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平肝熄风通络止痛类 足三里—悬钟
【单穴功用】
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它既能调理胃肠,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用于治疗胃脘疼痛(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内伤食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嗳腐食臭、胸膈胀饱、大便不调、小便不畅、水肿、泻泄、痢疾;又能健脾和胃、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咳嗽痰喘诸症;还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用于治疗下肢痿痹、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胃气不足、脏气虚惫、小儿疳积、胃不和则卧不安诸症。
悬钟,又名绝骨、髓会。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为足少阳胆经腧穴、髓之会穴。悬者挂也,穴在外踝上3寸处,穴处尖骨下,外踝如悬钟,故以为名。本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泄胆火、清髓热,通经络、祛风湿,充髓强骨之功。用于治疗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落枕、偏头痛、胸痛(一点作痛)、胁肋痛、胸腹胀满、膝腿(小腿外侧)痛、胃热、不思食、肋骨挛急、脚气。
【伍用功能】
足三里为胃经腧穴、合穴、下合穴,有健脾和胃、化积导滞、理气消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化痰止咳、降气平喘、调和气血、和胃安眠、强体健身之功;
悬钟为胆经腧穴、髓之会穴,有泄胆火、清髓热、通经络、祛风湿、充髓强身之效。
足三里有培补后天之功;悬钟有培补先天之力。二穴伍用,胆胃两清,先后天俱补,清上安下,移盈补亏,降低血压之功益彰。
【主治】
1.高血压病。
2.中风先兆诸症。
3.膝腿疼痛。
【操作法】
足三里:①正坐屈膝,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缘1横指处取穴;②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③正坐屈膝,以本人之手按在膝盖,示指抚于膝下胫骨,当中指尖着处是穴。直刺1~1.2寸;艾条灸5~15分钟。
悬钟:正坐或侧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取穴。从外向内直刺0.5~1寸。
【经验】
足三里—悬钟伍用,出自《针灸大成》:"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急灸足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吕老体会,对高血压病有降压作用。尤其对中风体质,血压过高,舌根发僵,言语不利,肢体麻木者,以小艾炷直接灸足三里,尚有预防中风之功。悬钟治胸部局限性疼痛(即一点性作痛),为四川名医蒲湘澄先生所传,验之临床,确有实效。