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修身后为仕——《论语》悟读【272】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论语》第十一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路使子羔(高柴)为费宰。子曰:“贼(害)夫人之子(指子羔)。''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译文】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羔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悟读】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语自《千字文》,意思是书读好了才能为官,才可行使职权参加国政

夫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优,通“悠”,有余力。指学习之余还有余力,就可做官,进一步推行仁义。夫子一贯反对仕中学和学中仕,认为这样会误事误人。

 “贼夫人之子”,朱熹注释“贼,害也”,钱穆注释“时子羔尚年少,故称'夫人之子’”。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夫子说此事害了子羔。《论语注疏》曰:此章勉人学也。孔子之意以为,子羔学未熟习,而使为政,必累其身,所以为贼害也。

是邑宰,如后世之县长;社稷:社,土地神。稷,谷神。“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古代国都及各地都设社稷坛,社稷也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

从事政治,须有足够的学问,方能办理有利于民的事情。假如学问不足,就去为官,虽说边做边学,等于是拿人民作试验,一定有害于民。子羔如做费宰,虽不致于害民,但自己会受害。然而子路竟从反面说得很有道理。夫子因而责备子路:'是故恶夫佞者。’恶是厌恶。佞是佞口,能敏捷的将无理说为有理。

古之仁人志士,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和目标。其中,又以修身为要

夫子一贯主张为道即先求学修身,而后从政,未学好即为官就是本末倒置。只有在完成自我修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治国平天下

人生,拼到最后,往往拼的是文化和修养。夫子之远见,很值得后人们仔细体会和反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