物治疗。
亟宜劝导患者陶冶情操,乐观开朗,并节制油腻、生冷食物。不少患者服药效差,或易反易复,多因有忽于此,值得引起重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