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情结
如今我漫步于南国繁华的都市,内心浮躁迷茫;那时我游戏于一座小小的四合院中,而领略到了生活的真实! ——题记
现在的城市里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一样,增长之快令人始料不及。我出生北方的一个城市里,记忆中家乡那星罗棋布的四合院,早已被拆得难觅其踪。但是,住四合院给我童年所带来的乐趣,现在的孩子们是享受不到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人生的欠缺。不是我故意说的太严重了,因为四合院带给我魂牵梦萦的感受,并没有被岁月的河流从记忆中冲刷掉,相反,儿时那平平淡淡的生活印象,早已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那种真切的生活往事,更让我时时品味着…… 儿时我住的一座四合院,是一处已有七、八十年历史的院落,坐落于人民电影院街大北巷,房东是一位姓娄的老师。本院共有大小十八间房,住着十一户人家。我的中学时代就是在这个“四周都有房子”的小天地里度过的,这里是我儿时玩耍的天堂,我和院里的小伙伴们每天都有玩不完的游戏,常常到了吃饭的时候,大人还得叫。记忆中的故事太多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十多户人家就象一个大家庭,生活上互相照顾,不分彼此。有的孩子放学了,父母还没有下班,并不要紧,自己就会去邻居的奶奶或姥姥家,喝点水、吃点吃的,老人们会照料的很好。最温馨的感受就是夏天的傍晚:家家都吃完了饭,老人们散坐在正房的屋檐下,手拿芭蕉扇,边听评书边闲聊;我和同伴们玩起了捉迷藏,葡萄架下、煤仓里、家门后……到处是我们的藏身处。六、七个孩子满院子乱跑,谁家也不能消停。暑假一到,大人们就带我们去郊外捉蛐蛐,小朋友们把它养在自己糊好的玻璃盒里,分别取个好听的名字,经常相互之间逗蛐蛐,谁的蛐蛐厉害,它的小主人会满脸的自豪,神气劲能保持一天。当时的九龙弯也是蛐蛐一条街。我们一起去东瓦窑游泳、一起到西菜园的芦苇地里撒野……每天都忘乎所以地玩,不知不觉就都长大了,伙伴们也在长期的玩耍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几十年过去了,彼此还联系着。儿时结下的友情是无比珍贵的,由于院里几代人都生活在一起,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邻里关系象父母一样是无法代替的。
院里有老人、小孩生病了,大家会主动去照顾;谁家有不好办的事,邻居也给帮着出主意。四合院的人们相处的象一个大家庭,不分彼此。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差,但是幸福感强,秋天是玉米最好吃的季节,谁家煮了玉米,大人、孩子人手一根,啃得满院生香。离开四合院后,再也没吃到过那么好吃的玉米。回想起来,我的童年就是在亲情和友情的包围下度过的。如今,都市人生活在高楼的丛林里,厚厚的防盗门把邻里关系隔在了千万里,处在一个“不知邻居是谁”的时代,孤独的心理感到的是无奈。独生子们缺少玩伴,与大自然的接触少的可怜,大人们忙于工作,难以顾及他们的内心世界,青少年只能从互联网上寻求虚拟的沟通。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拆迁四合院时,一些老人们都哭了,——毁掉的不仅仅是住宅。如今那一带建了几个小区,但少了当时的人气。
胡同文化、四合院在北方各城市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高的楼房。我始终也不明白人类的居住文明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