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时间在书的面前,竟如此短暂
时间在书的面前,竟如此短暂
◈ | 白岩松
每一天,自己的阅读时间很清晰地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靠近现实,那就是起床后看当天的报纸。这种习惯不仅仅缘于自己的工作,我非常清楚,即使从事其他工作,这一阅读习惯也不会发生丝毫改变。毕竟,谁也不想遗忘这个世界或被这个世界遗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向外阅读”是一种资讯依赖或者说是治疗社会性孤独的一剂良药。
晚饭过后直到睡觉之前,阅读于我是“向内”的。这段时间,我读的书很少和工作有直接关系:或是音乐家的传记,或是美术方面的书籍,或是一篇散文,或是一本可以连续阅读的小说。这时,阅读才真正成为一种快乐。让背景音乐若有若无地响着,手中终于拿起一本自己一直想看而没有时间看的书,书页有时是自己翻的,有时是被风翻的,看一会儿,投入进去,又看一会儿,走走神,困了就打个盹,醒来再回忆:我看到哪儿了?在我看来,阅读的幸福感就在于此吧。
当然,这是一种常态下的阅读。从事新闻工作,生活中可被自己掌握的时间不像别人那么多。也许刚刚拥有了放松的心情,手机一响,短暂的闲适也就结束了。正因如此,自己看书更多是在非常态下进行的。
对于自己来说,每次出差都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首先是来回飞机上的几个小时,那可是丝毫不会被干扰的阅读时间。因此,每次出差前,在往包里装书时都有一种久违的快乐,面对备好的书,心里知道,这一次自己一定不会失约。
不过,飞上天空,从此地到异乡,一般也就两三个小时,虽然经常出差,可是这种难得的阅读还是不足以填补自己对书的相思。好在到达目的地后,阅读的时间也会比北京多一些。一来没有太多手机铃声的吵叫,二来每日工作比较单纯,闲暇就是闲暇,不会像在北京那样,即使没有采访,也常有其他工作把时间填满。
记忆中,每次出差都是一次知识上的恶补,空中阅读的特别感受也给自己留下了不少美妙的回忆。比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这部小说,长度正好适合飞机上阅读。于是从起飞到落地,我伴随着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来了一次完整的人生起伏。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时常会想起张大民和他夫人的那间小屋。
每年的春节也是一段快乐的读书时间。小的时候盼过年,是过年时能从家中跑出去,不受约束地四处玩。长大了盼过年,是能从外面的奔波中跑回家,不受干扰地过上一些日子。近几年的春节,给我留下的都是快乐的记忆,一种渴望已久的安静使得读书真正成为享受,我自然不会浪费这样的时光。
除了出差与春节,逛书店也是一种非常规的阅读方式。我很少进大而豪华的书店,恰恰是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店里,常常让我找到一种闲散的淘书乐趣。每隔几天,抽出时间,我都会到京城的一些旧书店转转。悠悠闲闲地逛下来,临了儿买走几本,更多的还是翻过而没买的书。这种蜻蜓点水式的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为生活平添了一番情趣。
遗憾的是,春节一年一次,出差与飞行也不可能贯穿生活始终,逛书店时的阅读也如蜻蜓点水。平时读书断断续续,看着书架上的书,时常有一种相思,慢慢地心里有些急,竟时常怀疑起工作的意义来。尤其是近几年,买书的习惯一直保持,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相思也就越来越重,买进的和读过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相思就变成了一种压力。在我看来,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用来藏的,因此书架上的书越是多,心中的不快就越多。时间,在书的面前,竟如此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